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分析

2021-04-02郝兵兵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局灶性病变造影

郝兵兵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为对象,随机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诊断后将其和具体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是92.6%,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是63.4%,数据资料分析可知,观察组的诊断效果明显。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的38例患者中,肝细胞性肝癌患者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10例,血管瘤8例,剩余是硬结增生。对照组诊断准确的30例患者中,肝细胞性肝癌患者8例,转移性肝癌患者8例,血管瘤6例,硬结增生8例。结论:针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案例实施超声造影检查方式,诊断局部结节的准确率更高,能为临床治疗和病情的后续诊断提供重要的指导性意见。

肝脏局灶性病变在当前临床研究中的发生率比较高,对患者的肝脏功能产生了比较大损伤,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会出现误诊的现象,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结合资料可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案例实施超声造影诊断和常规超声诊断均具备一定的价值,但是超声造影的检查技术更为突出,为了分析和总结效果,选择8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为对象,随机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的是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诊断后将其和具体的病理结果分析和对比,详细数据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8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为对象,随机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的是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技术诊断。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是23例和18例,年龄25~64岁,平均(45.26±0.28)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是22例和19例,年龄26~67岁,平均(44.26±0.28)岁。对比分析两组的基本资料得知,差异不明显(P>0.05),可对比和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超声方式诊断,采取本院现有的GE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肝脏位置进行检查,明确病灶的具体情况。

观察组实施的是超声造影技术诊断,如下:超声造影检查用“团注”法在肘正中位置注射1.5mL造影剂SomVue混悬液,造影后成像模式持续4min,检查之后,需要及时储存患者的病灶部位的造影图像记录。两组诊断之后对具体的数据资料分析,结合具体的指标获得最终的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具体诊断结果;②对比分析诊断的病症类型。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SPSS 24.0进行计算,计量资料(年龄、病程、疼痛评分)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占比、有效率)以%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具体诊断结果

观察组的41例患者中38例诊断准确,准确率是92.6%,对照组的41例患者中26例诊断准确,准确率是63.4%,数据资料分析可知,观察组的诊断效果明显。

2.2 对比分析诊断的病症类型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的38例患者中,肝细胞性肝癌患者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10例,血管瘤8例,剩余是硬结增生,诊断率分别是26.3%、26.3%、21.1%和26.3%。对照组诊断准确的30例患者中,肝细胞性肝癌患者8例,转移性肝癌患者8例,血管瘤6例,剩余是硬结增生8例,比例分别是26.7%、26.7%、19.9%、26.7%。

2.3 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三个时相

观察组的动脉相出现时间在40s内,门脉相出现时间在40~120s,延迟相出现时间在120~160s,对照组的三个时相出现时间均长于观察组,观察组的诊断优势更为明显,数据分析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发生率比较高,主要是肝内结构增生出现异常或者其他炎症等导致的,患者自身会出现恶性肿瘤以及良性肿瘤等对应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势必耽误后期治疗,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合理诊断和判断,达到理想的应用价值[1]。

在当前治疗中,针对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情况,给予的治疗措施也是不同的,但是需要尽快进行诊断,有助于整体治疗。常规超声方式本身应用优势突出,但是整体效果不理想,不能对肝脏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基本情况进行表现,整体诊断效果不是很明显[2]。超声造影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能直接对阻力参数以及病灶回流的信号等进行显示,对比常规诊断方式,该方式的诊断效果更为明显。肝硬化再生结节是非肿瘤性病变,由于自身肝内的血管结构没有出现变化,自身的血供不存在异常反应,在肝脏增强的过程中不存在特殊的表现[3]。

不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性质是不同的,血供来源和分布等存在差异,超声造影方式可第一时间对肝脏内的供血血管动脉和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显像,在造影剂和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可充分显像[4]。通过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等不同的血管显像特征得知,提供病灶连续性和动态的血流信号,能对血流的基本灌注情况掌握。造影剂的合理使用也是关键,能提升病灶和周围肝组织的声学界面对比程度,为不同肝内的局灶病变进行诊断提供了对应的依据[5]。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超声造影的动脉期结节增强对比肝实质早,门脉期或者延迟期消退之后,逐渐增强,呈现出快出的特征。在本次报道中观察组漏诊的3例患者,造影检查不明显,1例是动脉期高增强,2例是三期均呈等增强。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典型模式是重叠的,两者的鉴别难度比较大,肝内血管瘤造影检查过程中,能见到动脉病灶周围可能会存在点状、环状增强,部分甚至达到了整个病灶增强。肝内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期呈现离心增强,由中央向周围呈现轮辐状增强,针对具体情况,在延迟期可能会存下误诊的现象,炎性假瘤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延迟期等不存在造影剂进入,炎性假瘤的发病机制不明确,在病灶内大片凝固性坏死之后包绕纤维组织为主要的病理改变,对复杂的案例,在诊断中要求进行图像结果的准确分析。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现增强的现象,对复杂病灶的诊断和鉴别中,必须了解造影图像的基本特征,在综合诊断中进行鉴别和分析,必要的情况下可实施穿刺活检,提升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在临床研究中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对患者进行对应的指导和教育,使其明确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基本要求,只有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使其了解基本类型,才能积极主动配合接受诊断。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是分别是92.6%和63.4%。观察组的诊断准确肝细胞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血管瘤、硬结增生的比例是26.3%、26.3%、21.1%和26.3%。对照组上述诊断准确率分别是26.7%、26.7%、19.9%、26.7%。说明针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实施超声造影方式诊断,效果突出,可行性高。

猜你喜欢

局灶性病变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