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机械原理》课堂教学的探索

2021-04-02刘丹刘玉德

装备制造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机械原理专业课程机械

彭 飞,刘丹,刘玉德,赵 罘

(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北京 100048)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新形势下教书育人指明了方向[1]。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包括专业课程在内所有课程的的各方面、各环节,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课程目标[2],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教授知识与育人的统一。

机械原理作为机械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一般共性问题,其覆盖面广、影响范围大。因此,以机械原理为典型,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挖掘、凝练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示范价值。

1 目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当前,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尚处于探索和初步实践阶段,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氛围不浓、途径不明、方法空泛、成效不明显。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大多呈“两张皮”现象,有机融合性差;普遍缺乏示范性课程案例,大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学校普遍存在重学术科研、轻教学育人的现象。考核评聘指标不合理,对教学不够重视[3],比如,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引育的科研“帽子”人才,有的甚至不参与教学环节,更谈不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3)认识不到位、实践程度不足。大部分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在思政的内涵、价值、意义的认知不够深刻,甚至认为思政是政工队伍的任务,和专业教育无关,对思政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此外,普遍缺乏思政实践经验,在教学方案整体性的设计、思政元素的挖掘、意识形态与课程内容融合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因此,需要改革传统的专业课程培养方案,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环节。

2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途径

针对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机械原理课程的特点、学段,挖掘并凝练课程体系、内容、知识点背后的思想教育元素;注重教学顶层设计中教学材料及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由知到行、润物无声,进而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2.1 育才先育师,教育者先受教育

专业教师学术和专业知识造诣水平较高,但是知识结构普遍单一、政治理论相对薄弱。“传道者先明道信道,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教师作为育人的主力军,应该努力提高自己政治修养、道德素质,积极通过多渠道学习思政理论及教学方法,苦练育人本领,灵活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行动自觉。学校和学院应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整体提高德育水平,努力开创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此外,还应注意发挥教学团队的协同作用,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做到“学校有氛围、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课程有品牌、讲授有风格、成果有固化、教师有榜样”的七有目标。

2.2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的教学探索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一是个人层面,从专业课程知识点蕴含的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得出尊重科学、遵循客观规律等原则以及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科学的思维方法等素养;二是行业领域层面,从专业特点及其工程应用实践,启发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恪守职业道德、遵循工程伦理;三是国家和社会层面,结合产业现状、国内外形势,激发学生科技报国、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信念。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并完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设计典型案例、启发思考、不断拓展思政元素的素材与资源,丰富专业课程育人的维度、深度、高度。下面结合几个案例探讨机械原理融入思政的教学探索。

2.2.1 绪论思政案例

机械原理主要研究一般机械系统与机构的共性问题,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当遇到多项复杂问题/难题时,通过“鱼骨图”“思维导图”等逻辑思维方法梳理问题,利用结构简化、数学模型等手段分析因素间联系,用以凝练共性与特殊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全局观;分析问题时,分清主要次要矛盾、凝练共性问题、解决关键问题;形成“复杂问题/难题→共性问题+特殊问题→创造性解决共性问题/针对性解决特殊问题”的思维模式。

2.2.2 平面连杆机构思政案例

平面连杆机构死点的特点是“此时从动件上的传动角等于零”,大多时候死点位置对于传力机构的运动是有害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死点的特点工作、变害为益,如飞机起落架机构、折叠桌腿的收放机构,据此启发学生进行机构创新设计以及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此外,死点也可以类比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困难,启发学生在遇到障碍时要敢于冲过(死点)障碍,进而实现机构的顺利运转以及完成障碍/困难的突破、超越自我。

2.2.3 齿轮机构思政案例

在讲授齿轮机构时,介绍齿轮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地位、特点及分类、历史发展进程及“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建立中国齿轮产业智能制造推进中心,发展超大型、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 计划”[4],进行爱国主义熏陶,树立机械强国的远大目标,鼓励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此外,还可以强调齿轮传动是一个团体,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团队合作、协同作业的重要性。

2.2.4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思政案例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机构是否自锁、受力是否合理、载荷能力是否能够承受、效率是否合适在允许范围内等诸多问题。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前提前布局、制定计划,思考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此外,还可以针对当前大学生沉溺游戏、攀比消费等行为,由此造成的影响学业、深陷网贷、面临法律问题等后果,让大学生进行时间和理财规划,认识到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度娱乐、理性消费,引导学生丰富大学生活、树立正确消费观。

2.2.5 机构优化设计思政案例

机械原理涉及的“机构优化设计”思想,即:基于问题构建模型、确定约束条件,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如:利用ProE、UG、Solidworks 进行结构建模,利用ADAMS、Mtalab 进行动力学及运动学分析,利用ANSYS 应力应变及机构强度分析等)→试验研究→寻求最优解。培养“先利其器、再善其事”的基本思维及高效做事方法,鼓励学生多了解行业新科技、新方法、新动态,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工具和现代技术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达到省时省事省力、节约社会成本、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目标。

2.3 注重培养职业素养,融入工程伦理、家国命运

大学生除了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外,还应具备职业道德及工程伦理素养。专业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培养耐心、专心、规范、一丝不苟等工匠精神。比如,在讲授螺纹连接章节知识点时,引入因螺纹连接不合理引起的事故案例,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细节的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培养其严谨、专注、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将思政理论融入专业领域的工程案例/故事。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高铁交通等,通过诸多伟大的工程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比如,结合当前国际政治形式,比如抗击疫情工作形势下钟南山团队研发的咽拭子采样机器人,提升样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标本质量,推动了疫情防控;在讲授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结构设计、系统控制的技术知识基础上,号召学生学习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刻苦钻研的精神,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爱国奉献的情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担当、科技报国。

3 结语

新时代新形势背景驱动下,要求发挥包括专业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以机械学科中《机械原理》课程为切入点,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该专业课程的实践途径。通过德育隐形教育,将机械原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价值引领、育人导向等有机深度融合,有助于强化师生的互动性、增加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目标,达到持久深化的育人效果。对于培养肩负现代化建设、拥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机械
调试机械臂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简单机械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按摩机械臂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