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神话理论与中国文化经验”特稿专栏主持人语

2021-04-02胥志强

歌海 2021年1期
关键词:伊利亚普适性母题

胥志强

理论的关键品质是普遍性或普适性,理论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概念、方法的越来越宽广的解释力。但是,理论的获得往往是研究者在对自己熟悉的材料进行概括、提炼之中形成的,这使得学术史上的任何理论,都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到神话学来说,现代神话理论主要是由西方学者在19世纪之后建立起来的,这无形中使得所有理论方法都可能带有一定的西方文化烙印。也就是说,西方的神话学家在形成自己的理论时,思考的首先或主要是“两希”文化中的神话文本,延续的是西方的文明传统甚至意识形态。这就使得现代神话理论的普适性大打折扣。比如,俄狄浦斯情结是不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而且,单纯从一篇古希腊人的传说中能否得出普遍的文化结论?所以,即使不考虑这些理论背后是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单纯从理论研究的逻辑要求出发,弗洛伊德、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的俄狄浦斯神话解释,都是值得怀疑与反思的。

本特稿所选的三篇论文从现代西方神话理论中的理论视角,对一些中国神话现象进行了阐释。在选题与分析中,几位作者都保持了对相关理论的普适性问题的警惕。马翠翠的论文《阿昌族创世史诗中的神话时空建构》利用卡西尔、伊利亚德等人关于神话时空观的论述,讨论了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中时空建构的神话性,并分析了它的现实意义,也对伊利亚德理论中比较笼统的地方进行了批评。汪婧琳的论文《祭品母题的神话学解释》援用弗雷泽、吉拉尔、巴塔耶等人的论述,对中国神话中的祭品母题的本质与功能进行了细致深刻的阐释,尤其在对不同理论视角的参照对比中,深化、完善了这些理论。李雅迪的论文《祖先神话的当代建构》选题比较新颖,讨论了一个当代神话现象,即通过虚构祖先神话的方式进行宗族的扩展或联宗的文化实践,在某种意义上,这与古代的部落、族群起源叙事具有相同的形态与本质。

可以说,这几篇文章都不只是对已有理论的简单套用,还有对西方理论的反思,以及从中国材料出发补充、重构已有理论的初步尝试。当然,他们并没有能力对这么复杂的学术命题进行深入的反思,但是这种研究姿态和立场,需要每一位神话研究者仔细对待。在现代神话学进入中国的一百年里,我们习惯了套用西方理論解释中国神话,结果是用中国材料为西方理论补充一个案例,但既没有对西方理论局限性的反思,也没有形成基于中国经验的理论总结,长此以往甚至也丧失了建构中国神话理论的自信心。

这几篇文章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灾难神话中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研究》(批准号20BZW1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我们希望能继续抱持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立场,在构建中国神话学的漫漫征途上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伊利亚普适性母题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画中奥秘
艺术家作为事件的讲述者
跨年,爱的母题
俄罗斯最新建造的首艘军用破冰船“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将于2017年秋季交付海军
普适性四旋翼飞行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浅析少数民族民间调解
伊利亚斯
论萧红童年母题中的死亡叙事
突厥语民族灵魂外寄母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