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工业建筑遗存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以广州城区工业建筑遗存为例

2021-03-31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0期
关键词:遗存广州工业

赵 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建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自身也在进行着持续的新陈代谢。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特别是在我国实施“退二进三”的经济产业结构改革措施之后,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和更新再利用已迫在眉睫。

目前,广州城区中存在大量近现代旧工业建筑遗存,上述建筑不仅具有主体建筑结构坚固、体量大、室内空间高大灵活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比较实用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工业美学价值,对它们的拆除或改建将对其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上述建筑功能的转化和更新再利用对城市发展与更新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广州工业建筑遗产更新再利用的基本模式,未来广州正在进行的工业建筑遗产更新再利用的实践,并可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工业建筑遗存更新再利用提供参考。

2 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的基本分布与特点

2.1 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地理分布状况

基于广州特有的地理环境因素和历史原因,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的分布主要紧靠或毗邻珠江航道周围,呈现“一线多点”分布格局。“一线”即珠江沿线,“多点”是指城市工业建筑遗存呈多中心集聚分布。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主要集聚区域有:白云区机场路周边、荔湾区白鹅潭地区、天河区员村四横路片区和海珠区新港路沿线。

2.2 广州城市工业遗存的环境特色

广州地处我国南部丘陵地带,珠江三角洲北缘。东江、西江、北江汇合于此,构成发达的珠江水系,并由此流入南中国海。工业建筑遗存继承这一地理优势,多数都具有优良的珠江水岸景观,而且毗邻地带的厂区及厂房也多有河涌连接珠江,可较方便地利用珠江江水建造水景景观。临江、近江这一环境特色是其他地区的城市工业建筑遗存无法比拟的。

另外,广州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雨水充沛,植被繁盛,四季如春,素有“花城”的美誉。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多则经历百年的历史,少则亦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在现有工业建筑遗存所在的厂区内外以及建筑周边,植被茂盛,古树林立。

“临江”“近江”“植被茂盛、古树林立”是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显著的环境特色,也为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更新再利用的多样性开发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环境参照。

2.3 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的建筑特点

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的特点。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广州现存的工业建筑遗存多数已位于临江、近江的优质地段或城区、区片的中心地带。作为政府公益开发,特别是在文教、体育、综合服务等方面就有较广泛的公益辐射范围,可使服务受益于更加广阔的民众群体。作为环境整治的开发,工业建筑遗存特别是在休闲、游憩、旅游观光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价值。结合珠江水上旅游路线的规划,由珠江前航道、后航道航线共同组成的水上旅游观光线路,将是体验广州珠江景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有传统建筑风格、欧式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等,呈现出类型丰富、风格多样的特点。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广州工业建筑技术水平的高超,同时也印证了我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的时代进程。

3 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更新设计现状

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在更新再利用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北京、上海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建筑遗存更新设计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还有待于继续发展和完善。

3.1 工业建筑遗存保护和更新的政策和法规不健全

广州虽然有丰厚的工业建筑遗存,但在更新再利用过程中依然缺乏整体规划和区域定位,因此在对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和更新再利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依据,原因如下:一方面是政府缺少在对工业建筑遗存保护和更新再利用方面的远景规划和指导性建议;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上有针对性、方向性的扶植略显不足,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政策引导。

3.2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开发过度

广州工业建筑遗存在更新再利用过程中,存在资金来源形式单一、结构简单等不足。除少部分项目可获得政府的经济资助外,多数资金来源于原工业企业自筹、投资商投资或私人资本介入等营利性资本;来源于相关基金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保护组织等社会公益性资本金的模式鲜有出现。由于多受到营利性资本金的影响,工业建筑遗存的更新再利用规模与范围受限,以追求营利性回报为目的的工业建筑遗存更新再利用项目纷纷上马。过于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回报,忽视长远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的实施,不仅损害了工业建筑遗存的价值,甚至某些项目为了片面吸引消费者,不惜对原工业建筑进行大改大建,给原工业建筑遗存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3.3 忽视民众的参与,缺少人文关怀

在广州有许多工业建筑遗存或毗邻、或置身于居民区。如何发挥工业建筑遗存的最大效能以满足周边民众的需要,更好地为当地民众服务,是工业建筑遗存更新再利用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广州工业建筑遗存在更新再利用工程中,从项目的确立到项目的规划再到项目的具体实施,基本缺少对当地居民的意见征集、分析与采纳,更无法谈及更新再利用过程中民众的参与,最终导致工业建筑遗存更新再利用项目的实施割裂了更新园区与居民生活的必然联系,造成相关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3.4 更新再利用多样性变化不足

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在更新再利用过程中,模式较为单一。目前,更新后的工业建筑遗存成为创意产业园区和商业区的比重过大。从目前的更新再利用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项目用于公共文化事业,而在社区服务空间、居住空间、公共医疗、公益事业、教育服务、公共综合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4 基于时代背景下工业建筑遗存更新设计策略探索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理念等不断更迭,建立在早期的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商业娱乐中心、遗址公园以及出租转让等为主的设计模式,形式单一,缺乏民众参与,违和时代发展,已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社会竞争力明显下降。在此背景下,就更需要新鲜血液和要素的介入。

4.1 工业建筑遗存更新设计过程中的理念植入

1)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的植入 城市有机更新反对没有选择的大规模推倒重建和彻底改造,提倡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具有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适当规模的改造和更新,同时,在改造更新的过程中,应保持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和更新再利用是广州老城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是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广州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与更新再利用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2)共享经济理念的植入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共享交通工具兴起,由此衍生出的共享产品和事物层出不穷。共享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正在被广泛的群体和领域所接受。共享经济,简而言之就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者个人有偿出让所拥有资源的使用权供他人使用。工业建筑遗存作为闲置待二次开发的建筑资源,在更新再利用的设计过程中植入共享理念将更加贴切时代,并为其更新再利用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

3)体验经济理念的植入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而逐步发展形成的第四类经济形式。所谓体验,就是以服务为媒介、以商品为载体,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和经历。广州城市工业建筑遗存多数临江、近江,植被茂盛,古树林立并且具有历史跨度大、建筑类型丰富多样的特点。这一显著特点为更新规划设计中植入体验经济理念提供有力的先决条件。这些建筑遗存可以更有效地为大众提供以体验为背景的各类型空间和场所,可以使受众体会到不同文化时差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从而使工业遗存可持续性发展。

4.2 工业建筑遗存更新设计过程中的功能转译

工业建筑遗存的更新再利用过程中的功能转化一直是其更新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工业遗存作为一种时代的象征,应从社会角度和大众角度出发,体现全方位的服务和利益,更好地为全民服务。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更新设计经验及结合广州自身的特点特征,可从如下方面思考。

1)由工业建筑走向居住空间 广州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城市和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一直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外地移民和务工人员。住房问题一直是困扰这个人口输入大省的严重问题。工业建筑具有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的特性,稍加技术改造,便可将其更新为城市廉租房、长租公寓,甚至经济适用房等。广州城区部分地理位置优越,公共交通发达,人居环境便利的工业建筑遗存具备改建成为居住空间的条件。

例如,由上海浦东新区北张家浜路58—68号上海升降机厂厂房改建而来的“众鑫白领公寓”和沪东造船厂将闲置厂房改建成类似学生公寓式的集体公寓“金金公寓”,都开创了国内工业建筑改造为居住空间的先河。

2)由工业建筑走向酒店空间 广州作为一座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外地游客来广州旅游观光。近年来,游客除了选择传统的酒店入住以外,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主题酒店以及以Airbnb(爱彼迎)为代表的特色民俗和客栈,以体验不同的文化氛围和富有个性的文化感受。广州拥有类型丰富多样的工业建筑遗存,将部分个性鲜明、时代感突出的工业建筑遗存转化成主题酒店、特色客栈等新兴的酒店空间,将为工业建筑遗存更新再利用模式的拓展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

例如,日本仓敷市库拉士基常春藤广场酒店是由建于1889年棉纺厂改造而来。通过对棉纺厂红砖建筑的改造使酒店以新功能重新融入现代城市,如由北京首都钢铁厂部分废弃工业建筑变身特色假日酒店的“仓阁”。该项目位于首钢工业区北部,原为低压配电室、高炉空压机站、N3-18转运站、返矿仓等工业建筑,改造后成为一座特色精品酒店。

3)由工业建筑走向社区服务空间 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广州相继建设了重型机器厂、锌片厂、珠江啤酒厂等工业建筑,伴随这些生产建筑而生的还有配套的生活社区。工业生产从城市退潮之后,遗留下的生产建筑遗存如何更好地为社区服务,成为工业遗存更新再利用的全新课题。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幼儿园、社区养老院等一系列便民、惠民的社区服务性空间不仅可成为社区邻里间交流沟通的纽带,同时还将工业记忆与都市乡愁有机融合。

例如,位于法国敦刻尔克城市入口处的旧工业园区内,有座建于1928年的建筑曾是一家棉纺厂的厂房,在被废弃多年之后,经过建筑师的改造成为集工作室、会议室、小型幼儿园和餐厅等功能的社区建筑,承载邻近社区社交中心的作用。

4)由工业建筑走向文教空间 现代工业时期的广州工业建筑一般规模宏大,多为砖混和混凝土结构。这个阶段的建筑受包豪斯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风格简约,注重功能,反对装饰。此类建筑空间与文教类空间有很多契合点,结实耐用的结构、严谨理性的造型、宽大灵活的空间、可以自由分割的平面等都为文教类空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物质基础,将此类工业建筑遗存更新转化为图书馆、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培训中心等文教类空间十分贴切。

例如,荷兰蒂尔堡LocHal图书馆位于蒂尔堡车站区,以其所在的机车棚命名。设计师不仅保留了工业建筑的大部分钢结构,而且还将高大的玻璃窗和高耸的铆钉柱等细节加以保留,以此作为对原始建筑的现代重新诠释。同时,还设置了大量的开放式阅读空间和用以举办活动的聚会场所,使原有的机车棚焕发新生。

5)由工业建筑走向观演空间 广州便利的海运、河运条件,造就了珠江沿岸大量的码头、洋行、仓库。该类特殊的工业建筑遗存与近年来兴盛的小剧场、小剧院为代表的观演类空间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具有相对宽阔高大的空间和无障碍的室内环境。观演类空间有别于对声光电以及舞台、座席等要求较高的专业音乐厅、歌剧院等,它的配置相对简单,空间相对灵活。由此再将工业建筑遗存以较小的改造难度和较低的改造成本转化成此类观演型室内空间不失为一种可行之举。

例如,加拿大话剧团,便来自对废弃煤气厂和纺织厂的厂房改造,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仅扩大了剧团基地的面积,同时对于那些有历史意义或特殊风格的建筑,在尊重其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和细部做法,最终该项目被当地政府确立为保护建筑。

5 结语

本文立足于对广州市城市工业建筑遗存更新再利用的设计方法与策略研究。通过对广州主城区内工业建筑遗存的实地考察和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对比国内外关于工业建筑遗存的更新再利用的优秀案例,力图发现广州工业建筑遗存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更新再利用方面的建议,希望以此能为广州城市工业遗存的更新再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笔者感受到“对于城市工业建筑遗存的更新再利用”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它不仅涉及城市发展、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工业产业、自然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和学科的交织,同时也是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工业建筑遗存更新再利用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遗存广州工业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工业人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