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探讨
2021-04-03陈艳亓红英付洪芹
文/陈艳,亓红英,付洪芹
脑梗死为临床中高发性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脑部组织软化与坏死情况,同时产生神经功能受损、肢体以及意识功能障碍问题,偏瘫即为其中常见并发症。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提出了多种护理方法,但其具体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早期康复护理主张尽早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情的缓解,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评价较高。本研究对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内容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治疗资料60例进行研究,资料截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分组标准为数字表格法,30例/组,对照组患者中女14例,男16例,年龄为52-77岁,病程为2-5年。观察组患者中女13例,男17例,年龄为51-78岁,病程为3-5年。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重度语言功能障碍、合并其他血管疾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问题以及脏器器质性疾病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内容为:指导患者患肢的主动和被动训练,同时以推、压及揉等手法对患肢进行刺激,给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内容主要为:(1)患肢运动护理。协助患者选择科学体位,健侧位时可利用软枕固定患侧肢体使其高于躯干,并取另一软枕置于患侧下肢,保持屈髋屈膝位。患侧卧位时用软枕固定患肢并固定肘关节伸位,保持向后倾,舒展下肢,曲膝关节,防止患肢受到压迫。仰卧位时同样将软枕放置在臀下,取沙袋固定下肢避免髋关节屈曲、外旋等。每两小时变换患者体位,防止皮肤受损。(2)按摩护理。通过揉、摩、振等方式按摩患肢,从远心端逐步向近心端按摩,每次按摩二十分钟。(3)翻身护理。由家属与护理人员共同帮助患者翻身,患者保持仰卧,上肢伸直并左右方向摆动,主要是加强患者臀及肩部的活动,利用惯性作用将上下肢向患侧翻身。(4)日常生活护理。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告知其如何独立进行刷牙、洗脸以及吃饭等,也可以通过抓握东西及组积木等方式锻炼肢体功能,逐步向独立行走练习过渡。(5)语言功能训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语言功能训练方案,引导家属在生活中与其多沟通,激发患者说话的热情,并指导其如何正确发音。指导患者进行喉头张合、舌头伸缩等训练,逐步从简单训练向长句练习过渡。
表2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分别通过NIHSS量表与Fugl-Mcycr量表展开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该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表1 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比较(±s,分)
?
2.2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经护理,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指标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我国临床常见病,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对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具有重大威胁,同时,脑梗死疾病同时可能并发偏瘫,导致患者智力水平下降、肢体及意识功能障碍等,一旦并发,可对患者脑部组织造成影响,致使神经细胞丧失控制功能[2-3]。
人类的脑细胞是不能被替换的,所以,脑梗死疾病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可逆的,如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那么可能对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负担。
所以,一定要对脑梗死疾病形成科学认知,对疾病的治疗给予充分重视,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早期康复护理属于临床新型护理模式,可凭借一系列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经多年临床实践证实,该护理模式效果较好[4]。
本研究中,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初期对其进行患肢运动护理、按摩护理、翻身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及语言功能训练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神经损伤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情况进行了修复,提高了患者康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指标与肢体运动能力指标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
综上,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值得应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