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位移问题探析①
2021-04-01吴涛
吴涛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4)
由于新规则的执行,仅仅在技术、难度、高度三方面领先,已经不能笃定地取得优胜了,还要看位移分是否领先,否则仍有可能屈居人下。因此,对于如何避免位移分的丢失、如何尽可能地接近与保持垂直起落的技术过程,就成为竞技蹦床人不得不下大力气去探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
从理论上说,位移的出现可分为技术性位移与错误性位移(非技术性位移)。技术性位移是指在难度动作中由于横轴翻转的需要在起跳时可使身体重心的投影微微偏离起跳支点以获取合理的转动矩,由此而造成起跳后落网时的微量位移即为技术性位移,亦即合理位移。这种微量的位移一般局限在前后方向,若出现左右方向的明显位移亦即为错误性位移。错误性位移是指在明显地超出了合理的、微量的技术性位移而出现了明显的前后位移或左右位移。
该研究的目的是要探析技术性位移与错误性位移的形成机制,从而能够有效地形成合理的技术性位移而避免出现错误性的位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近年来我国蹦床比赛中优秀运动员的竞赛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搜资料及书、刊技术资料的查阅,为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录像观察法
收集近年来我国蹦床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录像,进行观看、记录与分析。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分析、演绎等逻辑方法,对所集材料与所得数据进行逻辑分析,从而引出相关的结论与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位移分已经成为蹦床比赛中新的制胜因素
从表1中看出,第二名选手董栋的难度分与第一名选手涂潇持平,而技术分与高度分则明显高于第一名,若将这3项分相加,则第二名董栋的51.785分比第一名涂潇的51.15分高出0.635分,若以老规则评定胜负,那显然应该是董栋位居第一。但是,在新执行的评分规则中,涂潇的位移分9.9,比董栋的位移分9.2高出了0.7分,非但拉平了前3项差距0.635分,而且反超董栋0.065分,最终是涂潇获得冠军。
我国著名蹦床教练胡星刚说:“根据蹦床项目的技术要素和评分要点,制胜因素可概括为‘高、难、准、美、稳’。”由于评分规则的修改出现了位移分,这就为制胜因素中的“稳”增添了新的内涵。所谓“稳”,除表现为动作技术过程发挥的稳定外,还表现为起网、落网点紧贴网中心点的稳定。
2.2 技术性位移的形成机制
诚如胡星刚教练所言,蹦床运动“是一个垂直运动为主的项目”。最典型的垂直运动应该是连续的预弹,因为预弹不担负任何难度动作的任务,因此越是理想的预弹就越是贴近于直上直下的垂直运动。从理论上说,预弹是不应该存在技术性位移的。也就是说,预弹中若出现了显见的位移,都应该看作是技术上的不够完善[1]。
前文所述,技术性位移是指某些难度动作由于身体翻转的需要而在起跳时可使身体重心的投影微微偏离起跳点以获取合理的转动矩,由此而造成起跳后落网点的微量位移即为技术性位移。当翻转周数为一周时,这种“身体重心投影的偏离”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所造成的位移也是微乎其微的。当翻转的周数上升至2~3周或者更多周数时,其“身体重心投影的偏离” 程度可能会有少许技术性的增加,但也不应该有明显的改变。其原因,一是若明显增加必然产生更大的位移,这肯定是欠妥的;二是因弹起后将高高地升入空中,起跳时的角度即便是有“微小”的变化,到空中时必定产生“放大”效应,其结果是“放大”了落网时的位移[2]。
在完成向后的“直体旋”类的难度动作时,其“身体重心投影的微量偏离”一般是通过“挑腰、挑胯” 的技术过程来完成的。由于高空的“放大”效应,若网弹越好、腾空越高,则“挑腰、挑胯”的技术处理过程则越是可淡化一些。我国优秀蹦床教练胡星刚对此有一段清晰的描述:“比如向后的直体翻转两周带转体720°、1080°旋等技术动作,在4×6网上完成的时候,就要加大挑腰的力度,因为要进行翻转又不能有位移,所以挑腰、挑胯类的动作就特别多。而如今的4×4网弹性明显增大,因为需要落在原地,现在做动作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挑腰。但是,现在挑腰的幅度就明显不如原来那么多了。[3]”
表1 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决赛冠亚军成绩表
在完成向前的旋类难度动作时,也同样需要“身体重心投影的微量偏离”,其技术过程的力学原理与向后是一样的,只是动作形式不一样。向后的“直体旋”类难度动作可以通过躯体的“微量后屈”(挑腰、挑胯)来实现,而向前的旋类难度动作则可以通过躯体的“微量前屈”(前倾)来实现。此种“微量”的把控,是由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千百次的合作中共同完成的。应该说,由于高空存在的“放大效应”,这种“微量”的把控,确实应该成为一种非常“精细化”的控制。
在成套的连续难度动作中,由于对不同的难度动作进行了不同的“精细化把控”,这种为了形成围绕网中心点而产生最微量的前后位移的过程,便是技术性位移的形成机制。
2.3 错误性位移的形成机制
越过了“精细化把控”的技术性位移的范畴,其所形成的明显位移,即为错误性位移。错误性位移常见于明显的前后位移,以及明显的左右位移。
2.3.1 错误性前后位移
图1 十三届全运会决赛运动员王啸吟位移图
错误性的前后位移是最常见的,其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技术性位移的失控,运动员在主观意识或下意识中夸大了对于“转动矩”的需求,这种夸大哪怕只要一点点,由于升空时的“放大效应”,落网时就将产生明显的向前或向后的位移,此是其一。其二是“网性”(能够合理地“复合”于沉网起网过程中的蹦床式起跳能力称之为“网性”)欠缺,常见于由其他项目转项而来改练蹦床的运动员,他们往往出现动作的发力提前(犹如心脏的早搏),其结果同样将产生明显的向前或向后的位移。其三是当前一个难度动作落网出现位移,运动员主观意识欲于后一个难度动作立即“修正”,但往往由于“矫枉过正”而出现更大幅度的反向位移。
2.3.2 错误性左右位移
从理论上说,明显的左右位移,均应视作为错误性的位移。为了避免左右位移的出现,运动员在落网沉网时往往是两脚稍作横分的,为的是起网时两脚能够稳定地均衡受力,避免左右位移,而在离网的瞬间,运动员又立刻并拢双脚,这是一个合理的技术过程。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技术的、心理的、生理的)造成运动员在沉网、离网时两脚受力不均,则必然产生左右位移。
比较起来,技术上的瑕疵如由于转体技术的影响造成落网时两腿受力不均,以及心理性原因如急于起网、急于转体造成两腿受力不均等,这些较为容易找到的产生左右位移的原因可称之为显性原因,而有些不易找到的隐匿在生理结构中的原因,可称之为隐性原因[4]。
教练员在纠正左右位移问题时,首先应该在技术性与心理性方面排查原因,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就要在隐性原因方面进行耐心的排查,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我国著名蹦床教练胡星刚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述说:“我们队里有一个小女孩,一直训练但是总出不了成绩,她右腿肌肉明显比左腿肌肉发达,不管怎么练总是一边肌肉强大,做动作总是方向不正。去医院拍片,医生说该运动员从胸椎到腰椎偏转过来,导致身体姿势不正确。另一名运动员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相差两公分左右,经过长期的训练,在落地的时候一个腿弯得很少,一个腿弯得多一些,用这样的方法来保持平衡。”这一段生动的叙述,为寻找隐性原因从而寻找解决方法,做出了榜样。
图2 十三届全运会决赛运动员胡子超位移图
2.3.3 第一个与前一个动作出现错误性位移的后续性影响
成套动作第一个难度动作的落网是至关重要的,这首开动作的优劣将关系到完成随后动作时心态的正负。如果在第一个动作落网时出现位移,运动员必然意欲立即在下一个动作中予以修正,但这种修正必须是十分精细的控制,否则将会产生新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往往可以形成“连锁式”的反应而难以控制。因此,成套动作中的第一个难度动作的落网一定要下功夫练好、练扎实,练成能够稳定地获得“旗开得胜”效应的“首开”难度动作。
在成套动作的顺利开头后,中间也可能会出现明显位移的问题。但凡运动员发现位移,一般均欲立即在下一个动作中予以纠正,但此时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防止出现“矫枉过正”的偏向,从而造成由一个方向的位移点向另一方向的位移点越发偏离。
需注意图1、图2所示两名运动员的⑥、⑦两跳,当出现左右位移⑥时,运动员心理上一定会急于予以纠正,但这种纠正如果不是“精细化控制”,就很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其原因一是由于“放大效应”,二是因边床本身施加于运动员两腿弹力方向已有所不均,于是就出现了反向⑦的大位移。但有趣的情况是,当有了⑦的位移“体验”时,运动员便得到了“本体感觉”的鉴别性体验,从而又可能使运动员回归趋向于“精细化控制”,于是两名运动员均出现了位移点⑧的回归。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第一,起网时身体重心偏离起跳点或者两腿受力不均是形成位移的根本原因,但由于难度动作的翻转需要,可能在起网时做身体重心极为微量的偏移起跳点的技术性处理,由此而产生的微量位移(常见为前后位移)为合理的技术性位移。当超出技术性位移范畴出现的前后位移,即是错误性位移,明显的左右位移也是错误性位移。
第二,位移的控制是典型的“精细化控制”,是渗透于“网性”(能够合理地“复合”于沉网起网过程中的蹦床式起跳能力称之为“网性”)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控制过程。由于弹向高空必然形成的“放大效应”,因此位移的控制必须是非常“精细化”的控制。
3.2 建议
第一,建立、提高、改进、深化、巩固“网性”能力,应贯穿于每一位蹦床运动员训练的全周期进程中。因为,“网性”能力不仅关乎技术难度的发展,也是把控位移从而减少失分的关键。
第二,对于出现的错误位移,要过细地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技术上、心理上的显性原因,也要分析生理上的某些隐性原因,对症下药、区别对待。
第三,要特别重视对于成套动作的第一个难度动作的把控,要着意训练第一个难度动作的正确落网点,这在技术上、心理上具有双重的“引导”作用,从而关系到全套动作的顺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