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的视域看古琴曲《广陵散》的人文艺术特征
2021-04-02胡君卿
胡君卿
摘要:古琴曲《广陵散》,是一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古代文人墨客高尚的情操和气节的琴曲,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和喜爱。本论文以音乐美学的研究视角为基调,对《广陵散》的人文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总结与归纳其从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上的美学意蕴。此外,通过详细解读嵇康的人格魅力,分析《广陵散》音乐创作的美学和音乐的特征,总结出了《广陵散》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理想。
关键词:美学视域 古琴曲《广陵散》 人文艺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175-05
在中国古代遥远的三国时期,有一首古琴曲,名曰《广陵散》。这首名曲,并未因历史年代的久远而被人们遗忘,而是历久弥新,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古琴曲《广陵散》散发出深刻的哲学思想,在人生哲理、美学价值、艺术价值、人文艺术特征等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广陵散》之所以闻名遐迩,与魏晋时期隐居山林的“竹林七贤”名士之首——嵇康有很深的渊源。
一、解读嵇康的人格魅力
嵇康,浙江省绍兴人,出生于我国古代的三国两晋时期,年限大约是魏文帝时期,即公元224年。这是一个政治格局变幻无常、分裂动荡,社会不稳的时代。嵇康的一生短暂而神奇,可歌可泣,可颂可敬,每一个阶段都有其非同凡响的经历和遭遇。后人每每提起嵇康的每一桩小故事,都叫人肃然起敬,均成为后世人的美谈;嵇康的一生历经了种种磨难和坎坷,为逃避现实的逼迫,流连忘返于青山绿水间,与天地为伴,与日月对话,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吟诗作对,弹奏琴曲。嵇康的文学作品就是在隐居山林旷野中,激发创作灵感而作,如同山泉迸发创作形成。嵇康的诗词犹如战斗号角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向黑暗势力吹响抗争的号角。如《幽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赠秀才入军》等诗词都体现了嵇康内心的不屈不挠、汹涌澎湃的有力抗争。同时,也深刻反映出嵇康对黑暗的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卑劣行径深恶痛绝,不肯与腐朽的官场同流合污的超然出世的精神境界。
嵇康生性耿直,刚正不阿,如此刚烈的性格和品行,注定在黑暗混乱的三国时代,不会对朝廷当权者阿谀奉承,纵使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也不能效力于朝廷,安全长久地混迹于官场;如此刚烈的性格和品行,注定不能明哲保身,与擅长心计的卑鄙小人周旋,受到颇有心计的小人暗算、排挤和陷害,最终陷入牢狱之灾,甚至带来灭顶之灾;如此刚烈的性格和品行,注定只能离开世俗社会的喧嚣浮躁,归隐山林,沉醉于文学、诗歌、音律之中,一解心中的惆怅与抑郁。
这就是嵇康,“竹林七贤”中最有个性、最耿直、最才华横溢的追梦人。嵇康属于大自然,不属于凡尘,如同山峦间叮叮咚咚一路歌唱的清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快乐如兰,如竹,如菊,如梅,一直流向遥远的天边,追逐诗、音乐、远方的理想……嵇康无缘于政治、官场,却与艺术、音乐、诗歌结缘,对音乐的感悟力超然物外,与生俱来,为文学而生,为艺术而来。因此,我们了解了嵇康的人格魅力,就不难理解嵇康的千古绝响《广陵散》了。
二、嵇康与《广陵散》的神秘渊源
(一)《广陵散》的作者之谜
《广陵散》美妙绝伦,因嵇康而闻名遐迩。然而,嵇康并不是《广陵散》的真正曲作者。真正的曲作者、主要的思想主题、现存的曲谱版本等种种疑问,均在不同版本的音乐史学中得到说明。如《中国音乐简史》对《广陵散》是这样写的:“《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历代琴家多认为《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是异名同曲,描写的是战国时代铸剑工匠的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现存《广陵散》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①从以上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广陵散》的曲作者是谁史料并没有记述,只是列出了作曲的时间是战国时期,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为父报仇,最终被刊印成琴谱是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广陵散》最终让世人为之着迷的主要原因是魏晋名士之首——嵇康,那一个鹤立鸡群、才华横溢、出淤泥而不染的骄子,临刑前的千古绝唱,让世人记住了《广陵散》,记住了这个悲壮绝美的音乐史诗;有一首音乐作品是缘起一个故事,缘起一个人,成为历史的永恒,成为历史的记忆,这首乐曲这就是《广陵散》。传说,嵇康得到“神秘人士”(有的史料说是“幽灵”,无法考究)的点拨传授,得到此曲。至于真正的曲作者何许人,已无从考究。现存琴谱《广陵散》,是我国著名的古琴家管平湖先生在《神奇秘谱》的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对于后人来说,追究《广陵散》真正的曲作者已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广陵散》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文学价值以及审美价值。
(二)《广陵散》的作品音乐结构分析
分析《广陵散》的音乐结构,如同分析一部具有文学深度的作品。《广陵散》的魅力表现在每一个乐段都有一个寓意深刻的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非常具有文学色彩,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细腻,含蓄,酝酿,激情,迸发,回落,平缓。关于《广陵散》的音乐特征,其曲式结构:“全曲共有45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广陵散》的每一个小标题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暗含有儒释道的思想内涵。如“顺物”“因时”“徇物”这三个小标题,尤其凸显释、道家、法家思想。后面的“长虹”“寒风”“冲冠”凸显了儒家思想。尤其嵇康,特别喜欢道家的清净无为,因此不难看出这首乐曲暗含的思想哲理的深刻性。
《广陵散》的[分开指、散板]部分,由十六小节组成,每个小节旋律音域跨度均不相同,有大有小,有的由高音谱号跳跃到低音谱号,有的一个小节就有两个不同谱号的跳跃。总之,每个小节的音域大小不一。第五、第六小节均是两个不同谱号音乐的弹奏,这部分属于散板,这个散板与中国传统京剧的散板相似,节奏的快慢可由演唱者根据演唱的内容、情感、故事情节等元素自由掌握,自由发挥,节奏较自由,可根据旋律及情感的需要,演奏者自行调整演奏速度。[小序、止息第一]部分一共十九小节,在这一段出现变化音、上倚音、上滑音,音域偏低,在低音谱号上演奏较多;演奏时注意连线,注意附点的演奏;演奏的时速属于中速,这个乐段出现多个升号,连音,第六小节出现上滑音、下滑音、上倚音,在演奏时,均需注意变化音。[顺物第三]一共七个小节,篇幅较短,出现四连音十六分音符,演奏时速较快。这一个乐段的小标题出现“顺物”,词面的意思是“顺从物理”。③[因时第四]这一部分篇幅较长,一共有33小节,速度是中速。这个乐段出现两个声部的和声,前半部分旋律的跨度较大,情绪稍微激动,演奏时显示一定的张力和力度。后半部分旋律較平缓,1、1、1这三个音重复两次,这一段变化音较少,出现了两个前倚音,可以用“气定神闲”来形容这一段的乐曲演奏。[徇物第八]这个乐段一共有十一个小节,表情是自由、感慨地抒发,整个旋律比较缓慢,上倚音再次出现,第五较长,这个小节时值是五拍,和前面四个小节的时值都不一样,凸显散板节拍的自由性特点,根据演奏者所需要表达的情感而定。第六和第三小节的旋律和时值是一样的。最后小节在演奏了上倚音之后,2音延长,最后回到1、1 结束。
[冲冠第九]一共八个小节,这一乐段,节奏比较快速,162,突快,表情术语“紧张地”。第四小节节奏更加快速,快速加力度,第五小节有一个上倚音,既要速度又要力度,演奏难度较大,第六、七小节还出现了三个和声,第八小节快速加力度结束。有三个小节是过渡旋律。[长虹第十]一共十七小节,前面三个小节是过渡,这个乐段的速度较快,是整首乐曲时速最快的一个乐段。节奏速度140,较之前面乐段有所降速22,情绪不需要这么激烈,快速。有九个小节是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较多,最后一个小节还出现了一个降7的前倚音,这一乐段演奏的较难。[寒风第十一]一共六小节,前面有一小节过渡,亦即引子或前奏。这个乐段篇幅很短,又回到较慢的速度,情感的抒发较多于抒情。引子还出现了一个延长音符号,可根据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进行自由延长以及烘托情感。第三第四小节出现了6的八度两个音,强调6音。
[烈妇第十三]一共十一小节,第一小节出现了四个强音:5、5、1、1 ,第二小节,三连音的前倚音,渲染气氛,第四小节出现上倚音,反应了一种大气凛然的情感和气节,乐段速度虽然缓慢,但是很有力度。[含光第十六]一共十小节,在这个乐段之前也有一个小节过渡。这个乐段速度较快132,音域跨度较大,一个小节里出现高音和低音谱号记谱,演奏的难易程度较大,节奏型变化大,两个四个八分音符,有一个小节还出现了32分音符,演奏的难度较大。这个乐段在拔剑之前,对锋利的剑作了一个特写,为刺向韩王做准备。[投剑第十六]这个乐段有十三小节。是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结尾部分。第一小节有6个32分音符;1、1的八度音域,从第十小节开始音速时大慢,因落在高音谱号上,十二小节又回到低音谱号,最后回到主音1结束全曲。根据音乐小标题,这个乐段的“投剑”,估计是聂政已经拔剑刺杀了韩王的情景再现了。
三、《广陵散》的美学特征分析
《广陵散》无论从思想主题、文学特色、音乐特性、艺术审美形态等方面均散发着美学的魅力,本论文就《广陵散》的美学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广陵散》的自然美
艺术的产生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作品反映自然:自然风光、田园美景,山泉小溪,一轮明月,午夜星空,春播秋收,郁郁森林……艺术的根源来自于客观现实世界,自然属于客观世界存在的一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亲密的“朋友”“伙伴”。在人类许多的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自然”成为创作的素材与主题,以及题材创作的积累、选取、确立、探索、形成的手段与方式。那么,联想到古琴曲《广陵散》,其中旋律的自然美之体现,为我们描述出一幅美丽画面。[分开指、散板]部分,旋律的速度是缓慢悠长、自由抒情的,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天空湛蓝,云朵飘飘;嵇康在竹林里抚琴,面对巍巍的群山,潺潺流动的泉水,每一个音符都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嵇康回归自然,缘由于自然是一片清静、纯洁之地,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于是,在嵇康的精神世界中,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在其生平实践中发挥到极致,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④,嵇康深谙老子的“道法自然”宇宙生命的运行规律,自然法则,深邃的思想、人生的哲理。嵇康的人生轨迹与文学艺术创作均以实际行动体了现老子的思想哲理和思想精髓。另一方面,嵇康经过多年竹林的潜心修炼与创作,提出了闻名遐迩的“越名教而任自然”⑤,人的本性应像自然一样,无据无束、纯朴天然、自由舒展,浑然天成地发展,而不应有过多的纲常礼法、六经、礼教等对人性的束缚。唯有如此,人的心才能够真正释放其善良、自由、善良、充满爱的本性,而不会走向叛逆、残忍、凶恶、相互争斗、相互厮杀的反面。或许纯洁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⑥是嵇康内心最好的纯朴、简单、真实、恬静自然的写照。
诚然,嵇康的《广陵散》渗透出的自然美的特征,无不表现在其节奏的自由、舒展,并无过多的规矩法则,这与嵇康的琴道、琴理、琴思、琴修,无不一脉相承,体现了嵇康的思想境界、审美境界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二)《广陵散》的社会美
《广陵散》的社会美,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琴曲《广陵散》是有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冲突的。如聂政、聂政之父、韩王三个人物之间复杂又扑簌迷离的人际关系,聂政内心万分痛苦、焦虑不安,这个杀父之仇一定要报,可是充满各种无法预测的危险和不确定因素。嵇康弹奏的《广陵散》中,体现出的忠贞不渝的情怀令人深受感动,折射出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义、信、德的人伦之美。而且嵇康在那个三国两晋的时代,其存在本身就具有不可思议的独特性、社会性与实践性,其人格魅力彰显了个性美;嵇康执着于自己内心的信仰,他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他对孩子的深深眷戀以及对自身理想信念的追求,均成为三国两晋时期最靓丽的风景,在美学界成为永恒的美好回忆。嵇康“出淤泥而不染”,在那复杂纷乱的战争时代,嵇康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向权贵折腰,体现了儒家的忠、孝、义、信、德的优良品质。
此外,《广陵散》的社会美还体现出了三国两晋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阶级的特色,社会风貌以及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广陵散》从侧面暗含了当时的高压政治环境,对现实进行了一种客观的反映。
提及魏晋时期的文人清流,有一种文化力量悄然而然的破茧成蝶,漫漫地产生、生长、渗透,并深深根植于魏晋时代,这种别具一格的文化力量,逐渐形成一股清流,就是“竹林七贤”,他们有的崇尚虚物,蔑视礼法;有的纵酒昏睡,放浪形骸;表面看来非常清高洒脱,内心却极其痛苦”。这些名流身逢乱世,为了免遭迫害,只能隐居山林,其实是迫于无奈且不得已而为之的计策。他们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不能为社会效力,为百姓尽责。这种深深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切肤之痛,无处可发,痛苦万分。茫茫尘世,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一席容身之地,只能与山泉为伍、明月为伴来一解心中的愁苦,这是何等的心酸无奈与痛苦。但是,这就是名士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于是,这些风流名士,只能寄情感于山林天地与自然之间,尤其是“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首当其中,影响力尤甚,成为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精神领袖。这些名士不是孤雁,也不是孤灯,而是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温暖又能取暖的小群体,相互鼓励、影响,相互扶持,自然而然产生了智慧汇集的美感氛围。每当嵇康弹奏《广陵散》,散发出中国文人特有的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对理想的无限追求,上升到一种审美的意蕴,体现了社会的美感。
(三)《广陵散》的艺术美
《广陵散》的音律、曲调、琴谱,是古琴曲中的经典,扣人心弦,十分动人,是来自遥远的魏晋时期文人发出的最深沉的呐喊和呼唤。《广陵散》中反映的琴道、琴理、琴技、琴品、琴德等方面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提升了人们对古琴更高、更深层次和境界的认识和理解。
1.悠远深长的音律美
《广陵散》的开头部分,以悠长的泛音徐缓地娓娓道来,如泣如诉,节奏自由而深沉,音律深沉而静谧,这样的音符,似畅谈人生哲理,与天地融合,似天籁渐渐地渗透人心,叩击人的灵魂,而后又运用了大量的按音、滑音以及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手法,情感真挚,空灵清澈。
此外,使用旋律的重复手法是《广陵散》琴曲的艺术特征之一。琴曲在主题旋律重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变化手法,如变奏、模进、减缩与扩充发展,并将单线条旋律发展为多声部、复调等等手法变化以及不同调性的复合,造成丰富的音乐效果,令人为之赞叹不已。其次,散拍子的节奏运用,也为《广陵散》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演奏者情感随着散拍子的节奏,似乎向世人娓娓道来这一首千古绝响的悠悠情思。加之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更具有叙事性的特色,骨干音和主要节奏型的不断出现、重复,既使得乐曲更加充满力量,又为乐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广陵散》的音调旋律动人,既柔和悠長,又抒情悲壮,把乐与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千古绝响,彰显了魏晋时期的文人对社会、人生、政治、理想等方面的感受,极富艺术魅力。
2.内容与形式交相辉映的意蕴美
琴曲《广陵散》的内容与形式真、善、美悄然结合,框景入乐,琴中有诗、乐、舞相融合的美丽画面,体现了嵇康抚琴抒情、言志,把嵇康心中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恰到好处地浓缩在悠悠的琴声中。如《广陵散》内容的各个要素,每一个标题的名字、琴曲悠长自由的曲调、乐曲演奏的意境、琴曲的风格等方面,与晋朝的琴、棋、书、画、歌词、诗赋、乐舞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对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移风易俗的审美作用和功能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嵇康弹奏的《广陵散》凸显了“竹林七贤”的为人处事方式,亦即这个特殊群体的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情感自由奔放,性情率真坦诚。《广陵散》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音乐的韵律、节拍、节奏、速度等方面,随着《广陵散》叙事性标题的展开而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广陵散》的内容与形式交相辉映,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意蕴美。
四、结语
诚然,嵇康的《广陵散》以其独特的人文文化内涵,使其在古琴曲的领域独树一帜,散发出深刻的哲学思想、人生哲理、美学价值、艺术价值、人文艺术特征的光芒和璀璨的色彩,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更重要的是,习琴之人,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以及丰富的知识涵养,惟有这样才能深刻领悟古琴之道;从古琴的琴学方面来说,要精通琴技、琴理、琴德、琴思、琴修,唯有如此,才能更加贴切地体现古琴所固有的独特的思想境界及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包德述编著.中国音乐简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老桐著.古琴之道——琴道、琴人、琴修[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
[4]卫绍生著.魏晋文学的多维度观照[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5]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