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作为事件的讲述者
2019-10-16于净然
于净然
摘要:原俄籍艺术家卡巴科夫作为世界十大在世艺术家之一,其身份认同带来的作品背后的政治观念往往成为艺术世界对其艺术作品解读的中心。然而,卡巴科夫作为在1995年首次提出了将文学、戏剧、诗歌、音乐等多种叙事结构引入“总体装置”的艺术家,其作品的叙事性结构才真正构成了卡巴科夫作品最鲜明的独特性。卡巴科夫作品中的叙事性结构由早期的文本引入绘画向后期的总体装置理念转化,其作品的叙事特征也由早期作品具有的苏联传统的明确的现实指向意味向后期作品具有的一种后乌托邦理想转化。但无论是其早期的绘画作品还是后期备受国际艺术世界瞩目的装置艺术作品,都具有完整而强烈的叙事性结构。这种叙事性结构既来自于艺术家作为莫斯科概念艺术团体的领袖具有的俄罗斯非官方艺术探寻真理和讲述真理的叙事性,也来自于他作为国际艺术家拥有的特殊的身份认同。通过这种强烈的叙事性结构,艺术家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后乌托邦艺术世界,与观者进行对话。卡巴科夫作品中的每个形象以及他的每一件装置艺术作品,都具有某种宏大的、综合的世界观暗示。在这个由艺术家个人讲述的艺术世界中,洋溢着卡巴科夫对于人类本质的探讨。
关键词:伊利亚·卡巴科夫;叙事性结构;小说体相册:总体装置
“小说体相册”与莫斯科概念主义
在20世纪70年代的俄国艺术中,莫斯科概念主义作为非官方艺术出现,以卡巴科夫为首的一群青年艺术家聚集在一起讨论艺术,就他们能够获得的关于西方艺术的信息彼此交换意见,评论新的观念。他们开始创造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语言。①随着“公寓艺术”在苏联艺术圈的逐渐弥漫,艺术家开始致力于探索一种叙事问题。他们的艺术在当时实际上是没有市场的,仅仅是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交流艺术思想。这一时期,②卡巴科夫的作品创作以“小说体相册”为主。卡巴科夫第一件这种形式的图集作品表现的是“坐在壁橱中的普里马科夫”,作品中的主人公普里马科夫在儿童时期曾被关在小黑屋中长达半年的时间,他只能根据墙壁中传来的声音想象外面发生的事情。③在这本小说体相册的前几页,均是黑色的色块覆盖整页,以表现儿童时期的普里马科夫面对的黑暗和他的生活状态,在黑色色块的页面上附有黄色的文本说明。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普里马科夫的行为越来越古怪,他只能胡言乱语了”。在小说体相册图集中,为了解释并传达其作品的意义,卡巴科夫通常作为一个事件的目击者和讲述者,这一事件往往是卡巴科夫创造的艺术事件,具有某种童话故事的意味,这也与他早期从事的儿童插画家的职业息息相关。(见图1)
从70年代开始,卡巴科夫在自己的“小说体相册”的图集创作中引入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和文本附言。通过这种形象和文本的引入赋予其艺术创作一种强烈的故事讲述意味。这种叙事性的出现也与当时苏联社会的集体情感有关。在70年代的苏联社会,个人情感得到表达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卡巴科夫通过这种叙事性结构,在作品中呈现一种具有個人精神、个人真实情感的状态。卡巴科夫艺术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虚构的,但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又具有某种强烈的真实性和暗喻性。这些人物形象大多与世隔绝,孤独、异质而处于社会边缘,被个人的梦幻世界紧紧包围。⑤在卡巴科夫的作品中同时也充满了他者的在场性的证据。他者的存在构成了卡巴科夫作品的叙事线索,包括艺术家和观者在内的所有人都参与了主人公形象生活的构建,就像是当时的苏联社会的状态一样,似乎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表达自己的情感,政治、道德等因素往往绑架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为了生存,人们掩饰了自己的情感。⑥卡巴科夫通过这种叙事性呈现一种对他者介入生活后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焦虑的不满。除去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讨,卡巴科夫也通过这样一种叙事性结构对当时苏联的物质生活进行了探讨。其中《绝不抛弃任何东西的男人》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叙事结构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件:事件中的男主人公像是小说家杰克·伦敦在作品《热爱生命》中描绘的人物一样,在经历过极度的饥饿和寻求食物的艰辛过程之后,对物质生活具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和占有欲望。这种强烈的依赖感表现在卡巴科夫的作品中便是墙壁上布满的密密麻麻的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以同样的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在这件作品中,卡巴科夫呈现了当时苏联社会中边缘群体的物质生活的匮乏。⑦与“坐在壁橱里的普里马科夫”将文本作为册页直接参与作品的构成不同的是,这件作品的文本引入以作品附言的形式放在装置作品的旁边。“小说体相册”的叙述方式开始向一种总体装置的叙事性方式转化。
卡巴科夫的第一件总体装置艺术作品是于1988年在纽约罗拉尔德·费尔德曼艺术画廊展出的《十个人物》,这件作品隐喻了前苏联不尽人意的公寓生活。人们拥挤在一间房子里,共用着一个肮脏的厨房和厕所。灯泡沾满灰尘,放射出暗淡的微光,气氛抑郁。卡巴科夫这一装置的叙事结构的直接基础是他1969-1980年所创作的一系列画册、富于幻想的人物、素描、对话、神秘的文学叙述和艺术史参考资料。每本画册都讲述了一个不同的人物——疯狂幻想者的故事。⑧
在《从公寓飞向太空的人》这件作品中,这样一种叙事性结构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艺术家再次作为事件的讲述者向观者呈现了一个孤独、梦幻、充满乌托邦理想的形象。为了解释《从公寓飞向太空的人》,卡巴科夫讲述道:根据邻居提供的故事,那个房间中孤独的居住者形象变得清晰起来。他曾是一个被梦境困扰的人,总是梦见自己孤独的飞向太空。他要以其所有的可能去实现这个梦境 这是他的宏伟计划……他安装了炸药,在他从大弹弓上起飞的那一刻,天花板和房顶被炸出了一个大窟窿,这样他就飞向无边的太空了。⑨《十个人物》仍然延续了小说体相册的艺术创作方式,通过表现十个人物的故事作为隐喻,传达一种艺术家个人对社会的反思。⑩这种创作方式类似于某种连环画的方式,将文本文字引入装置以赋予作品一种真实存在的状态。这种文字叙述也继承了小说和文学具有的强烈的叙事性和感染力,更加真实的作用于观者的直观感受,让观众主动参与到装置领域中来,并具有某种强烈的参与感及身临其境的对话体验。(见图2)
从早期的《坐在壁橱中的普里马科夫》一类的典型的“小说体相册”的插图绘画到后期以《十个人物》为代表的总体装置作品,卡巴科夫延续了其早期作为莫斯科概念主义领袖具有的探寻真理和讲述真理的叙事性结构,具有苏联传统的明确的现实指向意味。通过描述事件的发生和背景,将绘画中的形象或者是装置中并未出现却隐含着的十个人物形象的主体性强烈的表达出来。这一时期的卡巴科夫的作品中往往存在一个虚构的主人公形象,作为整个叙事事件的线索。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行为的变化过程传达一种对于边缘群体的同情和关注。⑾
虚构的故事情节、连环画形式的绘画以及文学叙述、艺术史资料的应用、后期装置中具有的真实空间中的真实材料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这些都是卡巴科夫用于叙事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在其早期的作品中不断出现,构建了艺术家想要讲述的故事内容,也构建了艺术家想要传达的一种对于现实生活、对于人的主体精神的思考和反思。在卡巴科夫的早期作品中,艺术家真正作为一个事件的讲述者来传达他的艺术思想。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叙事结构,这种“小说体相册”的叙事性,清晰而完整的传达了艺术家想要传达给观者的所有信息,观者也作为事件的目击者完成了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比起卡巴科夫移居美国后创作的装置艺术,这种叙事性更加清晰、直观,观众的参与也更加简单、直接。
查尔斯·罗申塞尔的创作生平
《查尔斯·罗申赛尔的创作生平》在《十个人物》之后使得卡巴科夫蜚声国际。在《查尔斯·罗申赛尔的创作生平》这件作品中,卡巴科夫将叙事性的目光转向了艺术历史的书写。⑿此时,卡巴科夫关注的创作主题不再是前苏联的社会边缘人物,而是哲学和艺术史,其作品突出的叙事性特征也不再是简单的故事情节,而是作品的总体意义。这件作品作为卡巴科夫从早期的图集作品向其总体装置转化的过渡时期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⒀艺术家选取的叙事主线仍然是通过具有幻想意味的主人公查尔斯·罗申赛尔作为线索,但与早期作品不同的是,在这件装置中,文学和插图已经不作为叙事的主要方式出现了,光元素空间艺术的引用成为这一时期卡巴科夫艺术创作的重要叙事方式。⒁
与《十个人物》不同,在这件作品中,卡巴科夫选取的空间并不是前苏联的公寓,而是西方博物馆内洁白的艺术殿堂。在空间表现的转变这一点上,这件作品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这件作品中既可见卡巴科夫早期的绘画插图、几何玩弄的略显呆板的早期叙事方式,也可见其后期成熟的总体装置中多元化媒介介入艺术的叙事方式。从创作背景对叙事方式的影响来看,这件作品仍然有复杂多变的鲜明特点。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开始从对苏联边缘群体的关注向对整个世界和人类本质的探讨进行转化,这也与其后期复杂的艺术身份有关,卡巴科夫作为艺术世界的游牧者,将艺术创作的目光转向了更加宏大的世界观的叙事方向。⒂此时的作品中,卡巴科夫还试图证实“总体”装置必然的观点,是艺术发展史在逻辑上必然走向的下一步,那就是艺术从神像开始,经过传统的手法,然后是現代主义,现在己发展到综合艺术这个顶峰。对于总体装置发展逻辑的深入思考体现在卡巴科夫作品的创作上即是鲜明的叙事元素的转变和多元化。
艺术家对于艺术史、对于艺术本质的思考深深的影响了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叙事结构,以多媒介元素介入艺术创作、通过类似艺术史叙事的方式进行事件描述为突出点。这一叙事结构的深化探索为其后期的“理想之城”做了完美的铺垫。(见图3)
“理想之城”与总体装置
2014年巴黎大皇宫“纪念碑”系列展览的第六年,卡巴科夫作为受邀艺术家在大皇宫标志性的玻璃大穹顶下面搭建起了他的“奇异之城”,构成了一个实体化的乌托邦。⒃“理想之城”作为卡巴科夫的长期艺术项目,是对其一生艺术理念的总结。“理想之城”仍然延续了卡巴科夫的总体装置的艺术理念,向观者呈现了玛纳斯、坠落天使、暗教堂、门、如何一边聆听莫扎特音乐一边设法拿到苹果的23种方式、空美术馆等相对独立的六件装置艺术作品。⒄
其中《如何一边聆听莫扎特音乐一边设法拿到苹果的23种方式》具有卡巴科夫式的最典型的叙事结构,带有一种批判式的幽默感:一张相对空间极其巨大的餐桌中央摆着一只苹果,围绕餐桌的是23个餐位,每个餐位上是一组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手稿,如同卡巴科夫早期的相册图集的创作方式一样描述了仿佛坐在餐位上的“看不见”的用餐者,从文字和图画手稿上,艺术家为我们呈现了每个用餐者提出的拿到苹果的方案,每个人都从哲学、语言学、科技等方面提出了一种极其详细而严肃的拿到苹果的方法,荒谬的地方在于没有任何人提出爬到桌子上伸手即可以拿到苹果。从这件作品中我们仍然能看到类似《坐在壁橱里的普里马科夫》和《查尔斯·罗申赛尔的创作生平》的故事叙述性,通过文本和插图手稿讲述了一个艺术家自己创造的虚构事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荒诞而严肃。但是,与早期的小说体相册不同的是,《如何一边聆听莫扎特音乐一边设法拿到苹果的23种方式》作为卡巴科夫典型的总体装置艺术作品,在通过文本和插图作为叙事方式的同时,也将音乐、戏剧和真实空间引入作品的叙事方式,这些真实空间中的真实材料让艺术家作为事件的讲述者所呈现的虚构的事件具有更加真实的效果。凹宽阔的空间中观者走进展厅的同时便参与到艺术家呈现的事件中来,解读并且完善了事件的发展脉络。总体装置相比较卡巴科夫早期的艺术创作,具有更加包容的叙事性,这种叙事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应用媒介的多元化,也体现在观众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卡巴科夫后期相较于其前期作品的对比上具有十分鲜明的变化特点。(见图4)
卡巴科夫的作品里含有强大的叙事潜力,这些作品以奥秘吸引着参观者,像侦探故事一样,提出很多引起思考的线索。卡巴科夫坚持说:他的装置不是以一张画上的模型为依据的,而是以作为一张画的世界为依据的。⒅换句话说,观者走进这个装置,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内住在那里,视其为一个替代性的、多维度的宇宙;第四个维度由文本和插图来提供。在卡巴科夫的作品中,没有象征,没有空间的人格化,事件、叙事隐藏在作品的形象之中。
卡巴科夫作品的叙事性不同于任何时代的艺术家在作品中进行叙事的传统结构,它具有更加真实而强烈的事件性,这种事件性与卡巴科夫在作品中虚构的主体形象也具有极大的关系,这些主体形象往往是现实生活中某一群体的影射,具有梦幻的乌托邦幻象,通过对这些主体形象进行建构,艺术家阐述了自己对于世界、乌托邦、后乌托邦、绘画和装置领域的看法。卡巴科夫作品中的叙事性结构从早期的小说体相册到后期的总体装置,具有一种叙事线索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体现在艺术家利用文本、插图的传统叙事手法上,其后期的作品往往也具有时代背景下的多元化特征。在这条叙事线索的延续性背后也存在着由于艺术家艺术身份和创作时代、背景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叙事结构的创新和深入探索。在卡巴科夫的作品中,艺术家往往作为一个事件的讲述者,向我们呈现了其对社会、政治、生活和人类本质的思考。鲜明的叙事性特征构成了卡巴科夫作品中最引人入胜的篇章。在这种鲜明的叙事性特征背后,艺术家对于世界、艺术史叙事和对于人类本质的探讨仍然动人。
注释:
①Jamey Gambrell, Disappearing Kabakov. The PrintCollector's Newsletter.Vol.26.No.5(November-December1995), pp.171-174
②Mikhail Epstein, Emptiness as a Technique: Word andImage in Ilya Kabakov.from: Russian Postmodernism: NewPerspectives on Post-Soviet Culture. Berghahn Books,2016
③《1940年以来的当代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美]乔纳森·费恩伯格著第556页
④Richard Woodward, Ilya Kabakov: Children's Books andRelated Drawings 1956-1989. The Chinati Foundation, Art onPaper, Vol.7,No.6 (April 2003), pp. 64-65
⑤Amy Ingrid Schlegel. The Kabakov Phenomenon, ArtJoumal. Vo1.4(Winter,1999), pp.98-101
⑥[英]安德魯·所罗门.动荡时期的俄罗斯前卫艺术.李本正译[J].艺术思潮与流派1996年1月
⑦Eva Forgacs, From Photo to Object: Personal Documentsas History-Writing in the Works of Christian Boltanski and IlyaKabakov.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2010
⑧杜义盛、朱尽晖编译.卡巴科夫的总体装置.艺术家与作品2001年2月;转引自美国艺术2000年第12期
⑨伊利亚·卡巴科夫:《十个人物》1988年纽约罗纳德,费尔德曼美术馆装置所附文本;转引自David Ross. ed.,Between Spring and Summer:Soviet Conceptual Art in the Era ofLate Communism,p25-27
⑩Ilya Kabakov, Margarita Tupitsyn, Victor Tupitsyn,About Installation, Art Journal. Vol.58.No.4(Winter,1999) ,pp.62-73
⑾Svetlana Boym, On Diasporic Intimacy: Ilya Kabakov'sInstallations and Immigrant Homes, Critical Inquiry, V01.24,No.2,Intimacy(Winter,1998),pp.498-524
⑿David Tomas. The Threshold of an Interface: IlyaKabakov's Looking up, Reading the Words(1997), From:Precarious Visualities: New Perspectives on Identification inContemporary Art and Visual Culture,McGill-Queen's UniversityPress, 2008
⒀Ilya Kabakov,Charles Rosenthal(1898-1933),Conjunctions, No.40. 40*40: Forty Works by Forty Writers(2003),pp.219-240
⒁Mikhail Epstein.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Russian Conceptualism, From: Russian Postmodernism: NewPerspectives on Post-Soviet Culture, Berghahn Books, 2016
⒂Jiri Hava. Marcin Kadej, CONTRIBUTION TOKNOWLEDGE OF THE DERMESTIDAE (COLEOPTERA)FROM AFGHANISTAN WITH DESCRIPTION OF THREE NEWSPECIES, The Florida Entomologist, Vol.97,No.4 (December,2014),pp.1414-1423
⒃幻影 “乌托邦 ”Ilya&Emilia Kabakov的“理想之城”.典藏.读天下.2015年10月
⒄Margarita Tupitsyn, Against the Camera, for thePhotographic Archive. Art Journal.Vol.53.No.2.ContemporaryRussian Art Photography (Summer,1994),pp.58-62
⒅Lara Weibgen, Review: Moscow Conceptualism, or; TheVisual Logic of Late Socialism,Art Joumal.Vol.70.No.3 (FALL2011),pp.109-113
⒆《怀旧的未来》.凤凰集团译林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美]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第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