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功能主义的演化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2021-03-31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8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城市化城市规划

张 虎

(北京中建恒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甘肃 兰州 730050)

0 引言

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延续、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探索、梳理、思考,总能从历史轨迹中得到启示、警示、感受和感悟。人类需要不断地自我审视,需要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处境和如何去选择理性。现在想来,任何一个今日的城市都是历史城市的延续,不了解城市的过去,就无法认识城市的现在,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效规划城市的未来。说到底,不充分认识规划思想在规划史中的地位,就不能理清规划何去何从。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城市的探索从未停止,探索城市规划思想也从未止步。理性功能主义特征最早出现在建筑中,后来逐渐应用在城市规划中。在规划语境下,历史中理性功能主义的探讨从思考到实践、从思想到理论的过程伴随着城市规划学科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并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

1 理性功能主义的历史演绎

1.1 早期功能主义的探索

在早期探索中,虽然并未有完全意义的功能分区,但这种思想有一定的体现。在西方米丽都城城市规划中,十字路的空间布局和公共建筑耦合成为城市的中心,而居住和宫殿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区段散布在其周围。而在我国早期的城市规划中,《管子》的“匠人营国……市朝一夫”思想和礼制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布局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管理阶层对城市管理的功能要求。可以说,东西方管理阶层都在追求对底层阶层的管理,而这种思想正是对城市功能布局的追捧,以实现管理阶层的夙愿。至近现代,最典型的是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的巴黎改造。巴黎改造在满足现代城市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中也有政治的目的,包括拓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和马队通行的大道连通起来,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作用,以镇压起义者。这种功能主导的城市规划,一定意义上来讲是统治者的城市,而非人民的城市。

1.2 对功能主义的过度追捧

真正的城市规划开始于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以后,由于技术革新给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史无前例的便捷,此时的城市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尤为突出。正如20世纪50年代末唐纳德·伯格在“推-拉理论”中将“推”理解为“是一种促使人口迁移的力量,即有利于人口迁移的正面积极因素”。这种因素来自城市里面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加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更高效和发达的通信和交通、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更加客观的经济收入等。因此,可以认为工业化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人口集聚创造了条件,但工业化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负面影响,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麻烦,人类正在被因工业化而引发的社会、经济、环境卫生等问题困扰。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柯布西耶主导的思想和城市规划。面对前人多次的规划实践,柯布西耶认为要实现城市因集聚而带来的多种城市问题,需要从功能入手,即城市的基本功能为居住、游憩、交通和工作。因此城市的布局也应该从属这种功能要求。在昌迪加尔规划设计中,这种从功能角度出发的城市设计是精英主义者的作品,象征的设计元素充斥其中,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件艺术品。而在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中将这种思想延展到城市形态中去表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这种过度的功能主义追捧必然是脱离经济、社会、交往的内在发展规律。

正是由于缺乏对城市发展、社会发展的全面认识,才会引起精英主义对功能主义的过度追捧。此外,面对城市的进一步集聚,因为它固有的局限性而对城市空间发展的考虑较少,短暂的辉煌之后便是思考和检讨。但仔细甄别也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人们认识世界的局限性,才会导致对功能主义的过度追捧。

1.3 理性功能主义的最后选择

这种机械式的规划思想完全追寻城市规划的秩序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规划师、管理机构的设计意向,却脱离了人的参与,摆脱了人的能动性。这种认识伴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是社会整体环境氛围中的产物和人们的普遍共识。本质上来讲,功能主义是现代工业社会追求效率和成本的“嫁衣”。可见,功能主义的发展是结合了历史维度下的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共同作用,逐渐趋向于理性功能主义。这种理性功能主义的选择实际上是认识到了城市本就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是多种功能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的。与此同时,这种选择也见证了底层人民日趋成为社会主体,进一步放大和激发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一方面,这种理性功能主义的选择依赖于人们对多元化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更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唯理态度。由此可以进一步得出理性功能主义是遵循普遍的科学客观规律,尊重理性的合乎逻辑的做法,并将这种认识作用于规划设计和规划实践中。也可以认为城市在促进物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2 理性功能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2.1 城市规划理论

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并不是某种功能或是多种功能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内部的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相互成就。这实际上揭示了城市规划的实质就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控制。这个阶段普遍被认为是理性主义的最高峰。城市系统规划思想视为一个多种流动、相互关联、由经济和社会活动所组成的大系统,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各要素的现状、发展变化与构成关系,相对于过去单纯的物质形态规划思想,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提高。这也进一步表明了《马丘比丘宪章》中众多先进的规划思想的出处。当然,也看到了后期城市规划思想从社会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进一步思考城市、认识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是区域规划思想和人文主义的崛起,从理性的角度延展到各类城市规划理论中,进一步引导着人们追寻对城市的理性认识。

2.2 城市规划管理

规划实践和规划理论是高度的统一体,我们探索的所有规划理论都将应用于规划实践中,两者之间紧密相连。一定程度上来讲,规划理论是人们在探索城市发展规律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不仅仅只是理论层面,也是指导和引领规划实践的“金钥匙”。毋庸置疑,在规划实践中的城市规划管理是落实和发展的基本工具和媒介。比如城市规模管控,霍华德在田园城市理论中提出在城市周围要有永久性的农田,不能另作他用,当城市规模达到规划人口时,再修建一座田园城市。但是,人们依然发现城市一直外延式发展,或通过绿带、绿楔予以限制,但终究还是不能有效限制城市规模。可见,人们对于城市的认识是在理论和管理(实践)之间相互不断认识,所以必须选择理性地看待城市问题。此外,在具体的城市管理中我们也认识到一些城市法规、规章也都遵循一种理性态度,并不是一种“一刀切”的思维。诚然,我们也看到在未来城市规划中更加倾向于“弹性”“留白”,这也是长期实践中得来的一种规划理性。

3 启示

至此,我们探讨了理性功能主义在历史维度下的演绎,并进一步指出理性功能主义的历史演绎对规划理论和规划管理两方面的重要作用。当然,这些重要的规划思想一定程度上还是围绕西方的规划思想史进行探讨。相较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探讨还处于一定的空白。实际上,采用理性功能主义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些思想对当下中国社会和城市问题的启发。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在经济增长的驱动之下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但是,在粗放式的发展下依然面对诸多城市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愈发普遍认为,在追逐城市化和经济效率下城市化质量面临严峻挑战。有专家认为,在新时代更应该为中国城市化松一松油门,更应该从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去认识城市化。从顶层设计角度而言,不能用统一的视角单一判定区域城市化,主要是因为区域内的城市化是区域结构、经济结构进一步交叉和融合的阶段,也是区域内城镇间的交往更趋于一种固化的方式交流与协作。可以说,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受多种影响。因此,我国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更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去辨识和梳理。

4 结语

本文按照历史维度的逻辑梳理了功能主义演化的阶段即早期功能主义的探索,对功能主义的过度追捧和理性功能主义的最后选择3个阶段。理性功能主义的演化是我们认识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的完整阶段,是城市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而这种认识也是促进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和城市管理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这种认识也起着一定的规划作用。这有益于进一步思考我们的城市将何去何从。同时,探讨理性功能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对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进行梳理,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受到多种影响,更应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积极辨识。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城市化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忠诚原则”的复调倾向——兼论功能主义语用学传统的衰弱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美国功能主义传播观的继承与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