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对5-6岁幼儿身体形态与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2021-04-02王成科冯广智

体育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显著性功能性实验组

王成科 冯广智

功能性训练对5-6岁幼儿身体形态与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王成科 冯广智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0)

采用教学实验干预、测量、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选取南宁市G幼儿园两个班70名幼儿(5-6岁年龄段)为研究对象,分对照班和实验班,以“功能性训练”教学模式,对实验班进行教学实验干预,研究功能性训练对身体形态与身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性训练能改善幼儿身体形态,能有效优化5-6岁幼儿身体成分。

功能性训练;身体成分;身体形态;幼儿

2012年,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健康”板块居于“六大板块”板块首位,足以说明国家对幼儿健康的重视程度。然而,近十几年来我国青少年体重、身高等身体形态指标值持续上升,而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值则持续下降[1],造成这种现状的其中一个重要也是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在幼儿阶段的体育锻炼干预过少,未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功能性训练在康复治疗、运动障碍、体适能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在运动训练领域,大量研究表明,功能性训练不但可有效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还对一般人群预防运动损伤、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等有着积极的影响[2]。功能性训练动作模式特点为:动作多样、多维运动、随机发生、无序变化、无稳定支撑,对于过早地对幼儿进行专项练习会使幼儿的身体技能和功能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可形成有效缓解和补充。目前,在国内,功能性训练已经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逐渐进入到幼儿体育教育中。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教学实验干预、测量、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用“功能性训练”教学模式,对实验班(5-6岁年龄段)进行教学实验干预,用实证方式观察并证实功能性训练对于5-6岁幼儿身体形态与身体成分的积极影响。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南宁市G幼儿园两个大班(5-6岁)幼儿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对象,实验班(35人)和对照班(35人)。实验班幼儿安排功能性动作训练课,在综合训练馆进行,每周3次,每次40分钟,共14周42次课;对照组幼儿则按照园内正常计划进行身体活动。在实验前分别对两组幼儿进行基本身体素质测试,两组幼儿的体质测试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满足实验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实验干预法

1.2.1.1 实验目的

本研究通过14周的功能性训练教学对比实验,验证对5-6岁幼儿实施功能性训练是否具有可实施性以及对身体形态与身体成分的影响。

1.2.1.2 测试工具与实验器材

(1)测试工具:InBody J30儿童型体成分分析仪(韩国产)

(2)实验器材:绳梯、橡胶栏架、标志碟、标志筒、瑜伽垫、灵敏圈、网球、自制可调节重量壶铃等。

1.2.1.3 实验控制

实验对象控制:在实验前对受试者进行身体形态测量和身体成分测试,务必使两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实验人员控制:采用单盲实验方法。实验教师均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并对其进行专门的课程培训。

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班幼儿配两名老师(一名主教、一名助教),功能性动作练习课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及时间安排进行操作。

实验过程控制:在两班幼儿进行功能性动作练习过程中,依据血乳酸与心率表同步测定幼儿靶心率的研究,将本实验靶心率控制在126次/分—166次/分,即实验过程中控制活动强度在3-5等级范围内。在安全运动的基础上,使幼儿身体活动达到一定效果。实验即功能性训练课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5周,此阶段为适应阶段,要求幼儿掌握简单的功能性动作,并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第二阶段 6-9周为进阶阶段,本阶段要求提高功能性动作质量和稳定性;第三阶段10-14周为强化阶段,本阶段要求幼儿对已经掌握的功能性训练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1.2.2 数理统计法

使用 SPSS22.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两组幼儿身体形态、身体成分的比较

如表1、表2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各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标准,可以作为本实验的合理样本。

表1 实验前两组幼儿身体形态比较

表2 实验前两组幼儿身体成分比较

2.2 实验后两组幼儿身体形态、身体成分的比较

2.2.1实验后两组幼儿身体形态的比较

身体形态指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具体指人体的体型、体格和姿势。可以准确反映个体的体质、营养及健康状况[3]。幼儿身体形态中主要对身高、坐高、体重、胸围[4]指标进行测量。

表3 实验后两组幼儿身体形态比较

注:*表示组内比较 P<0.05,**表示组内比较 P<0.01;#表示组间比较 P<0.05,##表示组间比较 P<0.01。

身高指人体站立状态时,从头顶到足跟间的垂直距离,主要反映人体纵向发育的状况,是人体骨骼发育的重要评价指标[4]。从表3显示,实验后,实验组幼儿平均身高增加了3.24cm,对照组幼儿平均身高增加2.02cm,整体上来看,两组幼儿的身高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实验组幼儿的身高增长幅度略大于对照组,但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功能性训练有可能促进幼儿的身高增长,但作用不显著,也有可能是由于训练时间有限,对于幼儿身高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坐高指人体坐立状态时,头顶最高点到坐板平面的垂直距离,能够反映人体躯干发育水平及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4]。表3显示,功能性训练实验后,实验组幼儿平均坐高值增加 1.38cm,对照组幼儿平均身高值增长1.01 cm;与身高相似,整体上幼儿的平均坐高都增长,实验组幼儿的坐高增长幅度略大于对照组,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结论也与身高增长结论相符。

体重是衡量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人体骨骼、肌肉、脂肪以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充实度[5]。从表3可以看出,功能性训练实验后,实验组幼儿平均体重增加 1.29kg,对照组幼儿平均体重增加0.9kg;与身高、坐高类似,两组幼儿平均体重都有增长,实验组幼儿的平均体重增长幅度略大于对照组,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结论也与身高、坐高增长结论类似。

胸围能够反映胸廓及背部肌肉的发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衡量呼吸系统的发育水平[6]。表3显示,实验后,实验组幼儿平均胸围增长3.39 cm,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幼儿平均胸围增长1.95 cm,与实验前相比有所增加,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从实验干预效果看,实验组幼儿胸围增长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功能性训练干预能显著促进幼儿胸围的发育水平,进一步提示功能性训练对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水平有良好的效果。

2.2.2实验后两组幼儿身体成分的比较

表4 实验后两组幼儿身体成分比较

注:*表示组内比较 P<0.05,**表示组内比较 P<0.01;#表示组间比较 P<0.05,##表示组间比较 P<0.01。

表4显示,实验干预前,两组幼儿BMI、蛋白质含量、水分量、脂肪量、体脂率均在全国常模范围内,说明广西5-6岁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其中BMI及脂肪量略低于全国常模,有可能是广西地处中国南部,气候相对炎热,全年适合户外运动时间较长,饮食相对清淡导致。

功能性训练干预后两组幼儿的BMI、体脂率等身体成分指标相较于功能性训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降低的幅度略大于对照组,但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提示功能性训练对于幼儿的身体成分有积极影响,影响程度可能由练习时间和训练量决定;功能性训练干预后两组幼儿的蛋白质含量、肌肉含量、水分量、脂肪量等4项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所增加,其中肌肉含量增加幅度较为明显,无论是与实验前的实验组比较还是与实验后的对照组比较都呈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蛋白质含量幅度也是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功能性训练能有效增加身体瘦体重,改善幼儿身体成分。这与张珂等人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7]。

2.3 功能性训练对幼儿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影响因素分析

2.3.1功能性训练对幼儿身体形态影响因素分析

身体形态是人体外在特征,能客观反映人体的体质、营养及健康状况,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运动因素、营养因素、睡眠因素、环境因素。

实验结果显示,功能性训练对幼儿身高、坐高的增长有一定促进,但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身高、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遗传。有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3~6岁阶段,每年3月末到8月中旬是幼儿身高增长的高峰期,该年龄段幼儿在正常情况下每年身高增长约5CM,坐高增长约2.5CM[8],本实验实施时间段正与该年龄段幼儿生长高峰期重合,因此出现实验组和对照组身高、坐高的增长都较快的情况,但实验组的增长幅度略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幼儿3~6岁阶段,确保遗传、营养、睡眠、环境等因素稳定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一定强度的功能性训练干预,对该年龄段幼儿身高、坐高的增长有一定的帮助。

就体重来看,功能性训练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体重都有增加,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原因是一定强度的功能性训练有减脂作用。在胸围这个指标上,功能性训练干预之后,实验班幼儿胸围的增长幅度相较于对照班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功能性训练干预能显著促进幼儿胸围的发育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功能性训练以有氧运动为主,能够对幼儿的呼吸系统以及心肺功能形成一定强度的刺激,进而导致实验组幼儿的胸围发育水平高于对照组。

2.3.2功能性训练对幼儿身体成分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幼儿的BMI、体脂率等身体成分指标较于功能性训练干预前均有小幅降低,蛋白质含量、肌肉含量、水分量、脂肪量等4项指标较干预前均有小幅增加,其变化范围非常小,属于正常的生理发育。实验组幼儿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与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其中肌肉含量变化幅度较为明显(P<0.05)。其结果显示功能性训练对减少幼儿体脂肪、增加肌肉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有利于幼儿机体的平衡发展。

机理分析:功能性训练促使受试幼儿肌肉含量偏高,肌肉含量与机体基础代谢率呈正相关,导致机体脂肪代谢加快即增加脂肪消耗;合适的功能性训练的拉伸动作以主动肌和对抗肌间的等长拉伸为主,该类动作促使肌肉向纵深进行伸展和拉伸,能够改善脂肪、蛋白质、血液等循环,造成细胞周围多余脂肪消失,同时肌肉的稳定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功能性训练对5-6岁幼儿身体形态的促进有一定效果,其中,对胸围影响的效果显著,身高、坐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受遗传、饮食及自然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功能性训练对这几项指标影响不显著。

3.1.2功能性训练对5-6岁幼儿身体成分改善效果明显,尤其是在降低身体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有利于幼儿身体均衡发育。

3.1.3功能性训练目的明确,编排合理,趣味性也较强,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本次功能性训练实验的课程对于幼儿的吸引力和专注力的集中都有一定的效果,鉴于本次实验的目标是研究功能性训练与幼儿身体机能等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因此,关于功能性训练对于幼儿运动兴趣、运动行为、专注力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并未有所深入,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有所涉及。

3.2 建议

3.2.1宏观层面

国家在宏观层面应加大对幼儿体质问题的关注力度,幼儿阶段是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体质发展的基础阶段。就目前来看,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幼儿阶段的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出台了一些相应的管理文件,但大多停留在政策指导层面,具体的指导性方法与手段有待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亟待加强,切实将国民体质健康预警关口前移,抓好幼儿阶段的体质健康问题,将诸如功能性训练等有效的幼儿体质促进手段进行推广与普及。

3.2.2中观层面

地方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应联合试点幼儿园,共同健全幼儿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完善幼儿体质健康促进、测试与评价手段,设置科学合理的幼儿体质健康功能性运动实践指导方案和开发相应课程。幼儿园要加强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一些没有配置体育教师的幼儿园,要想方设法加强幼儿教师的体育专业技能学习与培训,以便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指导与促进幼儿体质健康的队伍当中。

3.2.3微观层面

功能性训练在幼儿这一群体当中的应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由于推广的时间尚短,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因此,在后续的普及推广过程中,要考虑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性格特点等因素,以安全性为主要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并且要结合社区和家庭进行联合推广,组织各种形式的亲子运动会等,让家长参与其中,形成家校结合模式,共同促进幼儿体质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1]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6):4-12.

[2]姜宏斌.功能性训练概念辨析与理论架构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5(4):125-131.

[3]李洁,陈仁伟.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第一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4]刘俊蓉.山西省 3-6 岁幼儿体质现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5]周游.速芭轮滑对 4-6 岁幼儿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黄琼.蒙古族7-18岁儿童青少年胸围参考值建立[J].中国公共卫生,2012(9):1227-1229.

[7]张珂,魏小雯.基本动作技能学习对学龄前儿童身体成分与形态发展的影响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12):135-136.

[8]张鑫.体智能课教学对幼儿健康体适能的影响[D].吉首大学,2018.

Effect of Functional Training on Body Morphology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Children Aged 5-6

WANG Chengke, etal.

(Guangxi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Nanning 530000, Guangxi, China)

2020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功能性训练对5-6岁幼儿身体成分及身体姿态影响研究(编号:2020KY28008);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功能性训练》混合式“金课”构建实践,GXGZJG2021B133。

王成科(1983—),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幼儿发展与健康促进、体育教学与管理。

冯广智,讲师,研究方向:幼儿发展与健康促进、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显著性功能性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论商标显著性的判定标准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