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友好型居住区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2021-03-31金雅璇胡丽红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8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空间儿童

金雅璇,王 蕊,胡丽红

(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辽宁 大连 116650)

0 引言

居住区开放空间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户外活动频率最多的场所,快乐、安全、健康的活动对儿童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对此十分重视。一方面,欧洲各国在联合国提出了儿童友好型城市计划,1996年,世界各国和城市都在努力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提倡建设能为儿童提供安全、幸福、可靠的成长环境,让儿童能享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户外环境。目前,我国已进入少子化社会。根据资料调查得知,2010年少儿人口比重为15.9%,2020年下降到13.7%,低生育和少子化趋势日益明显,呈人口弱持续发展的前景。为此,国家提出鼓励生育和关爱儿童的多项政策及办法。另一方面,因环境恶化、社会关系弱化、网络文化盛行、教育和学业压力等系列问题的出现,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影响,使儿童减少户外的活动时间。过去30年的儿童身体健康数据显示,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视力障碍的检出率持续上升。1990—2020年,中国儿童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增长到13.1%和8.5%。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正式写进国家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和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为此,基于儿童友好型的视角对儿童日常活动开展最多的居住区开放空间加以研究,有利于完善和丰富我国居住区规划理论。原则上城市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若有利于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活动与出行,那么该环境也必将对居住区其他群体友好。基于儿童的心理、行为等特征则是进行规划友好型设计的关键。

1 研究方法

研究以大连市区拥有独立儿童空间的居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居住区家长和儿童进行面谈形式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的研究方式,分析各年龄段儿童心理、行为等特征,评估场地条件、儿童活动设施和场地环境,总结居住区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因素及场地的设计策略。

2 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分析

2.1 问卷调查

以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金马路亿锋现代城居住小区和万国公馆居住小区为研究区域。选择该地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两小区位置相邻,均为新建小区、居住人群主要为年轻夫妇和儿童,且居住区周边设施齐全,毗邻学校、医疗机构,有成熟的金马路商圈,交通便利,是人群集中地区。通过对其居民和儿童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具体调研内容如下:①儿童的社会属性:年龄、性别、教育;②儿童活动的特征:活动时间、活动频率、活动内容及是否有家长看护。调查显示:低年龄段的儿童即学龄前(1~6岁)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在室内空间活动,而小学生的家长多数不进行现场陪伴,但通过信息联系或在视线可控范围内进行监视,原因是居住区开放空间内人员较小区内居民出行模式复杂,游戏器械、场地铺装、种植等设计未考虑儿童尺度,安全性较低。

另外在户外活动中,带孩子的家长中以老人居多,孩子活动时,大部分老人处于在身边照看、观望的状态。而大部分年轻家长带孩子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室内空间,如小区内的学习教室、室内游戏场、手工作坊、餐厅、游泳馆等需要消费的场所。时间为周末或工作日18:00工作结束以后,每次活动时长为1.0~2.5h,活动时间相对较短,但家长会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

儿童及家长希望小区的活动空间更加丰富、儿童游乐场地划分更清晰、设施更安全、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活动需求,如互动交友、亲子交流。

2.2 实地调查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该居住区作为新建小区整体环境良好,设施配置齐全,小区内公共开放空间呈多种形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小区户外儿童活动场地分布在入口开敞空间,处于风口,风力较大;丘陵地带部分小区台阶多,落差大;小区的儿童活动区域铺设平直,未设曲线,不符合儿童天性好动的心理;儿童活动区未提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的区域;儿童娱乐设施距离住宅楼太近,存在扰民的可能性;小区内的儿童设施大多未与外界区分,存在潜在危险;儿童娱乐空间内设施布局不合理;儿童步幅小、抬腿高度小,但台阶高度、跨度、高差大、台阶边缘过于尖锐、地铺在雨天过后不防滑等问题。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情况表明,在进行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基于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可设计出满足不同年龄儿童活动的多维需求空间,如规模、功能划分、游戏项目设置等。

3 儿童心理行为分析

3.1 儿童的心理特征及需求

儿童的心理特征多表现为好奇、探索、敏感、依赖、胆小、任性等;有强烈的好奇心及表现欲,乐于探索未知的空间。因年龄差异,儿童也会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在3岁前,幼儿的心理呈现无意识性,处于探索、好奇阶段;而一般3~6岁的儿童已开始具备思维意识,初步呈现个性化倾向,模仿性意识较强,任性而敏感;7~12岁的儿童,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心理发展阶段,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活动中更加自主,希望得到他人认可,更有想象力,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3.2 儿童的行为特征及需求

儿童的行为特征多表现在运动方面,精力充沛、热爱体育运动,趋向操作规划设计游戏,具有合作能力,他们有更好的观察和辨别的能力,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处于成长阶段。但由于年龄段的差异,呈现不同的行为需求特点。例如2岁前的婴幼儿童基本处于爬行、蹒跚学步阶段,行为特征主要靠直觉行动,可活动小范围;3~6岁的儿童则“好玩会玩”,尤其对于游戏扮演类角色喜欢;7~12岁的儿童则趋向于体育运动或较激烈的游戏项目。另外,儿童的交往需求主要分为3种:个体交往、小组交往与群体交往。

通过以上调研发现,儿童的活动空间设计应注意以下3点。

1)既要安全又需符合各年龄阶段的儿童活动尺度。因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存在差异性,在居住区开放空间需要构建多层次路网及场地区分。

2)儿童尚未有自我保护能力,居住区内道路存在潜在威胁,需穿越通行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等,因此需为儿童构建安全宽敞的道路。

3)随着孩子阶段性成长,要着重考虑孩子的真实心理需求,创造性与想象力从情感表现外露及明显的个性特征显著发展。

4 设计策略

在环境友好型背景下,居住区开放空间的设计应主要考虑以下要点。

1)均衡布局,确保场地的可达性 儿童友好型居住区的开放空间应尽可能合理地设计并考虑到景观。

2)合理分区 根据儿童行为特征的不同阶段,场地内划分不同的空间,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能自由发挥、没有冲突和彼此之间互动,以确保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均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3)利用地形 可根据儿童活动天性设计变化的地形,能吸引孩子在上面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等,将不同年龄儿童的游戏要求纳入设计中,在尊重原有地形的同时,利用和加强现有的地形高度差异,或人为介入为儿童设计起伏变化的地形。

4)植物设计 为使儿童能够在居住区的户外愉快而健康地玩耍。植物设计必须尽可能地自然,减少人为的痕迹,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近自然。

5)水体设计 儿童对水体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儿童居住区的外部空间应该有适合儿童休闲、有趣、可玩的水体。但必须考虑儿童的安全性,确保儿童直接接触到的水不宜过深,水的质量最好达到饮水的标准,以免危及儿童健康。此外,当水体较深时,必须对其进行加固,防止儿童落水。

6)铺装设计 儿童友好型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中,道路或露天场地的设计必须考虑儿童的游戏行为,区域停留时间长和那些接触最频繁的设计应选择保障安全的材料。儿童活动区域的铺装应平整、防滑、可持续、安全和无害,并具有很好的缓冲性能。

7)游戏配置 游戏设施要主题鲜明,让孩子们经常看到有趣的图画和奇怪的装置。儿童不仅可充分利用专门设计的休闲设施,而且活动空间的潜在设计必须具有创造性,创造出具有丰富特性甚至“千奇百趣”的活动,使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会更多的社交技能。

5 结语

当前,我国对儿童友好型居住区开放空间设计的研究仍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研究从儿童的心理、行为等特征入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儿童友好型居住区的开放空间设计对儿童的影响,从场地的可达性、场所安全性、活动趣味性、多功能性、创造性和生态等方面提出建议。随着我国家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居住区建设中,关于儿童友好型居住区开放空间设计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社区居民公众参与、让儿童参与规划设计等,进而更能体现出其友好的态度,使儿童活动环境更加健康舒适,创造出儿童友好型居住区开放空间。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空间儿童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空间是什么?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创享空间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