黄淮海地区夏大豆不同播期试验总结
2021-04-03
(永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永城 476600)
大豆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属于十分关键的粮油兼用作物。大豆播种期不一样,植株各生育期以及子粒形成过程所遇到的环境条件就不同。明确大豆的播种期,极大地影响了品种的品质、产量以及成熟度,合适的播种期能够使大豆的整个生长过程将自然条件全面利用起来,进而使大豆实现高产。大豆在分期播种过程中,其播种期进一步影响了大豆的产量以及性状。
因为受温室效应的相关影响,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大豆对环境要求并非一成不变,苗期(6 月到7 月上旬)高温天气不利于花芽与出苗分化,可对蹲苗十分有利;花荚期(7月下旬到8 月中旬)高温持续时间长,不利于大豆开花以及结荚,造成结荚部位低,花期长;且茎杆存在增粗、株高存在增高的情况。鼓粒到成熟期(8 月下旬到9 月底)温度稍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很适宜,有利于大豆生长。于是,选择合适的播期是大豆实现高产的核心基础。
为探索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的支持下,2019 年永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新桥春光家庭农场进行不同播期田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田为砂姜黑土,地势平整、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地力一致。前茬作物小麦,亩产630 公斤。大豆品种为商豆1310,播前采用600 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 毫升/瓶)+4.23%甲霜灵·种菌唑悬浮种衣剂(50 毫升/瓶)统一进行种子包衣,每套拌豆种15 公斤;免耕覆秸精量种肥同播,行距35cm、亩播种量3.5 公斤、底施大豆螯合肥10 公斤;与大田采取同一管理措施(苗期:10%精喹禾灵+25%氟磺胺草醚50 克/亩+四氯虫酰胺35 毫升/亩统一除草防治青虫;7/26 日和8/4 日采用6%氨基寡糖素·链蛋白可湿性粉剂20 克/亩+25%噻虫嗪·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50 克/亩预防青虫和大豆症青;每次打药均加入0.01%芸苔素内酯10 毫升/亩,以提高防效和叶面补充养分;8 月10 日人工统一拔除大草;10 月2 日统一收获。
2.试验设计
试验设 6 月10 日、6 月15 日、6 月25 日、6 月30 日,4 个播期,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2 行,计133.4 平方米。
3.试验调查
3.1 观察记载每个播期大豆出苗与生长情况。
3.2 测产调查:收获前,每个区均采取三点取样法:每点取2 行,每行数51 株,求平均株距;测量11 行行长,求平均行距;每点连续取12 株,调查总粒数,求平均单株粒数;同时结合室内考种,记载株高、节数、荚数等,烘干后,取500 粒称百粒重。
4.试验结果
4.1 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详见表1
表1 大豆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4.1.1 田间生长情况调查
今年6-9 月份雨水偏多,播种时墒情足,从田间观察看:
①各处理出苗都比较好,无明显缺苗断垄现象。
② 6 月10 日、6 月15 日二个播期,大豆开花(7 月25 日)、成熟早(9 月25 日),田间差异不明显;和6月25 日、6 月30 日播种大豆相比,开花期提前3-5 天,成熟期早5-7 天。
4.1.2 各处理大豆的百粒重、株高、产量比较
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与生长发育的影响详见表1。由表1 可知:各处理大豆的产量、株高、百粒重,随播期推迟依次降低,具体为:
①6 月10 日、6 月15 日、25 日播种,8.5 折平均亩产分别为288.51 公斤、277.56 公斤、272.85 公斤,较6 月30 日播种产量222.84 公斤分别增加65.67 公斤、54.72 公斤和50.01 公斤,增产率对应分别为29.47%、24.56%和22.44%。
②6 月10 日、6 月15 日、25 日 播 种 对 应 株 高86.42cm、85.86cm、85.83cm 比6 月30 号株高78.4cm,对应分别偏高8.02cm、7.46cm、7.43cm,
③6 月10 日、6 月15 日、25 日播种对应百粒重分别为15.77 克、15.67 克、15.31 克,分别较6 月30 日百粒重15.05 克增加0.72 克、0.62 克和0.26 克。
5.讨论
在特定的生态区域内,不同播期直接影响了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的产量。适时播种是大豆进一步实现高产的重要条件。播种太早,营养生长期很长,使得营养生长太盛,干物质日积累量减少,粒茎比降低,使产量不断下跌;推迟播期,使得大豆的生育期进一步缩短,光合时间不断缩短,光合产物合成减少,百粒重、单株粒重以及单株荚数都表现为:随着播种期的延长而不断减少,也会降低产量。适期早播,就能够将有效积温全面利用起来,推动花芽分化,不断扩增养分积累,同时适期早播可以充分提升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以及单株荚数,进而实现高产,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同。本试验进一步表明,相比于早播以及晚播,大豆适期早播能够扩增有效积温,使有效生长期不断延长,积累大量的干物质,同时对大豆进行适期早播,其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最大,群体生长率与光合势很高,收获指数最大,产量组成因素中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以及单株荚数相应很高,籽粒产量最高,于是在黄淮海地区,应该适期早播大豆,将水温资源全面利用起来,有效避开后期的低温,使籽粒灌浆充分,进而使大豆进一步实现高产。
播期不一样,植株生长发育以及籽粒形成过程中所遇到的环境条件就不同,于是,播期的影响其实就是水、温、光等自然条件的整体影响。大豆属于喜温短日照作物,积温是对大豆产量产生影响的核心因子,大豆生育期间的温度过高的时候,达到有效积温的天数很少,生育期缩短;反之则延长。
在管理水平、栽培技术以及作物品种稳定的条件下,降水、温度以及光照等条件是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的核心因子,积温的增加可以进一步增加大豆的产量。袁晋等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很高的积温有助于带状套作大豆产量的不断形成,而日照不足、湿度太大以及降水太多不利于产量的增加,气象因子对有效株数以及荚粒数的影响不大,重点经过影响百粒重与单株荚数的形成来影响产量。在出苗到开花这一期间,降水充足有助于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的不断形成,在开花到成熟这一期间,降水日数越多、日最低温度越低、日最高温度越高、积温越多、日均气温越高就有助于扩增百粒重。本试验中,温度与降水影响了夏大豆的产量以及构成因素,影响产量最关键的是花后积温与降水量、花前累积日温差,就是花后积温很高、花后降水充足、花前累积日温差很小有助于充分提升产量;花后累积日温差很大、花后降水充足有助于单株产量的提升;花前降水很少,而全生育期降水很多有助于单株荚数的提升;花后累积日温差很大还有助于百粒重的提升;全生育期降水充足、花后累积日温差很大有助于单株粒数的扩增。在生产方面能够借助于适期早播,以实现夏大豆生育天数的不断延长,扩增花后积温,花后阶段与降水同步,进一步获取足够的水分,进而实现提升产量的终极目的。
6.结论
6.1 从今年大豆播期试验来看:不同播期对大豆百粒重和产量影响较大,以6 月10-15 日适期早播田间综合表现和产量较好,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其次是6 月25 日,但熟期偏晚(9 月30 日);以6 月30 日播种表现最差:开花成熟晚(10 月2 日),植株低、粒数少、粒重轻,产量低,较前三个播期每亩均减产50 公斤以上。
6.2 大豆播期过晚时,生育期短,田间生长量不足,株高、粒数和粒重明显降低,不利于高产的形成。
6.3 今年9 月中下旬较常年气温偏高,雨水偏少,大豆后期病害轻,鼓粒时间长,利于提高粒重。反之气温偏低年份,播期过晚会导致大豆提前停止发育,粒重更低,产量更差。
6.4 6 月19 晚上至20 日上午,试验点大到暴雨,导致6 月20 日无法播种,该播期田间表现无法证实。6 月22 日播期的大豆品种是中作豆1 号,不能参与此次试验效果考核。
6.5 目前优质高产大豆生育期100 天-105 天,根据本年度播期试验结果和历年实践证明:适期早播利于大豆高产,最佳播期为6 月上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