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民歌演唱艺术探究
2021-04-02罗希彦
罗希彦
摘要: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的艺术形式,民歌演唱艺术便是其中之一。就土家族的研究分析来看,其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的交界区域,因为分布范围的差异,不同区域土家族在艺术表现方面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所以就民歌演唱艺术来看,湖南土家族和贵州土家族存在着差别。湖南的土家族分布主要是在湘西地区,分析研究湘西土家族民歌演唱艺术,了解其艺术特色与价值,这对于该艺术形式的传承和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 民歌演唱 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009-03
湖南湘西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世代在此繁衍的土家族能歌善舞,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形式,民歌演唱便是其中之一。从整体分析来看,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地方色彩非常的浓郁,有着鲜明的风格,而且这种风格和土家族的生活习惯、居住区域、语言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土家族的民歌做具体的分析会发现,虽然民歌的体裁存在着多样性,但是民歌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与魅力却是相同的。简言之,湘西土家族民歌演唱艺术是展示土家族文化特色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分析研究民歌演唱艺术了解土家族文化特色,这对于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分类及演唱
就目前搜集到的湘西土家族民歌总结来看,湘西土家族民歌的数量众多,风格多样,其古朴柔美、粗犷豪迈、欢快跳跃、诙谐风趣、抒情悠扬等特质,是在土家族喜爱群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土家族音乐艺术。基于民歌的相关理论对湘西土家族的民歌进行体裁划分,其主要有山歌、小调、风俗歌曲和劳动歌曲4大类。
(一)山歌及演唱特征
山歌是湘西土家族民歌的重要类别。就湘西土家族生活环境分析来看,其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均与大山息息相关,所以在这片区域,山歌的发展动力非常足。就山歌的演唱来看,其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演唱形式。以目前湘西土家族山歌的演唱实践来看,其演唱主要分为独唱、对唱和齐唱三种主要的形式。分析研究资料以及山歌演唱实践可以发现,山歌演唱不受场合限制,所以老百姓在砍柴的时候会唱山歌,在割草以及休息的时候也会唱山歌。就三种演唱形式的出现频率分析来看,最为常见的是男女对唱,比如山歌《棒棒捶在岩板上》,其就是对唱的代表,不过在这首山歌的演唱过程中,独唱和合唱也會在其中掺杂。其次是演唱的风格。走访湘西土家族生活的区域,并对湘西土家族山歌演唱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演唱的时候歌者一般会有一个开嗓的过程,土家族将这称之为“打通喉咙”。基于声乐练声的方法视角对开嗓进行分析会发现,虽然山歌手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歌者的真假声转换自如,润腔技巧娴熟,声音靠前真实明亮,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湘西山歌的旋律上会大量使用颤音、滑音、倚音和波音等。在演唱中经常性的采用高腔和甩腔,这种唱腔嘹亮自由,声音可以穿山越岭,且在演唱的过程中,歌者会有高频率的润腔和真假声转换。由于土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大量山歌通常没有曲谱,其传承方式为口耳相传。
(二)小调及演唱特征
小调也是湘西土家族民歌的重要体裁。就演唱环境来看,和山歌有明显的区别,即小调主要在家中闲暇的时候演唱,因此演唱内容所涉及的内容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相对山歌而言,小调的节奏密集紧凑,音域较窄,音调不高,可以张口就来,因此不需要在演唱时经历开嗓这个过程。就小调的演唱特色来看,大都生动活泼、灵活多变,情感充沛重视衬词与歌词结合更连贯统一。由于湘西语言特点和发声习惯,歌词内容多加入衬词,代表性作品如《嘀格儿调》等,这首作品中大量用到儿化音“嘀格儿”(很小的意思),衬词的使用更好塑造了生动形象,增加歌曲趣味性。
在小调的演唱中,常用本嗓情真意地演唱,但遇到向上的小甩腔会利用胸腔共鸣发声,演唱高音长音时会有真假声的转换或真假声混合发声。如男女对唱的《砍柴歌》,节奏密集多以十六分音符为主,速度比较快,且加入很多附点和切分节奏型,唱与答的演唱一气呵成且字正腔圆,具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尤其是结尾时候加入了方言对白,唱与念白一气呵成的衔接使得这首歌曲更具风格性。
(三)风俗歌曲及演唱特色
在湘西土家族民歌中,风俗歌曲也是重要的一类。就风俗歌曲的整理而言,其又分为两类。首先是婚嫁歌曲。在湘西土家族,一个非常有名的婚俗便是哭嫁,所以土家族人民谱写了比较具有特色性的哭嫁歌,就此类歌曲的具体演唱来看,其形式有独唱、对唱以及领唱与多人合唱结合三种方式。独唱顾名思义就是新娘在自己闺房之中用手帕掩面唱哭嫁词,主要表达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心,以前还会骂媒以表达对婚姻不自主的反抗。对唱则是和父母拜别时候所唱,以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孝顺又无法报答的心情。至于领唱和多人合唱结合,主要是在十位姊妹围坐在新娘床边陪哭,一方面表达诀别时和亲友姊妹难舍难分之情,另一方面是交流学习去婆家过日子的礼节礼貌知识和生活常识。至今这种十姊妹陪哭的土家婚俗形式会被使用在本地旅游剧目的舞台表演中。就实地调查来看,哭嫁一般开始于出嫁之前半个月左右。对哭嫁歌曲的演唱特色进行分析会发现歌词中会存在抽泣或者是大哭的拟声词。这类歌曲在演唱的时候技巧不多,具体的表现形式为连哭带唱,歌词大都是朗诵出来的,不过在结尾的时候会抑扬顿挫,产生哀思的感觉。
其次是宗教祭祀类歌曲。在湘西土家族民歌中,摆手歌舞以及梯玛之歌主要是在祭祀的时候进行演唱的。这类歌曲在演唱的时候是独唱,且主要的演绎载体是男声。其最大的特色是存在死与生的对话,祭祀者手捧祭品并做歌舞表演,会给人一种高达苍穹的感觉。比如土家族在谷雨的时候会祭祀雨神,在祭祀演唱的时候,演唱者利用头腔共鸣的大声祈求,在进行邪物驱赶的时候需要正气,所以此时曲调会比较劲悍,为了达到此种效果,共鸣方式会转换为胸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