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1-04-03谭小妹
文/谭小妹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坏死,通常是因为脑部供血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以及异物进入血管阻碍血液正常循环等因素引发,多发于高血压、冠心病人群。据调查资料显示[1],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且发病率逐年递增,据估计2020年我国约有370万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一般是在患者血管内输入抗凝药或活血化瘀药,使得血管再通,减轻患者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有研究表明[2],溶栓治疗后存在后遗症,如神经功能损伤、脑血管事件再发等,甚至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使得患者难以回归至正常社会生活中。有研究认为[3],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降低致残率,预防脑梗死再度发生,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中,为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展开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5例,本次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50-70岁,平均(60.27±4.33)岁;观察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51-72岁,平均(61.35±5.08)岁。各组一般资料基本一致(P>0.05),患者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4]:(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及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发病0.5-4.5h入院者;(3)年龄<75岁。
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疾病;(2)患有精神障碍、听力障碍等交流缺陷;(3)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者。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脑神经、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对照组在进行药物治疗同时采取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血压情况、意识、肌力等,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观察组除上述治疗与护理外,额外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身体康复
入院后每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伸展与握曲训练、屈膝屈髋被动活动。关节伸展与握曲训练每次15-20min,每天2-3次,训练时注意避免损伤患者关节周围组织与韧带;屈膝屈髋被动活动每天3次,每次20min。
1.2.2 失语康复
通过舔唇与咀嚼动作锻炼患者舌肌与咀嚼肌;训练患者唇部张口形状,引发其吞咽反应,或者可采取棉签蘸取温水后刺激舌后咽喉的方式引发吞咽反应,起到训练作用。训练过程中注意患者呛咳与窒息情况,每天进行3-4次,每次5-10min。
1.2.3 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护理人员耐心帮助患者进行进食、穿衣、系鞋带等精细动作的训练,使患者逐步恢复对生活事项认知,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培训,保证患者能够长期进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1)依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疗效判断标准[5],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后随访调查,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troke Scale,NIHSS)降低>90%,病残分级3级;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89%,病残分级1-3级;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NIHSS评分降低<18%。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使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内容包含患者意识水平测试、凝视情况、面瘫情况等,总分60分,共15项,每项0-4分,分数越高,患者病情越重;使用Balthel评估患者日常活动能力,通过观察患者进食、洗澡、穿衣等10项日常活动的独立程度进行打分,总分100分,>60分为良,41-60分为中,≤41分为差,分数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成正相关[6]。于护理前和护理后1个月、护理后2个月、护理后3个月分别进行一次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3.33%)明显比对照组(60.00%)高(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15,n(%)]
2.2 神经缺损情况比较
在NIHSS评分上,护理前两组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2。
表2 NIHSS评分比较(n=15,±s,分)
表2 NIHSS评分比较(n=15,±s,分)
?
2.3 日常活动能力比较
在Balthel评分上,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两组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2个月与3个月观察组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3。
表3 Balthel评分比较(n=15,±s,分)
表3 Balthel评分比较(n=15,±s,分)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会使患者脑部无法得到持续、有效的含氧血液供应,最终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中主要采用溶栓通络及活血化瘀的措施进行治疗,但患者经治疗后往往预后较差,即使经过长时间恢复训练也仅能下地活动,生活质量水平低[7]。
静脉溶栓治疗虽然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梗死部位及周边部位血液循环,减少细胞凋亡,恢复患者认知功能,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样影响患者预后。据调查数据显示[8],超过5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依旧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只有30%-40%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因此,仅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训练应在发病后24-48小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通过反复模式化训练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运动功能,达到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中,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在NIHSS评分上,护理前两组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更低(P<0.05);在Balthel评分上,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两组评分基本一致(P>0.0 5),护理后2个月与3个月观察组评分均更高(P<0.05)。早期康复训练给予患者吞咽功能的管理、气道护理、康复促醒治疗以及病床上被动运动,帮助患者保持肢体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与吞咽功能筛查,重点关注患者注意力情况,并对具有吞咽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干预;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定,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医护人员沟通后制定康复计划。以上观察结果表明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极佳,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各项功能。本研究中选取样本量较少,结果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今后需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以得到更准确的观察结果。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急性脑梗死患者改善预后,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