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老龄化的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研究*
2021-03-3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李来酉李静静李虹毓
文/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孙 宁 李来酉 李静静 王 艳 李 运 李虹毓
0 引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0亿,占总人口的18.1%[1]。联合国预测,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在2035年达3.66亿,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2]。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高龄少子、孤独终老等一系列挑战[3],从国家战略层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势在必行[4]。近年来,我国推出诸多政策,引导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最具指导意义的是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印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工信部联电子〔2017〕25号),期望智慧健康养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5-6]。201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提出要扩大养老服务产业相关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同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公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然而,智慧养老应用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技术和服务的结合仍有欠缺,且面临诸多挑战,智慧养老还欠缺“智慧”[7]。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我国养老行业应进一步发掘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完善生命健康预警及干预体系,构建养老资源优化整合平台。
1 概述
1.1 积极老龄化理念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丹麦哥本哈根国际老龄大会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以健康、参与、保障为目标,提倡让老年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旨在提升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8]。积极老龄化具有丰富内涵,尊重个体的选择权,也更体现人的终身成长发展理念。积极老龄化的基础是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健康的饮食习惯与日常锻炼、和谐的家庭环境与社交圈能为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保障[9]。在积极老龄化理念下,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支持体系,提高老年群体健康水平,减少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保持社会活力、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策略。
1.2 智慧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率先提出,也被称为“全智能老年系统”,主旨是突破时间和空间束缚,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10]。我国智慧养老概念起步较晚,自2007年起,学术界陆续提出数字化养老、信息化养老、科技养老、互联网+养老、网络化养老、智能养老等概念,2013年后,逐渐统一使用“智慧养老”概念[11]。“智慧养老”即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以达到提质提效目的[12]。在国内,“智慧养老”不仅限于探讨软件、产品层级的智能化,更偏向基于大数据、5G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模式与服务创新[13]。尤其在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并面临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大背景下,能极大降低养老成本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将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
2.1 应用场景与发展现状
2.1.1 智慧养老服务产品开发应用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技术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4个模块,智慧养老服务产品的设计开发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最直接场景。通过结合更敏感的传感器技术、更精准的定位技术、更通畅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更优化的数据分析技术、更智能的机器学习技术及更先进的算法,人们在生活环境中可嵌入更多传感器,采集、处理、存储、分析更多数据,构建生命健康预警监测系统或开发生命健康的干预服务及产品。如2020年4月上海市针对老年群体梳理4类场景:①安全防护类 包括老年人防跌倒、老年人紧急救援、认知障碍老年人防走失、机构出入管控、机构智能查房、机构智能视频监控6个场景;②照护服务类 包括老年人卧床护理、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2个场景;③健康服务类 包括老年慢性病用药、机构无接触式智能消毒2个场景;④情感关爱类 包括老年人智能语音交流互动、老年人智能相伴2个场景。企业可根据以上应用需求与场景,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相应服务产品。2020年12月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辖区内1200余名独居老年人安装智能水表,智能水表的实时信息数据汇总至数据中心,如果监测到超过12h、独居老人用水不足0.01m3,将自动报警,提示独居老年人生活状态异常,居委会人员会及时上门探视老年人。
2.1.2 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设
除针对不同场景的智慧养老服务和产品,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对所有场景信息汇总交叉分析可衍生出更多个性化、精细化的应用场景。如智能门磁、智能马桶、智能窗帘等环境传感器,结合智能可穿戴设备上传人体体征数据,可绘制老年人日常行为地图,通过对老年人行为习惯的深入挖掘,进而为生命健康监测、预警、干预提供更多参考数据。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还可对接家庭、社区、机构、医院等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为老年人生活、医疗、娱乐需求提供更高效、经济的服务和产品。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搭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以“呼叫中心+智能看护系统”为基础,通过紧急呼救系统、睡眠监测带、智能网关、视频监护系统、智能门锁、健康检测一体机等6类系统化健康产品整合运行,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老年人可依据自身状况及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服务方式。
2.1.3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特点是处理数据大、数据类型多、数据价值密度低、分析处理数据速度快等。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老年群体,不同养老模式交融,出现服务产品多样化,支付方式多元化特点。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前期需求调研、中期模型构建及后期体系运营维护等阶段,大数据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通过对全国及区域性大数据的应用,可为政策制定、制度建设、机制优化、模式推广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2.2 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的不足
2.2.1 缺乏统一标准
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需整合分析不同来源、类型的海量数据,在顶层设计中,统一的实施标准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智慧养老相关政策中对大数据技术应用模式、范围等技术标准缺乏统一规范,导致每个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汇集的数据无法共享、共通、共用,造成信息资源共享不畅、利用效率低下等情况。
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成效缺乏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各部门、机构、企业平台的大数据应用的数据量、响应时间、实效反馈的评价方式各异,在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中造成数据浪费与发展阻碍。
2.2.2 数据安全与技术适老化重视力度不足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采集的数据不仅包括环境传感数据与体征传感数据,还包括社交媒体数据与行为习惯数据。以上个人信息如未得到有效保护及监管,将对老年人的隐私造成侵害,甚至产生生理、心理、财务及社会风险。国内外知名企业都曾因用户隐私信息泄露引发巨大损失。当前我国的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及法规标准,主要依靠企业自律,风险较大。
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的信息采集与反馈主要依靠传感器及信息终端,如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当前,部分老年人不习惯穿戴智能设备,部分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存在使用智能设备障碍,如眼花、耳背、记忆力下降等。缺乏适老化的人机交互方式也是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推广的障碍之一。
2.2.3 缺乏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领域复合型人才
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所需人才应是具备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和服务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由于薪酬待遇和社会认可度较低,我国养老服务业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一线服务人员多为40岁以上务工人员,学历、技术水平较低。近年来,职业环境虽有所改善,但人才培养体系基础薄弱,培养周期长,人才供给紧缺等问题依旧未有效缓解。而大数据技术从业者多身处信息化行业,其对养老产业、养老服务和产品缺乏深刻认知,难以挖掘养老服务业的真正难点,无法满足传统养老服务业智慧化创新需求。
3 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的发展策略
3.1 制定统一标准,加强质控
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需制定统一标准作为制度保障。政府应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等环节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养老服务中的海量数据能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流动。政府应出台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之间合理合法的数据共享、共通、共用。政府还应充分利用第三方评估机制,针对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大数据应用的全流程进行质量评估,根据行业标准评估服务和产品质量,建立企业准入、退出及奖惩机制。
3.2 加强信息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
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连接物联网各类终端传感器,其技术构建应足以支撑大数据环境下海量数据的采集、储存和处理。同时,信息平台还可支撑海量数据在区域与业务环节中的通畅共享。信息平台能实现数据分类存储与可视化呈现,为养老服务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应充分利用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将政府监管、政策导向、服务需求、服务响应、服务质控有机结合,利用大数据智能预警、主动干预等特征为养老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优化配置养老资源,为传统养老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3.3 多维度培养复合型人才
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的创新发展亟需与之匹配的复合型人才。
1)挖掘现有人才存量 在养老服务业中挑选年轻、学习能力强的技术骨干进行大数据技术培训,使养老从业者充分了解大数据技术对养老服务质效的促进作用,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语言,培养能熟练使用智能终端及沟通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大数据技术从业者可进入各级各类养老机构调研,体验传统养老服务和产品,并接受传统养老服务的基础知识培训,使其能深入了解养老产业特点及与养老从业者顺畅沟通。
2)建设复合型人才的系统化培养体系 制定引导性政策,鼓励高校开设智慧养老专业,通过政、校、企合作模式设立智慧养老专业方向,教学体系建设中尤其注重智慧养老服务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3)从社会层面多维度呼吁关注老龄化问题 解决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薪资收入、职业发展与社会地位等现实问题。同时,制定税费减免、就业奖励政策,鼓励大数据技术领域企业参与智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
3.4 加强数据安全和技术适老化
公民数据资产的安全防护已被提上国家战略。在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领域,海量数据的安全防护关系未来数亿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应从国家层面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大数据的采集条件、数据应用范围、法律权利归属等核心问题;并对海量数据进行敏感等级分级,凡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核心敏感数据,应对数据采集、调用、处理等操作环节进行追踪、留档;同时,对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企业主体进行第三方安全认证和定期核查,并对从业者进行数据隐私、数据安全防护的教育。此外,应重视智能终端和应用的适老化调试,使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落到实处,为老龄化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 结语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正不断渗入生活的各个层面,提供全新的服务和产品。21世纪也是全球老龄化时代,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依托大数据信息平台可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养老产业服务供给结构性升级,解决老龄化带来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社会问题。但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是新生事物,在制度保障、质量把控、技术研发、人才储备、隐私保护等方面有待完善。应以政策为引导,以标准为框架,以平台为载体,以人才为支撑,以安全为底线,使资源在养老产业不同主体与服务客体间有序对接,提高其利用效率,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应用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