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高中生防灾避灾认知调查分析
2021-03-31常丽霞刚志荣
常丽霞 刚志荣
摘 要:防灾避灾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2020年初我国的新冠疫情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明确了高中生对新冠疫情的政策认知与防护认知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灾避灾教学建议:借助疫情数据,关注新冠疫情时空变化;基于地理视角,分析新冠肺炎传播原因;结合调查实践,提出防灾避灾具体措施,以期为高中地理防灾避灾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灾害认知;教学建议;新冠疫情
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1月23~25日期间,我国30个省市区(除港澳台与藏外)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29日西藏启动一级响应)。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高中地理防灾避灾的内容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必修地理1《自然地理》“1.11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与选修3《自然灾害与防治》“3.9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本文结合新冠疫情公共事件、调查问卷有效数据以及《新课标》中对防灾避灾的内容要求,分析高中生对新冠疫情相关的政策认知与防护认知现状,提出相应的防灾避灾教学建议。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高中生对新冠肺炎突发事件认知现状”调查问卷设计旨在以问卷形式引导学生深入认知突发疫情,助力学生加强依法防灾和科学防护。
1.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由个人简况、政策认知、防护认知三部分组成(表1)。“个人简况”中的性别、年级和学校所在地均可作为因变量,用于分析高中生的性别构成、年级构成和空间分布对两类认知的影响;“政策认知”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上位法律法规,有助于高中生依法评估各项防灾避灾具体措施的合理性,从而对合理的具体措施能够积极支持并做到严格自律,因此,政策认知是防灾避灾的前提条件;“防护认知”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权威媒介与专业解读的同时破解网络不实谣言,在新冠疫情期间,推动学生系统学习《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1],从而有助于高中生科学有效地防灾避灾,因此,防护认知是防灾避灾的应对方法。
2.问卷实施
筆者通过“问卷星”发布在线调查问卷,共回收来自全国19个省市区的1 120份有效问卷,其中上海、山西、江苏、广东三省一市回收问卷均超过100份,将作为本文分析相关指标空间差异的目标省域。从性别来看,所调查的高中生中女生占比为61.7%、男生占比为38.3%;从年级来看,所调查的高中生中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占比分别为54.46%、35.81%、8.84%(非高中生占比为0.89%)。
二、高中生对新冠疫情防灾避灾的认知现状
1. 防灾避灾的前提条件——“政策认知”
新冠疫情期间,我国31个省市区(除港澳台)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2006年2月26日起施行),各省市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整体来看,54.55%的高中生能正确回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以下称为“问题1”);69.46%的高中生能正确回答新冠疫情期间我国31个省市区(除港澳台)相继启动了一级(特别重大)应急响应(以下称为“问题2”),说明引导高中生依法抗疫的意识还需加强。对疫情防控责任主体排序依次为各级政府、医疗单位、学校社区、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每个人,说明亟需创造机会以培养高中生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意识。高中生较为熟悉一级应急响应的具体政策措施(包括政府及时征用应急资源、医院组织医疗救治、疾控中心及时发布疫情动态、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实施停课等强制措施)并能够严格遵守“不聚会、不旅行”的专家倡议(钟南山院士),99.02%的高中生能做到“严格自律”(表2)。
从性别差异来看,男生回答问题1正确率略高;但女生回答问题2正确率更高,疫情防控责任主体中选择“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每个人”选项比重更大,对应急响应政策措施更加了解,严格自律的比重较大。从年级差异来看,问题1和对疫情防控责任主体中选择“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每个人”选项比重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高一、高二、高三;问题2正确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高二、高一、高三。另外,高三学生“严格自律”占比相对较低,以上表明高一和高二学生更加关注新冠疫情相关政策,因此,高一、二是高中依法防疫教育的最佳学段。
从省域差异(晋苏粤沪)看,苏籍学生回答问题1正确率最高;晋籍学生问题2正确率以及及时取消聚会、旅行比重最高;沪籍学生对疫情防控责任主体中选择“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每个人”选项比重最高;粤以上数据相对偏低。据此反映出苏籍学生更加关注政策内容,晋籍学生更加关注政策落实,沪籍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政策实施,粤籍学生依法防疫的意识急需提升。
2. 防灾避灾的应对方法——“防护认知”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域环境差异显著,“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繁、成灾人口多、灾情严重等特点,因此,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教育不仅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更应是我国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
整体上看,高中生防护认知水平较高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发病病症与潜伏期,居家隔离的目的和意义,佩戴口罩的时宜、类型、方法,正确洗手的时宜、用品、步骤。但其对居家隔离的人群和方法、废弃口罩处理方法等方面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升(表3)。
从性别差异来看,高中女生在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居家隔离目的、废弃口罩的处理方法、正确洗手步骤等方面的防护认知水平明显优于男生;高中男生在居家隔离的人群与方法、佩戴口罩时宜与类型等方面的防护认知水平高于女生。从年级差异来看,高一学生防护认知较高指标为:新冠病毒易感人群、潜伏期、发病病症,居家隔离人群与方法,特别在佩戴口罩和正确洗手方面总体优于其他年级。高二学生更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居家隔离的目的与意义。高三学生只在居家隔离意义与佩戴口罩方法方面略显优势,其他指标均较低。
从省域差异(晋苏粤沪)来看,沪籍学生防护认知水平普遍较高,特别是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与潜伏期、口罩佩戴的时宜与类型、洗手时宜、居家隔离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省份,但在废弃口罩处理方面还需加强教育。苏籍学生在新冠病毒易感人群与发病病症、废弃口罩处理、洗手用品等几方面的认识水平具有明显优势。晋籍与粤籍学生除分别在正确洗手步骤、正确佩戴口罩方面略有优势外,其他方面均表现一般。
三、新冠疫情下高中地理防灾避灾教学建议
基于高中生对新冠疫情相关的政策认知、防护认知调查结果,针对高中地理灾害教育方面教学方式单一、实际应用不强、教学效果较差等现状[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建议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防灾避灾、生存能力拓展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存观,丰富他们的求生知识,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3],本文以新冠疫情热点材料为例进行说明[4]。
1.借助疫情数据,关注新冠疫情时空变化
2020年1月23日~2月13日是我国新冠疫情抗疫减灾的关键时期,从疫情时间发展来看,经过为期三周的抗疫减灾,武汉市的防疫减灾形势依然严峻;湖北省其他地市(除武汉)的防疫工作亟需加强;其他省市区的新冠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图1)。从疫情空间演变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发现于湖北省武汉市,接着向华中地区以及我国人口稠密的城市群区域扩张,进而影响东北、西北地区。华中、华南、华东地区受灾特别严重,西北地区与青藏高原受灾同期较轻[5]。
2.基于地理视角,分析新冠肺炎传播原因
從自然原因来看,全球气候显著变暖,致使病原体活性增强、致病能力增强;胡焕庸线以东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加剧新冠肺炎人传人的传染风险[5]。从人为原因来看,东中西区域经济水平差异巨大促使中国劳务迁移剧增,促进病毒传播;中国春节团圆文化使春运成为全年客流峰值期,加剧病毒传播范围;武汉市地处中国乃至全球交通网核心位置,为春运核心枢纽城市,节前从武汉流出的500万人口主要分为非武汉籍高校学生、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外来商务旅游人员、反向春运人员、外出旅游人员等,助推病例迅猛增加[5](图2)。
3. 开展调查实践,提出针对性防灾避灾措施
根据高中生防灾避灾认知调查及其分析,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社区或学校周边地区的“新冠疫情防控进展”为主题的调查实践活动。针对我国新冠疫情时空演变、传播原因以及高中生对防灾避灾认知的短板,为政府部门、立法机构、地理学者、居民与高中生提出相应的防疫减灾对策:①政府部门借助“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促进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区域经济差异,减少区域之间流动人口数量;②立法机构严格立法,加大对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惩处力度,向大众科普捕杀、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③地理学者引导大众正视地理环境整体性,积极应对全球变暖态势,加强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力度;④居民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家办公、在线学习,高中生应关注疫情防控政策,学会用科学方法防护自身和家人安全,降低病毒二次传播风险[5]。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提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核心,知识的传递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的内涵。地理教学内容不能局限在学科基础知识维度,还要兼顾学科视角的新冠疫情解读,使学科教育成为减轻灾害的重要方式[6],使学校教育成为减轻灾害的重要手段,使高中地理教学成为学校实施灾害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文宏.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 尹涛.高中地理灾害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朱宾.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4] 吴云华.运用热点材料 服务地理教学[J].地理教育,2020(06):10-12.
[5] 常丽霞.关注新冠肺炎公共事件,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J].地理教学,2020(07):33-37.
[6] 马军强.人教版《地理1》中灾害教育的实施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