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 问题驱动教学

2021-04-01梁慧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梁慧姣

【摘 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原有的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课程要求。同时,学生表现出的课堂参与度低、兴趣缺乏、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抽象化和碎片化等问题也限制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地理教学提质增效的目的,本案例以学习科学理论为指导,初步探索情境体验式的地理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關键词】学习科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问题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2、03-024-03

案例设计的理论依据

1.以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体主动认知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该理论强调形成学习的内部认知结构,提倡发现学习。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习惯从感知入手,通过参与体验,从具体到抽象,再归纳、总结,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聚落与环境”一课通过直观图片演绎,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学生发现新的地理事实,基于地理事实深入思考,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发现学习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以学习科学理论为理论依据

在认知科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教与学的领域——学习科学[1]。学习科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数据分析、人类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经验和理论等构成该学科的基础。学习科学研究团队专注于发展有效的学习方法,致力于揭示“人是如何学习的”(How People Learn)[2]。

学习科学致力于理解促进学习的教育环境和策略,倡导在真实的学校和课堂情境中研究学习, 强调“问题驱动”的教育科学研究范式。“学习是知识建构”是关于学习本质认识的代表性观点, 而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该理论适合复杂概念、策略学习及高阶思维的教学。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体验式教学以创设教学情境为基本形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体验地理现象、建构地理知识,从而解决地理问题[3]。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使其在亲身体验中形成知识经验,同时实现学科思维的提升。

3.以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论为依据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能够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现象背后隐藏的地理原理,学会从地理的视角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聚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有效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度引导,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建立要素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所生活的地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案例的选择

本案例选取的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聚落与环境”的教学内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突出地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本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聚落实例,分析聚落的位置、规模、形态等特征,与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观察并描述聚落的特征,并能结合自然环境要素分析聚落特征和原因。

案例的设计

1.新课导入环节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视频“十八洞村看变迁”,从而提出问题“视频中聚落的形成受哪些自然要素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视频播放聚焦学生关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自然过渡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新授课环节和问题链的设计

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分解成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要素,聚落特征分解成位置、规模、形态、建筑等。合理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能促进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图和资料,分析问题。

本课设计了两大环节。环节一:以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探究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环节二:以“我为部落找个家,风水宝地有依据”活动探究聚落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其中,环节一以湘西地区进行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究,区域较局限,自然环境差异和聚落的特征不够典型全面。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创设情境,补充扩展案例,补充了部落选址扩展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活动中内化知识,感知区域差异,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念。

在新授课的两大环节中,本课的问题链包括4个问题,通过4个相应的学生探究活动来剖析和解决问题(表1)。通过活动一“聚落穿越对对碰”探究问题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通过活动二“两江交汇育新城”探究问题2——河流对聚落的影响;通过活动三“吊脚楼里欢乐多”探究问题3——气候对聚落的影响;通过第二个环节的活动四“风水宝地有依据”探究问题4——聚落的选址如何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结 语

本案例通过创设“那山,那水,那村落”“吊脚楼里欢乐多”和“我为部落找个家,风水宝地有依据”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置身情景,感知和体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通过及时引导和问题引领,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表层认识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4],建立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分解确定核心问题,梳理问题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人地关系,也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

关于人类记忆的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教师无法简单地直接把信息传递到学生的长时记忆中,当学习者积极参与自我知识建构时, 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入、更概括, 动机也会更强[5]。”因此创设教学情境,确保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驱动学生不断思考和主动建构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R.基思·索耶编,徐晓东等译.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How people learn:Brain, mind,experience, and school. Expanded edition.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0.

陈欢.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研究[J]. 天津教育,2020(14): 123-124.

罗丽娜. 基于培养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例[J]. 新课程,2020(24): 202.

梁林梅,李志. 从学习科学到教学实践变革——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的关键概念与有效教学策略[J]. 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2): 13-20.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