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在阴虚火旺型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2021-04-01张璐璐
张璐璐
(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高血压病是我国老年患者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一旦控制不佳,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血压偏高,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比如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以口服西药为主,但长期服用存在一些副作用或耐药性,造成患者依从性差或药物作用无法有效发挥[1]。2019年《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提出非药物疗法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中医特色技术是比较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常用的有耳穴压豆、穴位按摩、中药泡洗、穴位贴敷等,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达到治病防病效果。我院心内科使用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高血压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阴虚火旺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63.08±5.17)岁;病程(9.88±4.05)a。治疗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64.06±5.28)岁;病程(10.44±4.56)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试行)》[3]相关标准评定。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心悸、急躁易怒、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具备1项主症及至少2项次症即可确诊为阴虚火旺证。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标准[4]评定。Ⅰ级: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Ⅱ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Ⅲ级: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高血压分级为Ⅰ级、Ⅱ级;③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病,高血压急危症;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疾病;③耳部无法进行穴位压豆;④对口服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干预。①饮食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根据医嘱为患者做好饮食护理,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注意药食同源。②心理护理:责护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做好心理疏导,针对情绪激动的患者做好安抚,情绪低落的患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多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医护治疗。③运动锻炼:告知患者日常锻炼的必要性,并个体化制定运动方案,比如餐后散步、跳舞、适当慢跑等。④药物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纳欣同),每日1次,每次20 mg,若血压控制不佳,可以调整为每天2次,每次20 mg;如果单药控制效果仍不满意,可联合用药,加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初始剂量为每次5 mg,每日1次,若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将剂量调整为每10 mg~20 mg,每日1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①选穴:取单侧耳的神门穴、降压沟穴、心、肝、肾、交感穴;②操作方法:酒精局部消毒,术者一手固定耳郭,一手将王不留行籽敷贴于耳相应穴位,并局部按压各穴15 s~30 s,使耳部产生热、痛、酸胀感,注意力度不可过大,贴敷期间避免见水,以免脱落。每隔3 d换对侧耳穴,共治疗15 d。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5]判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且降低至正常或者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足10 mmHg,但降低至正常范围或者下降10 mmHg~19 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30 mmHg以上;无效:舒张压没有达以上标准者,相关临床症状不变或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血压值比较
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前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高血压病是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尤其是以收缩压变化明显,长时间血压波动控制不佳,就容易造成对心、脑、肝、肾等靶器官损害[6]。西医目前治疗高血压病常用药物治疗,但长期服用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或耐药性,不利于控压。中医特色疗法近年来逐步运用于临床,因花费低、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倍受临床关注。
高血压病属传统医学中“头痛”“眩晕”范畴。本病病机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虚火上炎为标,故常见证型为“肝阳上亢证”“阴虚火旺证”。本次研究主要是纳入“阴虚火旺证”患者,阴液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则出现潮热盗汗、心悸、失眠,或腰膝酸软、耳鸣、健忘,阴虚无以制阳,阳气偏亢,则出现眩晕、头痛、急躁易怒、舌质红瘦、脉细数等。因此,针对该证型高血压就需要滋阴降火、调和阴阳。中医学认为,人的五脏六腑皆可从耳部找到对应的位置,给予局部按压、捏揉,使其产生热、痛、酸胀感,可以治疗和预防疾病。降压沟耳穴具有滋阴利窍、清肝、温肾功效,是治疗高血压常用耳穴;神门耳穴可镇静、止痛;交感穴可滋阴清热,益心安神;心耳穴可养血生脉,益心安神;肝耳穴可养血平肝,疏郁缓急,通络止痛;肾耳穴可益精气,补肾水。诸穴合用,可养血安神、滋阴清热、调和阴阳。现代医学认为,耳郭上分布丰富的神经系统和微循环系统,通过耳穴贴压,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激活迷走神经[7];还可以改善体内微循环,加快血液流速,调节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舒缩,起到调控血压作用[8]。张萍[9]纳入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治疗有效率为86.59 %,满意率为96.34 %。郁丘婷等[10]纳入18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口服单种降压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穴贴压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85.1 %)有效率及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58.2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 %)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 %)(P<0.05),治疗组降压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有效控制阴虚火旺型高血压,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