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血管纤维黏液瘤样增生超声表现1例

2022-05-07唐雪梅陆文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下层黏液造影

唐雪梅 陆文明

患者男,73岁。因大便不成形1年就诊。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198.91 mg/L),糖类抗原199 增高(48 U/ml),癌胚抗原正常。口服胃肠造影剂后行超声检查:胃窦小弯侧胃壁局限性增厚,于黏膜层见一大小约35 mm×25 mm低回声肿块(图1),内见条管状回声分布,表面黏膜破溃,见一大小约20 mm×15 mm 深大凹陷,可见斑点状强回声附着,其黏膜下层回声连续,浆膜层回声连续。超声造影检查:低回声肿块动脉期呈持续高增强(图2),静脉期缓慢消退(图3)。超声提示:考虑早期胃癌(胃壁内迷走胰腺合并溃疡待排)。胃镜检查提示:窦后壁隆起异位胰腺。胃镜活检提示:“胃窦后壁”黏膜慢性炎伴增生性息肉改变。病理免疫酶标示:210155:CD34(小灶+)、SMA(-)、S-100(-)、CD117(-)、DOG1(-)、CD10(-)、Ki-67(2%+)。病理提示:胃窦部血管纤维黏液瘤样增生结节。

图1 超声示胃窦小弯侧低回声肿块

图2 超声造影示肿块动脉期呈持续高增强

图3 超声造影示肿块静脉期缓慢消退

讨论:丛状血管平滑肌样肌成纤维细胞瘤(PAMT)是一种罕见的胃间充质肿瘤,血管纤维黏液瘤样增生属于PAMT 的一种,也称为丛状血管黏液瘤、丛状血管黏液样肿瘤等。本病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区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1]。好发于胃窦部,也可以位于其他部位如胃底、胃体和食管[2],临床症状包括呕血、贫血、腹部不适或腹胀[1]。肿瘤常位于黏膜下层,黏膜层常完整或有溃疡灶,故胃镜检查容易漏诊,活检时不容易穿刺到肿瘤细胞,发现时常已较晚。本例肿瘤位于胃窦部小弯侧,未出现任何特征性症状。目前发现的PAMT 病例中仅少数进行了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下层低回声。本例亦呈低回声,黏膜层有溃疡,黏膜下层回声连续,超声造影动脉期呈持续高增强。PAMT 有其独特的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十分重要,虽是良性肿瘤[2],但不能完全排除发生转移的可能性。PAMT 的组织病理学不同于典型的胃肠道间质瘤,其临床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手术切除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缘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胃充盈超声能发现黏膜下层肿瘤,但在鉴别间质瘤与间充质瘤上有一定难度。

猜你喜欢

下层黏液造影
经股动脉导丝引导双侧乳内动脉桥血管造影术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黏液如何助力清除流感病毒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折叠积雪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积雪
有借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