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胃黏膜病变不同发病部位临床病理分析

2021-04-02邓衍部黄志刚刘有理贺道兴韩圆圆牛多山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胃窦胃底内镜

邓衍部 黄志刚 刘有理 贺道兴 周 政 韩圆圆 牛多山

随着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治疗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国家非常重视胃早癌筛查,规范内镜检查及治疗。早期胃癌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多来源于胃黏膜病变。胃黏膜病变主要指内镜检查时内镜检查医师肉眼发现胃黏膜粗糙、隆起、充血、红斑、糜烂、溃疡、退色调黏膜,内镜下不能明确其性质的病变简称胃黏膜病变。内镜下对于高发胃黏膜病变部位进行仔细观察、染色、放大检查、活检有利于早期胃癌发现。本文对本医院收治的1556例患者胃黏膜病变行内镜及病理检查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本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556例患者胃黏膜病变内镜及病理检查资料。①纳入标准:无内镜检查禁忌症,内镜检查者在白光内镜检查中肉眼观察有胃黏膜病变时获取病理标本给予病理组织检查的患者。②排除标准:有内镜检查禁忌症,没有行病理检查的患者。男886例,女670例,年龄17~95岁,中位年龄53岁,不同年龄段胃黏膜病变情况:10~19岁4例(0.26%)、20~29岁53例(3.41%)、30~39岁126例(8.10%)、40~49岁395例(25.39%)、50~59岁524例(33.68%)、60~69岁308例(19.79%)、70~79岁129例(8.29%)、80~89岁16例(1.03%)、90~99岁1例(0.06%);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给予病情告知、签内镜检查、治疗及病理检查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OLympus-GIF-H290、OLympus-GIFH260Z内镜ME+NBI检查,一次性活检钳钳取病理标本送病理检查或使用OLympus-GIF-Q260J内镜、Dual knife等相关器械附件对病变进行剥离切除后病变送病理检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取材、标本用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及石蜡浸润包埋后切片(厚约4 um),染色,显微镜下阅片。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胃内黏膜病变发病部位一般情况 胃窦部位内镜下肉眼观察糜烂较多,病理多提示黏膜慢性炎或黏膜慢性炎伴肠上皮化生。所有1556例病人活检部位:胃窦1383例(76.41%),其次为胃角193例,胃体149例,胃底85例。①黏膜慢性炎:胃窦760例(85.97%),胃角57例,胃体40例,胃底27例。②黏膜慢性炎伴肠上皮化生:胃窦523例(78.18%),胃角103例,胃体23例,胃底20例。③息肉:胃体62例最多,其次为胃窦41例(30.60%)、胃底28例,胃角3例。④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2例)部位:胃窦35例(58.33%),胃角17例,胃体7例,胃底1例。⑤胃癌发生部位:胃窦24例(38.10%)多于胃体17例,其次是胃角13例,胃底9例;1556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病变发生部位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见表1)。

表1 1556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病变发生部位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 例(%)

2.2 胃息肉发病情况 非胃窦部位发生胃息肉93例(69.40%),胃底、胃体部位以胃底腺息肉为主,非胃底、胃体部位以炎性息肉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34例胃息肉患者不同发病部位与息肉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 例(%)

3 讨 论

胃黏膜病变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口服二甲硅油散和糜蛋白酶,可增加视野清晰度和医生满意度,减少检查时间,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1]。本研究中在40~69岁发病最多,年龄大于40岁的胃癌及癌前疾病检出率相对较高,年龄小于40岁有50.82%的患者主要病理特点以黏膜慢性炎为主,有必要针对性开展胃镜体检筛查,健康人群胃镜体检可明显提高胃早癌的检出率,组织活检对于疾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胃窦和胃体活检评估肠上皮化生与非肠上皮化生发生胃癌风险比较,胃窦化生组患者发生胃癌风险增加了4.5倍,胃体化生患者在单变量分析中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7.6倍。因此,组织学肠上皮化生的存在是胃癌发展的独立风险[3]。

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4],而Ⅲ、Ⅳ期胃癌则低于20%[5]。胃癌已经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我国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为35.1%,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除与我国自然环境、饮食习惯因素外,还与早癌筛查意识低相关,许多居民害怕胃镜检查。本研究发现患者就诊时有63例(3.48%)中晚期胃癌患者,而低级别或高级别瘤变患者就诊时有60例(3.31%),高级别与癌的关系密切,主要考虑早期胃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后短期复查。为了减少中晚期胃癌发生,最有效的措施是早期发现胃早癌,早期治疗。为了减少早癌的漏诊,要加强内镜及病理检查医师培训,规范我们日常内镜诊疗及病理诊疗行为,增加认识早癌的能力及技术水平。胃镜检查前给予充分的进行术前准备,提高胃内检查环境。本研究发现,胃窦部位是胃内黏膜病变高发部位,在内镜检查中要重点观察胃窦黏膜病变中有无早癌内镜下表现,胃窦上皮内瘤变占35例(58.33%)、胃癌占24例(38.10%)、胃窦黏膜慢性炎占760例(85.97%),胃窦黏膜慢性炎伴肠上皮化生占523例(78.18%)。胃早癌与胃黏膜病变关系密切,因此,提高对胃黏膜病变的认识水平,通过胃镜对胃黏膜病变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胃早癌的发现。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金标准主要是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6]。

综上所述,通过胃黏膜病变部位活检病理特征研究发现,胃黏膜慢性炎、上皮内瘤变(低或高级别)、胃癌发病以胃窦部位发病多见,胃底腺息肉发病多见于胃体、胃底部位,非胃体、胃底部位炎性息肉多见。对病理检查提示慢性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要密切随访,病理提示上皮内瘤变者进行胃镜精细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胃窦胃底内镜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胃镜疗效分析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胃血管纤维黏液瘤样增生超声表现1例
眼内镜的噱头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体会
胃部超声在监控患者围术期饱胃风险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三明治法与序贯联合套扎分别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