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LERW教研管理模型 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研究

2021-04-01李继良王俊梅郝雷红范晓琼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

李继良 王俊梅 郝雷红 范晓琼

【摘 要】基于年度主题运行LERW教研机制,一是读书论道实现自我超越(Learning),二是课堂展示改善心智模式(Exhibition),三是课题研究凝炼学术共识(Reseach),四是骨干引领拓展教研成果(Workshop);LERW教研管理模型有效促进了教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LERW教科研管理;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2、03-074-03

教育科研旨在促进学校教学的改善和发展,教育科研管理是更好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治理工作。治理不同于科层式管理,其工作宗旨是利用教研增值提升业务水平从而达成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通过引进知识管理的理念,构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师教育行动研究课程体系,形成了新时期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新模式。

基础教育学校教科研管理的现实问题

1.教科研室的系统研究引领功能被弱化

学校教科研室一般定位在学校的中层管理机构,在校长领导下对学校教育科研进行组织、管理、指导并承担一定研究任务的职能。教科研室人员基本忙于散点式事务协调,疏于或无意于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中长期规划。

2.教科研管理的组织体系僵化,阻碍学术型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许多学校形成了“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教科研室—年级组、教研组—教师”的管理结构,学校教科研室承担着业务指导和管理的职能。这种科层制度体系抑制了基层教师中学术型教师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严重弱化了教科研推进教育研究的功能;随着学校教科研的逐渐发展,其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应该向网络化和多元化转化。

3.学校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但科研协作意识匮乏

随着学校科研工作的推动,许多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但是许多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单兵作战,有团队而不合作。教科研管理工作者应该根据学校所面临课程改革背景、角色转变的需要以及学校组织的变革,对学校的科研团队运作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一种机制使科研团队里的科研人员能自我管理并且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

4.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效度差、广度低

许多教育教学研究止步于结题。教育研究具有地域性、时空性差异,最好的成果推广就是在本校或同类校中展开。在实践中“成果推广研究”应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展示会的方式扩大影响,推广成果,使一批优秀的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生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改进提升。

构建LERW教研管理模型,引领教师螺旋式专业发展

1.LERW教研管理模型的理论基础——融通知识管理理念

知识管理是伴随知识经济的兴起而发展起来,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流、共享和利用,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共享。新课程的推进需要构建丰富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需要改“行政性教科研管理”为“以课程体系构建为主要目标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与科研管理具有相融性,“科研立项、检查、调控、结题、评奖与推广等”运行过程是与教育知识的创造、获取、共享和应用过程的有机统一。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组织本身无法创造知识,知识是透过个人内隐和外显知识的彼此互动和转换形成的 。

2.增强教师知识管理能力是新的教科研机制运行的目的

(1)知识获取和储存能力,即教师善于捕捉教育教学实践中那些稍纵即逝的、隐性的知识信息。(2)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即在科研中提升教师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迁移能力。(3)知识创新能力,即将个人知识、有关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用最短的时间将最丰富的信息和研究智慧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丰满精致而非割裂的、碎片化的知识。

围绕核心素养教育构建LERW教科研管理模型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学科教学特点运行教科研管理LERW运行机制。

“L”(Learning)即通过读书论道实现自我超越。结合学校年度读书活动启动主题式学科阅读大赛,教师阅读经典教育教学著作之后撰写学术论文或反思感悟,通过学科阅读及论坛实现新信息输入,把新的更有效的知识带到教师中间。有效的知识获取就是将外在的显性知识与教师既有知识结构衔接,改造或拓展原有观念;有效的知识获取可以促进学校层面的认知结构优化,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的知识获取。知识获取的理想效果是能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获得合适的知识,所以举全校之力,每年聚焦一个专题,通过阅读和展示可以启发一批热爱学习的优秀教师把新的更有效的知识带到教学实践中。

“E”(Exhibition)是指通過课堂展示改善心智模式。结合学科阅读设计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展示大赛(全国或北京市示范校同课异构活动),促使教师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体系,实现个体、学科组以及全校关于教育教学新知识的融合。这是知识整合阶段,主要目的是新知识与学校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根据读书活动主题需要,结合评奖活动选择新知识内化较好的教师开展课堂展示或主题演讲活动,意在启发听众重新思考新知识的价值,促进全校教师对知识的整合。

“R”(Research)是指课题研究凝炼学术共识,基于学科展示活动中生成的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真问题开展各级课题研究活动,意在将核心素养的要求转化为教师们的行动研究(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立项、开展研究、过程管理及成果鉴定)。这个阶段是知识吸收阶段,是重要的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融合生发的阶段。教育科研肯定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特点,在知识管理的视野里,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理念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而基于实际问题展开的课题研究正是教师专业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W”(Workshop)是指骨干引领拓展教研成果。课题研究成果由学校名师工作室去推广深化,甚至参与更高一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以评促建,带动教育科研向更深一层发展(特级教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展示)。这是一个隐性知识外化的过程,也是发挥基层学术型教师引领作用最好的形式,即在群体中(专业团队)进行行动研究的过程。名师工作室是一个较好的引领教师团队发展的学术平台,以此平台责成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学术水平相似的教师集体公关,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最大程度挖掘优质教师的隐性知识,创造性凝练核心素养的实践成果。

LERW教科研管理模型运行成效

LERW教科研管理模型适应新的课改形势,构建了一个适合于每位教师愿意主动发展的“分布式”教科研管理新模式。“分布式”即变被动为主动,人人有意愿、组组有愿景,钻研业务、学习发展、弹性管理成为新常态。LERW教科研模型已经在昆明、雄安新区等分校逐渐推广,全国各地的教科研干部也组团来校学习观摩,其运行成效概述如下。

1.学校科研团队弹性且多元,管理务实且主题鲜明

在读书学习和各种专业展示活动中,教师们发现了许多值得深究的真问题,顺应学校人人有课题和每个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科学研究的号召,学校科研团队弹性化、多元化;有教师与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教研员与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以及中学教师自己组成的研究团队。

在实践中“成果推广研究”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展示会的方式扩大影响,推广成果,使一批优秀的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如生物的情景教室建设、化学信息传感实验室、物理的航天实验室、雏鹰建言活动、新教师论坛、王选科技实验班建设等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2.年度读书和教学展示人人参与,精品文章和优质课纷纷涌现

年度读书活动主题化,如2018-2019学年主题是“审辩思维——创生激荡心灵的课堂”。寒暑假分别给教师们购买通识性图书(如《审辩式思维》)和专业性图书(如政治组《中国哲学史》、数学组《几何原本》),每年教师们撰写的参赛作品择优编纂成读书文集出版。在学科展示活动中,优秀的教师与来自全国名校的同行进行同台竞技,每一节课都是深度研究后上演的一次文化盛宴,仅2020年11月20日开展的北京示范性高中同课异构活动就给全国同行呈现了29节优质课。校刊《八十教研》曾获得中国教育学会“最佳教科研刊特等奖”。

3.学校各级课题研究水平日益精湛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承担各级规划办立项在研课题创历史新高,截至2020年11月,共承担了4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其中教育部重点课题3个,青年专项1个;北京市教育科学規划办课题12个;朝阳区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22个。“十三五”期间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朝阳区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

4.学校名师工作室井喷式发展,成为教研成果分享交流的舞台

学校涌现出特级教师32人、正高级教师7人,各级骨干210人,其中区级认定的名师工作室22个,每个工作室围绕其研究主题主动展开源于实际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为各级课题成果转化和中青年教师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毋庸置疑,通过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展示改善心智模式、项目研究提炼课题成果、骨干引领成果推广的螺旋式教科研治理,能够迅速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彰显出现代学校管理的魅力。

注:本文系北京市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科研知识管理模式探究”(CDFB18369)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