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泰宁县”教学设计(中图版)
2021-03-31张芳
张芳
摘 要:綜合性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之一,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课堂是培养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主阵地。文章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通过运用SOLO分类理论设计、测评教学,划分地理综合思维维度,创设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导学等策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地理综合思维;情境教学;问题导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特征之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1]。培养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是初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是培养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主阵地。本文以中图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4节的“福建省泰宁县”一课为例,介绍基于SOLO分类理论培养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情境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中国地理”区域地理分论部分——“认识区域”单元,采取案例学习方式,以区域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区域,并概括所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通过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达到能迁移认识其他区域的目的。课程标准要求选择北京、台湾、香港、澳门及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达成以下学习目标: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特征,初步学会探究一个地区地理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②通过运用地理信息,分析、归纳区域地理特征,从而掌握认识区域特征的工具,理解区域特征形成的原理;③学习过程始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认识区域”单元,包括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方面共16条内容标准,要求通过学习各区域来落实“标准”的要求。“福建省泰宁县”是本单元的第四个区域,学生在学习前三个区域的基础上,本节课要继续巩固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即认识地理位置、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同时,作为与“标准”——“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应的典型区域,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落实该条标准;此外,本节课还要进一步落实中国地理“经济与文化”单元中的内容标准——“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解析
“福建省泰宁县”是中图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7章“认识我国区域”的第4节。本章内容分为行政区域和自然区域两大部分。北京市、台湾地区、四川省和福建省泰宁县四个学习区域属于行政区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个学习区域属于自然区域。
福建省泰宁县作为本章行政区域中最后一个学习区域,学习重点是巩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运用归纳法和综合分析法认识区域特征: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课包括三个框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保护”。教材围绕“旅游业”主题,介绍泰宁县拥有的旅游资源,泰宁县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采取的各项措施以及泰宁县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做法。
三、学情简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也初步掌握地理归纳、综合分析的方法,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区域地理学习所需要的综合思维。所以,本节课除了要求学生继续巩固掌握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还要引导他们从全面、系统、动态的视角认识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发展、展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绿色发展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学习持久性弱、较易受到感染的特点,本课创设真实的“比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设计问题链保障学习的持续进行,通过“拍摄家乡”活动引导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设计思路
1.运用SOLO分类理论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彼格斯和科利斯在《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一书中,对学生学习结果表现出来的思维状况进行“等级描述”,共分为五个思维结构水平层次:前结构(思维混乱)、单点结构(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或要素)、多点结构(可涉及多个要点或要素,但无法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关联结构(能够涉及多个要点或要素,而且能够建立合理的联系)、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更进一步抽象认识或给出教师预想之外的答案)[2]。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认为:SOLO这种螺旋式、层级化的立体结构能够清晰地对应思维水平由浅层到深层的复杂过程,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应达到什么目标”“目前处于哪种水平” 及“该如何发展” 提供评价理论支撑[3]。
本节课以问题“泰宁县有哪些做法值得家乡平顶山学习”为例,结合SOLO分类理论的五个层次划分学生的思维水平(表1)。
2.厘清综合思维指向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最突出的特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地理综合思维划分三个维度:①要素综合维度,要求学生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②时空综合维度,要求学生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③地方(区域)综合维度,要求学生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1]。基于初高中地理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的连贯性,初中地理教学也需要对初中地理综合思维进行划分。
以本课设计的问题为例,说明综合思维的指向(表2)。
3.创设“一境到底”情境
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结合真实材料,明晰情境主线是“拍摄比赛”,创设“一境到底”教学情境:首先,通过泰宁县举办摄影大赛的“悬赏公告”吸引学生进入学习;其次,学生为了取得比赛胜利,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最后,宣传家乡平顶山举办的“视频大赛”,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学习。
具体情境如下:第一步,展示2019年泰宁县旅游管委会发布的“20万元悬赏一幅‘福建·泰宁山水自然风光摄影(纪录类)作品的公告”,激发学生兴趣;第二步,通过“泰宁县在哪里”“泰宁县有什么”“泰宁县怎么办”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究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当地有哪些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旅游资源,并探究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又给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哪些影响,理解当地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第三,通过家乡举办的“平顶山市‘@鹰城视频大赛全面启动作品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4.设计问题引导学习
设计“在哪里”“有什么”“怎么办” 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问题①“泰宁县在哪里”,引导学生认识泰宁县的地理位置(找到泰宁县);问题②“泰宁县有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中孕育的丹霞地貌景观(知道拍什么);问题③ “泰宁县怎么办”,引导学生体会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举办摄影比赛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游客,了解当地采取各项措施让游客有较好的旅游体验,认识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变化,以“贫困户老杨”为例,说明“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理解当地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了解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就和展望);问题④“平顶山怎么办”,引导学生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树立热爱家乡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如表3所示。
六、课后小结
本课基于SOLO分类理论,以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综合思维指向作为切入点,为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评价教学与反馈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有计劃、有步骤、有层次地测评、反馈,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创设情境,以情境事件的发展引领课堂各环节,随着问题链的步步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J.彼格斯,K.科利斯. 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 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 李家清,梁秀华,朱丹.核心素养背景下以SOLO分类为基础的学习质量评价 ——以地理综合思维的单元测试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08):11-17.
[4] 王文洁,周维国,张琦.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和特点[J].地理教学,2017(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