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和丸加减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的临床观察

2021-04-01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伤食保和丸封包

邹 情

(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脾系疾病,其中大便溏薄势缓为泄,大便清稀如水直下为泻,两者在西医中统称为腹泻病,多发于6个月~2岁的儿童[1]。按中医证型,泄泻分为湿热泻、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等证型[2],其中伤食泻是小儿泄泻病例中较多的一种证型[3]。故本研究对保和丸加减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小儿泄泻伤食证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个~28个月,平均(16.68±4.68)个月;病情分类[4]:轻型23例,中型11例;病程1 d~7 d,平均(2.97±1.73)d。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6个~29个月,平均(16.80±6.12)个月;病情分类:轻型21例,中型13例;病程1 d~7 d,平均(2.47±1.54)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分类、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4],即“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每日≥3次”。②符合小儿泄泻伤食泻标准[2],即“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部胀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或指纹滞”。③年龄>3个月而<30个月。④病程≤7 d。⑤病情分类为轻、中型者。⑥患儿监护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重型腹泻、重度脱水患儿;②严重感染性疾病及长期服用抗生素患儿;③合并心、肝、肾等原发性疾病或脏器功能障碍者;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按小儿腹泻病常规方法[4]治疗,包括补液、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抗感染、营养支持、肠黏膜保护、微生态制剂等。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保和丸加减联合中药封包治疗。①保和丸主方:山楂(焦)9 g~12 g,六神曲(炒)6 g~9 g,半夏(制)3 g~6 g,茯苓3 g~6 g,陈皮2 g~4 g,连翘2 g~4 g,莱菔子(炒)2 g~4 g,麦芽(炒)2 g~4 g。随症加减:腹痛:加木香2 g~4 g,元胡6 g~9 g,白芍9 g~12 g,甘草2 g~4 g;呕吐:加广藿香5 g~10 g,生姜2片~3片;哭闹:加钩藤6 g~9 g,珍珠母10 g~15 g;腹胀:加厚朴3 g~6 g。水煎至100 mL左右,分3次~4次服用。②中药封包:乌药100 g,桂枝30 g,小茴香25 g,吴茱萸10 g,研末拌匀备用,使用前用炒锅或微波炉加热,再用纱布分袋包装,敷于患儿肚脐,每天1次。两组均以5 d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止泻时间及治疗前后大便次数。②不良反应情况。

3.2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大便性状、次数恢复正常(<2次);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大便性状、次数接近正常(<3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性状、次数有所改善(<4次);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大便性状、次数没有变化。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 %;对照组中,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3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止泻时间与大便次数比较

治疗组止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前,两组大便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止泻时间与大便次数比较

3.4.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儿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测指标无明显异常。

4 讨 论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病因在于小儿脾胃虚弱,病机在于湿邪。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胃气不全,极易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食物不洁、冷暖不自知、起居不定时而致泄泻。伤食泻是小儿泄泻常见一种证型,因脾失健运,胃伤失和,水谷不化,清浊不分,宿食内停,积滞化热,故大便稀溏,气味酸臭,脘腹胀满,肚腹作痛,嗳气酸馊,不思饮食,夜卧不宁,舌苔厚腻。伤食泻的治疗以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为原则,治疗方法上又有内治、外治之分。内治主方常以保和丸加减。《丹溪心法》认为,保和丸可治一切食积,其方中山楂擅于消肉食油腻之积,故为君药;神曲消腐化积,莱菔子除胀消食,麦芽消谷面之积,三者为臣药;半夏、陈皮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和中利湿、健脾止泻,连翘散结清热、有助消积,是为佐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保和丸可促进消化酶分泌[5]。然而仅有内治之法尚不足够,因伤食,脾胃已伤,且中药味苦,小儿不喜,喂服难度较大,难免影响疗效,外治之法既可化解小儿服药之难,又可发挥治疗方便、灵验的优势。中药封包即是一种有效的外治之法,药包中的中药置于患病部位,药物经毛窍进入机体,加上热力扩张血管作用,可促进药物吸收[6]。同时中药封包敷于肚脐,属脐疗中的一种,可疏通经络,调节人体阴阳与腑脏功能,促进气血运行,防病治病[7]。本研究中药封包由乌药、桂枝、小茴香、吴茱萸组成,方中乌药性味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可顺气、开郁、止痛,消解腹部胀痛;桂枝性味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具有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之效,可消解脘腹疼痛;小茴香性味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行气止痛、和胃之效,可用于治疗脘腹胀痛、食少吐泻;吴茱萸性味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散寒止痛。诸药合用,可行气消胀,止泻祛痛。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总体上优于对照组(P<0.05),止泻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大便次数更少(P<0.05)。

综上所述,保和丸加减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疗效显著,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效果好,且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伤食保和丸封包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护肤 巧用保鲜膜
无冲突规则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
保和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咽喉炎80例
消食化滞
伤食:虚实两证中医分治
周总理常用保和丸
节后伤食 中医支招
李鲤教授运用保和丸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