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48例

2021-04-01孔祥镜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药灸升阳溃疡性

孔祥镜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肠道发炎、黏膜损伤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炎性肠病,位于结肠黏膜,病因不明。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便、腹泻和腹痛[1]。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11.6[2],约有5 %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发展成结肠直肠癌[3],且呈逐年增高趋势。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且代价高昂的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西医用于缓解UC的长期治疗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5-ASA),皮质类固醇、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单抗)和免疫抑制剂。但是长期应用西药可产生不良反应或出现疗效显著及耐药性等[4~6]。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通过减轻腹痛、腹泻、炎症等方面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7~8]。笔者在临床中使用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资料均来自我院于2018年1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SPSS 26.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生成每组48例两组共96例的随机分组方案,即1-96号所对应的治疗方案分配表,并以不透明的信封按顺序装入1-96号治疗方案后在信封表面标记1-96号,采用分配隐藏的方式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连续按照1-96号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两组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程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18年《溃疡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9];②近1个月未接受与本病相关的治疗,未服用止痛药、镇静药、以及其他中医药物;③年龄18岁~75岁,性别不限;④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患心、脑、肝、肾、肺病变或血液病、艾滋病、肿瘤者;②已知对2种以上药物或食物过敏者;③残疾人;④正在参加其他药物试验的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4 剔除与脱落标准

剔除与脱落标准:①在随访期间失访的患者;②在参与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危及生命的患者;③治疗期间出现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治疗的患者;④不遵医嘱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地塞米松(厂家: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469,规格0.75 mg/片)来源于我院药局。口服,1片~4片/次,3次/d。

2.2 观察组

予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治疗。药物组成:炙黄芪30 g,干姜25 g,党参、茯苓、炒白术各15 g,法半夏、独活、防风、羌活、白芍、蒲黄(包)各10 g,陈皮、柴胡、泽泻各6 g,黄连2 g,炙甘草5 g。以上中药材水煎煮,取汤液200 mL,1 d 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在此基础上联合隔药灸治疗,取附子、木香、肉桂、红花、丹参等中药,打成粉剂,以醋汁调成糊状并压成一个直径为3 cm左右的小圆药饼。选穴:气海、神阙、天枢(双侧)、中脘、阴陵泉(双侧)、上巨虚(双侧)。药饼放置于穴位上,将小艾炷放于药饼上进行隔药灸,每个穴位灸8壮艾炷,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8周。

3 疗效分析

3.1 结肠镜评分标准

参照Baron内镜评分标准[10]评定。无病变:正常黏膜,计0分;轻度病变:黏膜充血,血管纹理模糊,计3分;中度病变:黏膜出现颗粒样改变,有接触性出血,计6分;重度病变:黏膜溃疡,出现自发性出血,计9分。

3.2 主要症状积分标准

临床症状积分:腹泻、腹痛、纳差、肢体困倦、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3分,重度5分。

3.3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诊断标准》[11]相关标准判定。以结肠镜评分为疗效判定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3.4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3.5 统计学方法

3.6 治疗结果

3.6.1 两组结肠镜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的Baron内镜评分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在改善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组织方面优于地塞米松。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aron内镜评分比较

3.6.2 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的主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分)

3.6.3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77.08 %,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例

3.6.4 安全性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 %,对照组出现头晕1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 %。

4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泄泻”“痢疾”“肠澼”等范畴,可由于患者饮食不节、起居失常、久居湿地、情志异常、久病体虚等原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位在肠,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基本病性,以脾虚为本,湿盛为标,中焦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常,导致水湿停聚,郁久化热,湿热互结,与气血相搏成脓血,下注大肠,发为本病;加之本病迁延难愈,久病伤肾,导致肾阳衰虚,难以温煦脾脏,导致脾阳虚衰,水湿泛滥,发为泄泻。

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学说的代表医家李东垣所创作的《脾胃论》,是补脾胃升发阳气的代表方剂;可以用于治疗由脾胃虚弱、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导致的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本方中重用黄芪以补中焦脾胃之气;配伍干姜、党参、炒白术、炙甘草以温肾健脾;独活、防风、羌活、柴胡、泽泻淡渗利湿、升举阳气;法半夏、茯苓、陈皮、黄连化湿除热;白芍养血合营。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肾、升清化湿之功效。本次研究在口服升阳益胃汤的基础上联合隔药灸治疗,发挥温补脾肾之阳气、清热化湿的作用。治疗所选择气海穴、神阙穴补一身之阳气;中脘穴补脾胃之气,助其运化水湿,增强代谢功能;天枢穴对脾胃及大肠有双向调节的功效,在此能祛除脾胃的湿热,通调大肠之腑气;阴陵泉穴为脾经健脾利湿要穴;上巨虚穴是大肠经下合穴,对于调和肠胃有很好的效果。以艾灸温热之性,配合药饼温阳健脾、清热化湿,源源不断地将药力随艾灸温热之性向下透达至皮肤深部,起到温阳通络、健脾化湿的功效[12]。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探究了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对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初步证实了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对比单用地塞米松可以降低Baron评分,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患者均来自我院,具有地域局限性;缺少随访结果,具有时间局限性;患者样本量少,缺乏代表性。希望以后会有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升阳益胃汤联合隔药灸对于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

猜你喜欢

药灸升阳溃疡性
中药足浴与药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
疏风升阳治失眠
隔药灸脐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瑶医神火灸结合综合康复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