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来的样子

2021-04-02程冯佳

歌海 2021年1期
关键词:壮族音乐剧戏剧

程冯佳

冯 佳    国家一级导演,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西艺术创作中心编导。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艺术硕士。先后创作(导演和编剧)歌剧、话剧、京剧、沪剧、音乐剧、清唱剧、木偶剧、杂技剧等各类戏剧作品。2017年在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剧目民族歌剧《三月三》中任总导演,编剧之一;2018年在大型话剧《国魂》中任总导演,编剧之一;2017年在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剧目音乐剧《爱如星火》中任总导演。代表作品音乐剧《幸福不等待》《珠还合浦》《灰姑娘与水晶鞋匠》,话剧《买房有喜》《索玛花盛开的地方》,木偶剧《拇指姑娘》,京剧《郭永怀》,沪剧《啊,母亲!》等。个人曾获“第九届全国话剧金狮奖编剧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优秀导演奖”“广西桂花导演奖”“桂花编剧奖”奖项。担任编剧或导演的作品多次获(入选)“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剧展金奖”“云南省剧展金奖”“中国木偶皮影大赛金奖”“第21届国际木偶联赛银奖”“2019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工程三年扶持项目作品”“2018上海市艺术基金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等。

一、 蹲书摊的小孩

小時候没有什么儿童电子产品,父母也很少让我看电视,我唯一的兴趣就是看书。那会儿小学校门口大多都有各种各样的摊点,有卖玩具的、卖零食的、卖明星音像制品的,还有卖书、租书的。放学的时候父母还未下班,我就常常蹲在书摊前看书。后来去的次数多了,老板就增加了一项业务:阅览收费!好心的他给我摆了一张小木凳,交费一角即可不限时阅览。因为交了钱想把本钱看回来,所以我总是读到天黑才回家。路过书店忍不住就又溜了进去,到家时肚子已经饿得咕咕作响。别人问我母亲为什么不去找我,母亲说,这孩子下课后只会去两个地方:书店和书摊,反正也跑不到哪去,就随她吧。后来,我不满足于租书,就开始用零花钱买书,看爸爸书桌上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莫泊桑的《项链》和外公床头的《水浒传》《西游记》,也会半夜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从隔壁家姐姐那借的《射雕英雄传》。那时的我没有想过阅读能对写作有什么帮助,只是纯粹的喜欢读书。

二、 走进戏剧艺术

后来我考上广西艺术学校,接触了话剧表演,按照老师的要求看中外名著和剧本,到文化大院看各剧团的演出。获奖无数的壮剧《歌王》让我看到了戏剧最真实、质朴、动人的样子,在我心里种下了戏剧的种子。毕业后我进了广西话剧团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一个戏里跑了八个群众角色。跟着文化下乡的演出队去过边境的高山哨所,沿着十八弯的山路走进壮乡和侗寨,吃过老乡们的百家宴和30年的老酸鱼,听过他们热情高昂的敬酒歌,也赶过“三月三”的歌圩节。直到19岁那年,剧团请来了中戏的梁伯龙老师给我们上课,这次学习为我打开了新的世界。我渴望着进行更系统的学习,于是就参加了浩浩荡荡的艺考大军。

在上戏读书时,图书馆、排练场、教室、看演出几乎占满了我所有的时间,我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兴趣,研究国内外的戏剧、编剧、影视理论。那时,广西话剧市场的演出售票情况很不理想,团长也在努力地寻求突破。导演系毕业回来,在团里的支持下我创排了广西首部小剧场话剧《我的花心男友》,这部剧在自治区内演出后受邀到广州、珠海、中山、东莞进行商演。通过这次创作,我发现当代的年轻人对话剧充满了期待,他们需要有贴近年轻人生活的戏剧作品去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作为广西的戏剧工作者,要有更宽广的眼光,也要有跳出去的思路,才可能创作出让更多年轻人热爱的戏。接着,我又创排了一部都市生活喜剧《买房有喜》,票房高达百分之九十多。现在的戏剧环境相比过去十年,毫无疑问是越来越好了。我想,品质为本是话剧市场的敲门砖,戏的口碑好不好关键在于戏本身。戏剧导演在创作一部作品时不仅要有可看性、趣味性,还要有人文关怀及独立的思考,只有好作品才能吸引观众,留住观众。

2009年,广西木偶剧团的张民甫团长邀请我导演木偶戏,在文化厅的支持下,我们创作了全国首部木偶音乐剧《拇指姑娘》。因为当时没有合适的木偶剧编剧人选,我便向张团长主动请缨,加上张团长知道我平时喜欢文学和音乐剧,又在戏剧学院系统地学习了编剧课,这几年写的小戏参赛成绩不俗,他认为把剧本交给我创作有利于剧目的统一构思,能够提升作品的整体性。

《拇指姑娘》起,开始了我集编导于一身的创作之路。其实我从来没想过,儿时的一个小小的兴趣,日后竟帮助我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三、音乐剧《幸福不等待》的探索

在工作时我喜欢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戏剧在舞台上活起来。我的研究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教授常说:“艺术要讲究,不能将就。好戏需要不断打磨!”因此对待自己的舞台作品,我没有办法不严苛。我编导的音乐剧《幸福不等待》在2014年首演后就不断地修改打磨,每一段戏、每一首歌、每段舞蹈都经过再三思量、调整和修改才最终定稿,前后有三个演出版本。音乐剧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在音乐剧的创作中离不开“爱情”“友情”“奋斗”和“亲情”这几个主题。作为此剧的编导,我要寻找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开掘这个故事,表现今天的壮族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在这部剧里我选择了“壮族青年创业”的故事,运用男女主角对3D打印壁纸和民族风情壁纸的不同态度,探索当代壮族青年如何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壮族人民的心理所产生的变化做了挖掘和思索,表达了现代审美和传统审美的交锋。不少戏剧家曾对“思考大于欣赏”的命题进行探索和讨论,我认为音乐剧除了追求欣赏性外还应具备思考品质。在这部剧的创排中,着重强调音乐“叙事”功能,用音乐来介绍演员、人物关系和引发矛盾、推动剧情,将壮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有机融合。同时,对音乐剧的戏剧思考进行了探索。

今天的广西文化符号并不只有一面铜鼓、一只“青蛙”、一段壮锦,尽管那些被做到顶峰的东西需要保留和传承,但我也期待能另辟蹊径,做出更多充满桂风壮韵的有着这个时代审美的舞台艺术作品。

四、主旋律题材的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談会上的讲话提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号召。2018年,我应邀为绵阳市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创作话剧《国魂》。“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进程的历史事件之一。去两弹城采风前,就看了不少关于两弹一星元勋的资料。在九院进行深入了解和采风时,两弹城的讲解员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这是一个讲述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国一批年轻、优秀的科学家为了追求理想和信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保卫了祖国的和平,振兴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国防科技事业的故事。在邓稼先故居前,我们与几百名新兵战士和少先队员高唱国歌,我们被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的事迹感动。创作这部关于信仰、关于理想的剧目是我内心的渴望,也是一种文化使命。

两弹城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要怎样通过艺术作品将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科学家们的精神体现出来?怎样将这样一部歌颂人民、歌颂党、歌颂英雄的话剧做得感人肺腑、荡气回肠,又接上地气赢得青年观众的喜爱?我看了《钱学森传》《邓稼先传》《孙家栋》等记录两弹元勋的书,了解原子弹、氢弹、卫星的原理,又翻阅了各种背景资料。怎样塑造英雄科学家?怎样体现他们的精神?都是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好的艺术作品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它是在平凡之中见真章。一部剧无论是讲宇宙飞船、火柴制造、棉花纺织或居里夫人,戏剧的创作依然万变不离其宗。戏剧的本质是讲人的故事,人的经历和精神,人的生死、变化、情感、思想。主旋律作品也不例外。导演要挖掘人物情感里最真、最深的东西,要体现他们的平凡与伟大,要让“英雄”成为“人”。想把英雄人物立起来,创作上要避免人物僵化,要让他说“人话”,当代英雄人物的塑造要有“人性”。是人就有情欲,有人之常情和人之常态,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是真实可信的。

于是,在话剧《国魂》的剧本创作和二度创作上我定下了这一基调:主旋律作品英雄人物的塑造要在戏剧思考、哲理内涵的开掘和总的处理原则下,展开戏剧行动,塑造人物形象,着眼人物的内心与人物的精神。

戏剧需要展现过程,而不是表现结果,所有的舞台表现形式都服务于戏剧情节和内容。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科学研究是他的生命,家庭的责任与爱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不可割舍的。邓稼先为了原子弹制造,远离妻儿,隐姓埋名。情感的浓度有效的释放,极具人性的英雄更能打动观众。“英雄人物”回归到对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物的真实刻画与描写更能让观众走进人物的内心,人物情感挣扎的过程恰恰是让观众揪心最能抓住观众的地方。矛盾点的设置及解决方法都从人性与时代、性格与情感的多重角度来把握人物的心理流程和行动逻辑,从而使戏剧矛盾更加集中,戏剧事件更加紧凑,人物关系更加清晰、性格冲突更加强烈、思想情感更加丰富。

五、民族歌剧《三月三》的探索

现实题材的创作之所以难做,多半是因为离得近,没有距离,所以较为难于寻找美感。要做好现实题材创作,应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内蕴、提炼出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发挥我们的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去说好一个故事,丰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为广西歌舞剧院创作的民族歌剧《三月三》以“三月三”歌圩节为背景,以“广西山歌”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传承、发扬与探索广西壮族文化精神,是一部民族题材宏大叙事和人性力量相结合的歌剧。剧中男女主人公是正值青春年少的两位新歌王依兰和孟山,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次“三月三”歌圩相遇,在对歌中迅速坠入情网。因为家人的极力反对,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曲折和磨难。这是一部壮族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他们追求真理的坚毅和追求真爱的执着精神就是剧里最精髓的东西,是一部呼唤人类互爱、互敬,歌颂人间之爱的作品。

记得在南京观看的京剧《狄青》,其中有一场主角在混战厮杀、反转腾跃中延续了近20分钟,用技巧难度和动作编排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推动剧情的发展,把武打形式做到了极致,并形成了他的舞台特色。在歌剧《三月三》里,我也在寻找这部剧的舞台形象与舞台特色。壮族文化不应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而是经过凝练后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最终,在壮族的花山传说中,找到了具有象征色彩的人物形象的出场方式: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同时展开,运用舞台时空的改变、连接,从现实时空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在人物与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心灵的交流。通过现实时空的人物和心理时空写意的“山神”的表演,使整个舞台表现极具象征性。于是就有了序幕的创意与构想:三位美丽的“山神”身着纯白色壮族服装,裙子上落着一抹夸张放大的红木棉,随着熟悉的壮乡音乐响起,“山神”从山林深处缓缓走向山下的村落。当村民为抢水源结下冤仇时,她们为之叹息;当男女主角悲伤时,她们为之流泪,洒下鲜艳的木棉花。这个充满象征寓意和诗化特色的开篇,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确定了诗意的品格和诗境的形式后,整体舞台艺术形象的创作,在音乐、舞台美术、演员表演、舞蹈的创作上都要形成统一的风格。《三月三》的音乐风格以壮族音乐为基调,并将壮族山歌与西方交响乐进行巧妙糅合。每个主要角色都有其音乐特征,突出了歌剧的品格,以歌曲描绘戏剧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彰显出歌剧的独特魅力。剧中部分合唱用壮语来演唱,制造写意和空灵感,强调壮族特有的山歌文化。

同时,富有民族特色、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舞蹈场面在剧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以壮族特有的舞蹈动作为基础,将多元丰富与风格统一、舞蹈艺术与戏剧形体、民族特色与当代时尚融合进行探索与创作:一是具有浓郁的民族原生态特色的集体舞蹈;二是生活场景的形体化处理;三是人物内心的外化。将极具壮族特色的“扁担舞”“抢花炮”“板鞋舞”等民族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剧中运用了形体化的舞蹈以表现戏剧环境和表达人物的情感,歌、舞、表演相辅相成,营造激烈的氛围,推动剧情的发展。这部歌剧将民族题材的宏大叙事与人性力量的表现相结合,通过写意的时空和充满民族色彩、极具象征性的音乐与舞蹈,展现了浓郁的广西地域特色和鲜明的壮民族风情,凸显出浪漫唯美、充满诗意品质的艺术风格。

这部剧是广西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作品的扶持项目,对我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幸得广西演艺集团与歌舞剧院领导和作曲陆培老师的支持,编剧执笔的梁绍武老师是广西壮族文化的“半部百科全书”,他为这部戏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充满诗意和极具壮族语言特色的歌词。同时,还得到指挥家蔡央院长及乐队首席韦小壮老师的指导,在演员团队、乐团通力协作下,为这部剧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原来的样子

我只是这片土地上进行艺术创作的一名普通的戏剧人,因少时喜欢文学而走进艺术,在广西文化系统工作的22年里,我从一个爱看书的懵懵懂懂的孩子,成长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艺校的时光开启了我的戏剧启蒙,在剧团中得到磨炼,又在宣传部领导、文旅厅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以广西民族文化为基石进行了话剧、歌剧、音乐剧、木偶剧、戏曲、杂技剧的创作和探索。我珍惜每个创作机会,在每一次创作中都不敢放松,无论是“编”或是“导”都源于内心的深爱。在一次次的采风和学习中,走过弯弯的山路,欣赏过秀美的漓江烟雨,看过雨打芭蕉叶的景象,遇到过山洪和暴雨,电闪与雷鸣,也曾在火塘边取暖。一次次的创作让我了解与深爱这片土地原来的样子,懂得广西民族文化原来的样子,收获了舞台艺术原来的样子:那就是永远的真与美!

猜你喜欢

壮族音乐剧戏剧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传统戏剧——木偶戏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Cat’s book》
East Side Story
壮族迎客歌
壮族山歌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看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