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油田与铜版飞尘技法在创作上的应用与探索
2021-03-31杨济玮
杨济玮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1)
引言
人,生来就是平凡的,但一切伟大都出自平凡坚守,平凡亦可成就辉煌。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次创作同样与真实生活相结合。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石油在此快节奏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大庆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城市,从1959 年至今,60 多年来累计生产原油24.3 亿吨,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2.5 万亿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们在享受石油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却鲜少有人知道石油工作者的艰辛。因此表现石油工作者的艰辛成为笔者的创作构思来源,以表现抽油机为创作主要内容,抽油机既是石油工作者的工具,同时也是精神的化身。并运用铜版飞尘技法进行创作。
1 创作内容、主题和理念
1.1 作品内容
笔者在本次画面中采用了正方形构图,作品描绘了天气恶劣的环境下,一架抽油机还在正常地运转。画面主体是从抽油机上截取的核心部分。透过斑驳的机身右侧转轮与抽油机轴承相交形成自然对角线构图。画面模糊处理以突出当时环境的恶劣,恶劣的天气与左侧白色标语“注意安全”形成强烈对比,表现石油工人的艰辛,暗示职业的危险性。透过抽油机左侧的铁栏杆,还能隐约看到后面有很多抽油机,说明有很多一样的石油工作者还在默默工作着。铜版画印痕易于表现金属感的艺术特性,与创作中的抽油机材质相契合,因此本创作选用铜版画语言进行创作,并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颗粒飞尘的技法,能更加真实地表现抽油机的质感及机器的重量感。画面尺寸为55cm×55cm[1]。
1.2 作品主题
通过对恶劣条件下依然照常运转的抽油机主体的刻画,表现石油工作者平凡而伟大的艰辛。
1.3 作品理念
本创作的创作理念是希望引起观者对一线石油工作者的关注,为他们吃苦耐劳、默默无闻、不畏艰辛、乐观面对一切困难、甘于奉献、平凡中而伟大的“铁人精神”点赞。
2 创作过程
2.1 构思来源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庆人,笔者来长春求学已是第四年了,与身边人提起家乡油田的抽油机时,大家都较为陌生。东北三省尚且对大庆油田都如此陌生,那么在更遥远的南方,油田及油田工作者是否会彻底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呢?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网络上人们对网红短视频越来越关注,几乎被其占据了大部分的娱乐时间。人们在享受现代娱乐的同时,似乎慢慢忽视掉了默默工作在一线的一些普通劳动者的存在,比如笔者家乡的石油工作者们就是这些普通劳动者之一。这些平凡的人,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他们的劳动成果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繁华盛世,这激发了笔者此次的创作欲望[2]。
2.2 草图
在初步构思好后,为了展现石油工作者的真实工作环境,笔者回到家乡大庆,跟随父母去他们工作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天气情况开展了长达一周的户外素材拍摄,最终获得200 多张珍贵的影像资料作为画面的视觉来源,为笔者接下来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草稿阶段,笔者尝试将抽油机直观地代入画面来表现笔者眼中的石油工作者,但这种直观呈现的效果并不理想,欠缺艺术感。在几次修改后,笔者将抽油机的形象截取成四个部分,再进行重组,形成新的抽油机形象。第一幅截取三个同样的视角,不同频率的抽油机驴头及悬绳器部分,以抽油机驴头大面积的黑和悬绳线的搭配来表现抽油机的厚;第二幅截取的是抽油机的平衡轴部分,表现抽油机的工作原理;第三幅表现的是抽油机上升的状态,与第二幅形成力的平衡;第四部分是画面的核心部分主要由皮带轮曲柄平衡块构成;从四幅作品中选取第四幅作为画面的中心着重研究。此阶段笔者对截取的抽油机部分重新构图,进行了多次造型与重组,通过每一次的修改,笔者对画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设计好草稿的基础上,对画面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分析修改,将目光转回到大的空间关系问题上并做了一些调整。由于笔者想要营造的画面整体感很强,所以将画面上的轴承按黑白灰关系排好序并重新画了稿子。但是这四幅状态和笔者想表达的石油工人的艰辛在衔接上出现了问题,四幅都是金属质感,出现了语言重复的现象。经过筛选发现第四幅作品这个视角对笔者的意义更大,因为这个视角是笔者母亲平时作业时最熟悉的画面,最终选择第四幅作品作为创作内容,并呈现在本次研究中[3]。
2.3 定稿
确定初稿为抽油机主要轴承部分,在此阶段中出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正方形构图中如何表现抽油机的厚重感,抽油机的质感和标语的质感应该如何区分,亮度分布过于均匀呈现出来的效果不沉稳应该如何处理;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重新把主体部分加重,并增加了更多的灰侧面来丰富主体的厚重感,为了打破抽油机规律的平行线带来的视觉疲劳,笔者有意强调了抽油机机身上的圆形零件,让圆形零件与右侧转轮相呼应。在绘画转轮的过程中将转轮周围虚化,突出了抽油机转板上的自然风化痕迹和主轴承上的圆形零件的质感,提升了平定画面整体的协调感。在大庆风沙大的环境下,户外的工作尤其恶劣,在画面中表现出这种天气影响下抽油机的正常运转,来突出石油工作者的艰辛,因此背景整体刷上了一层灰色。画面中灰色调的天气和黑色主调的抽油机占了整幅画的百分之九十,因此白色在画面中显得尤为珍贵。抽油机机身的白色部分被设计在金属的反光和标语牌上,金属反光的亮度低于标语牌,以此来体现抽油机机身的前后层次关系。因为天气和距离原因远处的抽油机若隐若现,画面中抽油机大面积的黑和有秩序的灰色相呼应,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4]。
2.4 制版与印制
2.4.1 制版阶段
在选择版种的过程中,考虑到铜版画印痕易于表现金属感的艺术特性,与本次创作中的抽油机材质相契合,因此本次创作选用铜版画语言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颗粒飞尘的技法,能更加真实地表现抽油机的质感及机器的重量感。为了让抽油机厚重的艺术效果呈现出最佳的状态,本次创作选用55*55 的画幅,这也带来了很多难题,这次的尺寸是笔者做过的最大的尺寸,在制版时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笔者选择先做一块10*10 尺寸的试验版,用试验版来试验不同酸度腐蚀的深浅程度所呈现的画面效果。本次制作试验版技法,笔者想用大颗粒飞尘分层腐蚀的方式来表现抽油机的层次。在实验结束后印制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飞尘分层腐蚀下的抽油机显得略微单薄,所以决定先统一腐蚀一个最重的颜色再进行提亮,以此增加画面整体的厚重感[4]。
在正式版制作过程中,第一次飞尘将飞好的板子取出放在提前预热的烤版机上烤至松香变色,由于笔者的版子体积比较大,版面出现了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导致松香并没有完全融解,飞尘失败。第二次飞尘用刻针按压使版面完全贴于烤版机表面,等待松香整体均匀后取出放置在台面上等待温度冷却,再进行25 分钟腐蚀,试印出来的是一个不均匀的灰色。回顾整个飞尘的过程,发现问题出现在版子放在腐蚀液当中,长时间腐蚀导致腐蚀下来的铜屑沉淀在铜版表面,无法进行更深层地腐蚀。第三次腐蚀,在腐蚀过程中每隔4 分钟将版子打捞出来,用水将表面的腐蚀液清理干净,再重新放回腐蚀液中以免再次出现铜屑沉淀,导致腐蚀不均匀的情况。为了保证印出来的黑色深度是抽油机中最重的部分,腐蚀过后先将重度排好先后顺序,依次用胶带封锁住抽油机主体的形状,用砂纸打磨画面中天空的部分,此部分用800 目数的大面积刮擦,先着重刮擦抽油机身周围的天空部分,再打圈轻轻晕染远处天空的部分,从而产生雾蒙蒙的肌理效果,来表达天气环境。抽油机正面局部有斑驳的铁锈,此部分利用压勺的尖头部分进行提亮,又细细地做了铁锈的层次。到这一步,都在着重处理黑白灰层来塑造抽油机的形象,抽油机转轮的部分选择模仿法国画家修拉素描的画面朦胧感,用三棱刮刀在转轮部分用力按压版面上腐蚀不平的地方,对比抽油机正面上其他零件的重度又对此处进行多次反复轻刮,模糊转轮与皮带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旋转速度和环境的影响对抽油机所产生的岁月打磨的痕迹,体现“铁人精神”。考虑到最后印制的整体效果,在最后制作了一枚抽油机整体面貌的钢印,这枚钢印的作用是里程碑[5]。
2.4.2 正式印制
经过对比,笔者选择用最适合飞尘使用的康颂经典300g 纸来印制最后的成品。在油墨方面,笔者使用了多种品牌试印试验版,最终夏勃纳的黑色油墨呈现在画面中效果质感更好。在准备印制的时候,用机器将版面四边经过腐蚀留下的坑洼不平的痕迹打磨光滑,顺利进入正式印制阶段。此步骤使用刮板将墨刮在铜板表面,用最重颜色的纱布对版面整体进行打圈按压,这一步骤是为了让重颜色地方的墨更好地进入版面凹槽中,再用干净的纱布慢慢擦拭版面,使整个版面上墨均匀。再用雪梨纸轻轻地过一遍表面上的浮墨以达到最佳的存墨状态。最后用棉签把抽油机最亮的部分提亮,上墨完成。这一部分使用准备好的版画纸调好压力,盖上雪梨纸和毛毡进行印制,最终完成作品《辉煌》的印制[5]。
3 创作意义
石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交通工具的燃油,石油也是生活用品的重要原料,我们身边的无数生活用品都是用石油直接或间接生产出来的。大庆油田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城市也是笔者的故乡,此次的创作主题是石油幕后的故事,笔者的父母是石油工作者,随着成长笔者从他们口中了解这份工作的危险性和这份工作对于他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养家糊口,更多的是一种热爱和坚守,笔者带着这种思绪才发现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幕后工作者,例如科技研发人员等。他们都在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充足的保障,于是笔者想通过本次研究把观点表现在画面中,唤起更多人对于他们的关注,也是对从事石油工作的人员的致敬。
4 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让笔者对铜版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成稿到制板,每一步都使人受益匪浅。此次创作提高了笔者的艺术审美、独立思考能力,也锻炼了笔者面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本次创作启发笔者在画面中寻找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笔者用另一种方式去感受社会。本次创作也让笔者认识到了铜版飞尘的无限可能性,这也吸引笔者在接下来的创作学习中继续探索铜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