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香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技术规范研究*
2021-04-01蒋涵颖滕红丽张仪美马卓雅余亚楠
蒋涵颖,滕红丽,张仪美,周 鹭,马卓雅,余亚楠
(1.湖北民族大学 医学部,湖北 恩施 445000;2.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1)
1 概 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壮医病名为“胴尹”(壮文:Dungxin),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性改变为主,伴胃酸分泌减少,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为特征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隐痛、嗳气、腹泻,并伴有食欲不振等,或可见贫血、形体消瘦等。CAG与胃癌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最常见的胃癌前疾病,因其前期症状隐蔽,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故常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增加癌变风险[2]。有研究表明[3~5],中老年人CAG的发病率已高达50 %,且癌前状态癌变率将达0.5 %~1 %。本病具有发展缓慢、迁延不愈等特点,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癌变可能性也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给其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CAG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自身免疫、情志不节等多有关,Hp感染后会分泌细胞毒素造成细胞破坏以及黏膜损伤,损伤黏膜腺体引起腺体萎缩而诱发本病[6]。目前西医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根除Hp感染、保护胃黏膜、改善胃动力及手术治疗。三联(铋剂+两种抗菌药物)或者四联疗法(铋剂+两种抗菌药物+PPI)[7]虽然可以消除Hp,阻止胃黏膜萎缩并延缓肠化生的进展,但是肠化生状态无法复原[8]。手术治疗多用于中重度患者,缺点在于其费用高昂,伴手术创伤并有可能术后复发。综上可知,西医治疗CAG有一定的疗效,但均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目前要彻底根除Hp感染,治疗CAG并防止其癌变还是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这就促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中医药、民族医药,希望寻找到治疗CAG更高效且无副作用的手段。
CAG可以归纳为中医学“胃脘痛”“心下痞满”“嘈杂”等范畴,其辨证分型尚不统一,总体治疗法则以健脾益气为主,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再辅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等治法[9]。治疗手段除了服用中药外,还有针灸、拔罐、穴位敷贴、热敷疗法等[10]。
胴尹/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壮医学“谷道病”范畴[11],因长期饮食不当导致人体正气不足或者邪毒侵袭,邪气滞留在谷道内而发病。壮医目诊征:可见白睛胃脘区血管增粗,脉络粗大,伴有“树杈样”改变,脉络末端可见瘀点瘀斑。治疗以疏通谷道、调理气机、解毒补虚养神为主。
2 疗法简介
壮医香灸疗法是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芳香壮药特制成的香灸条,在穴位或部位上灼灸或温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常用的一种壮医特色外治法。临床验证表明,其具有芳香温通、行气止痛、活血化瘀、通调三道两路等作用,香灸内的药物可以通过透皮作用发挥疗效,从而有效地解除CAG症状。本疗法为壮医外治法标准化进程提供科技支撑,为提高壮医药临床服务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其优势是所需设备简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容易学习,易于推广。
3 疾病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7)提出的诊断标准[7]。
3.1.1 内镜诊断
CAG患者胃内可见黏膜红白相间,血管暴露,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高清内镜结合放大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放大胃镜结合NBI观察肠化区域时,可见来自上皮细胞边缘蓝色的反射光,称之为蓝亮嵴,对于肠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3.1.2 病理诊断
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固有腺体萎缩或肠化,临床医师可根据多处病理检查结果并结合内镜所见,诊断出萎缩范围和程度。
3.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7年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提出的诊断标准[12]。
①肝胃不和证:a.肝胃气滞证:主症: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部胀满不适或疼痛。次症: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b.肝胃郁热证:主症:胃脘灼痛,两胁胀闷或疼痛。次症:心烦易怒,反酸,口干,大便干燥。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②脾胃湿热证:主症:脘腹痞满或疼痛,身体困重,大便黏滞或溏滞。次症:食少纳呆,口苦,口臭。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③脾胃虚弱证:a.脾胃气虚证:主症: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加重,疲倦乏力。次症:纳呆,大便溏薄。舌脉: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虚弱。b.脾胃虚寒证: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次症: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精神疲倦,四肢倦怠,腹泻或伴不消化食物。舌脉: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弱。④胃阴不足证:主症: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次症: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脉: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⑤胃络瘀阻证:主症: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次症:胃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以上证候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3.3 壮医诊断标准
参照黄汉儒编写的《中国壮医学》诊断标准[13]。胃脘部胀闷疼痛为主要症状,或隐隐作痛,或疼痛难忍,或痛如刀割,或痛如针刺,或痛如火灼,或喜暖喜按,或痛有定处。常伴嗳气、泛酸水、不思饮食、口干或喜热饮或冷饮或不欲饮、呕吐清水、大便不爽或干结或溏薄,甚至可出现吐血,黑便,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发病常与情志、饮食、劳倦、受寒等因素密切相关。
4 适应证及禁忌证
4.1 适应证
符合本病及壮医、西医诊断、中医病症诊断标准者,可纳入治疗病例。年龄:18岁~65岁。病情分期[14]: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炎症程度分为无炎症、轻度炎症、中度炎症和重度炎症,0级指所有黏膜标本均无炎性细胞浸润,Ⅳ级指在所有活检标本中均可见密集的炎性细胞浸润。详见表1。
表1 胃黏膜炎症程度分级
萎缩程度分为4期,即无萎缩、轻度萎缩、中度萎缩、重度萎缩,分期范围为0~Ⅳ。详见表2。
表2 胃黏膜萎缩程度的分期
4.2 禁忌证
①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紫癜、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患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病;③孕妇、身体极度虚弱者;④极度消瘦、精神病患者,或精神高度紧张、狂躁不安、抽搐不能合作者。
5 技术操作规范
5.1 器械及材料
壮医香灸条、点火器1个~2个、刮灰器1个~2个、灭火器1个~2个、治疗凳、治疗床。
5.2 技术操作
5.2.1 壮医香灸治疗规范
①备好火源。使用点火器将香灸点燃。②合理选穴组方,取准穴位。③选好体位。宜用坐位或卧位,使穴位充分显露,避免用强迫体位。④香灸施术方法:香灸操作方法分为三种:a.温和灸,将香灸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2 cm~3 cm处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2 min~3 min,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b.雀啄灸,香灸条点燃的一端,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动着施灸;c.回旋灸,香灸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 cm~3 cm的距离,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顺时针方向旋转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肤红润、灼热为度。⑤施灸完毕,将香灸条燃着炭火的一端置入灭火器中,以备下次使用。
5.2.2 选穴方法
采用“寒手热背肿在梅,萎肌痛沿麻络央,各疾施灸不离乡”[15]的原则,取穴一般为趾背穴、食背穴、上脐行穴、下脐行穴、脐内环穴[16~17]、三阴交、公孙穴、足三里穴、内关穴、下巨虚、血海、脾俞穴、肾俞穴[18]。
5.3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天香灸1次,5次为1疗程。可治疗2个~3个疗程。
5.4 关键技术环节
辨证用穴、选穴方法采用壮医“寒手”“热背”“痛沿”“梅花穴”“关常穴”的配穴原则。
5.5 注意事项
①患者在过度疲劳或饮酒后的情况下不宜施行香灸治疗;②施灸时将有火星端对准穴位,注意熨灸时间,避免灸伤皮肤;③灸后有灼热感,切勿用手抓,以免抓伤;④孕妇、以及局部皮肤溃烂者禁用;⑤在施灸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其感受,以免烫伤。
5.6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5.6.1 晕 灸
香灸灸后患者偶然出现发热、口干、头晕等现象,不必过于担心,可以尝试让其活动身体,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迅速缓解。如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心悸、面色苍白、冒冷汗、呼吸急促、脉细数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香灸操作,让患者去枕平卧,给温热糖水饮用,注意保暖,静卧片刻即可恢复。如经上述处理仍未缓解,应及时救治。
5.6.2 烫 伤
如烫伤较轻,仅出现局部皮肤潮红,或有瘀斑并触痛,可不用处理,但该部位要过2 d~3 d才能再行香灸。如起小水泡应注意防止擦破,可不做处理,任其自然吸收;也可涂少许烫伤膏或万花油。如出现大水泡可用消毒注射针头刺穿水泡两侧,放出其中液体,或者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用碘附消毒后覆盖并用胶布固定。
5.7 不良反应/事件
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
6 应用前景
近年来,项目组在广泛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发掘整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壮医药现有知识理论,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为指导,规范壮医香灸疗法技术规程,编制技术规范。《壮医香灸疗法技术规范》已获批列入2019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壮医香灸的关键技术及规范化研究与应用示范》列入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项目。这为壮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壮医药的标准化进程。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壮医香灸疗法治疗CAG取得显著效果,深受群众欢迎,该技术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基础,推广前景好。
7 小 结
壮医香灸疗法在胴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开展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系统及实验室研究,探讨香灸作用机理,建立客观统一的临床研究方法及疗效评价标准。并结合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研究,以便于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