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产后常见问题与处置
2021-03-31武传芝
文/武传芝
(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
冬春时节,妊娠母羊陆续开始产羔,母羊难产、子宫脱出、产后无乳或少乳是最常见的三大问题。生产实践中,要采取相应措施巧妙应对,以提高母羊繁殖力和羔羊成活率。
1 母羊难产
难产也叫异常分娩,是母羊已到预产期,但分娩过程受到阻碍,羔羊不能顺利产出的过程。多因胎儿过大、胎位不正、母羊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造成,多见于初产母羊或者肥胖母羊。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极易引起羔羊死亡,甚至危及母羊生命安全。
1.1 母羊初配过早
母羊尚未达到体成熟即配种。
处置:母羊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生殖系统基本发育成熟,卵巢能正常排卵,开始具备繁殖后代的能力,并出现早期的性行为现象,称为性成熟。
母羊性成熟时身体发育仍未完全成熟,骨盆和产道仍较狭窄,不可在性成熟期即行配种,否则会影响母羊正常发育、分娩和种用价值。而体成熟是指母羊生长发育已经基本完成,在身体、形态等方面已经开始与成年羊接近,且体重已达其成年体重的70%以上。母羊的初配年龄一般在体成熟时才能进行。
母羊性成熟的早晚与羊的品种、年龄、遗传、营养、气候、个体发育等许多因素有关,早熟品种、炎热地区、饲养管理条件良好,都能促进性成熟的提早出现。母山羊的性成熟期多数在6~7月龄,但发育好的萨能奶山羊3~4月龄,中卫山羊5~6月龄,济宁青山羊3月龄,波尔山羊6月龄,雷州山羊4月龄,成都麻羊3~4月龄即有性行为,可达性成熟。
一般地,母山羊12~15月龄才能达到体成熟,而15~18月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60%~70%时初配最合适。如萨能奶山羊13~15月龄,体重42 kg;中卫山羊18月龄,体重20~25 kg;济宁青山羊5~6月龄,体重10 kg;雷州山羊11~12月龄,体重28 kg以上的母羊,方可初配。
我国目前饲养条件下,绵羊的初配年龄一般在1~1.5岁,但在草场资源或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地区,母绵羊的初配年龄往往还要推迟到1.5~2岁时才能进行。
1.2 父本、母本体型相差悬殊
为了提高后代羊的生长速度,需要进行品种杂交。选择父本时如果体型过大,与母本体型相差悬殊时就容易出现难产。
处置:通常情况下,选择杂交父本、母本时,父本的体重不宜超过母本体重的2倍。如果母羊种群体型普遍偏小,可选择一只体型适中的种公羊进行杂交,其后代羊的体型较母本会有所提高,然后再选择一只体型较大的父本与后代母本进行级进杂交,不但能提高后代羊群质量,还可避免母羊难产。
1.3 妊娠母羊过肥或过瘦
母羊妊娠期间饲料营养过剩,母羊过肥,羔羊初生重过大,容易造成母羊难产;而饲料品质差、营养不完善、喂量不足、有寄生虫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都可导致妊娠母羊体态瘦弱,体能差,分娩时子宫收缩无力,难产[1]。
处置:母羊配种前25~30 天进行驱虫,使用阿维菌素注射液0.2 mL/kg体重,皮下注射,间隔7 天重复驱虫1 次。
妊娠期间,要根据母羊膘情合理饲喂。妊娠前期3 个月,胎儿生长比较慢,需要的营养相对较少,只要按照空怀期的饲喂标准,足量供给优质青干草,适当补充少量混合精饲料即可满足需要;但到了妊娠后期2 个月,胎儿生长发育迅速,体重增加快,需要适当日粮提高营养水平,保证母羊有八成膘情。
1.4 母羊缺乏运动或年龄过大
母羊大多在秋季配种,妊娠期大部分处在冬季,受放牧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妊娠母羊只能舍饲圈养,缺少必要的运动,导致母羊肥胖,体质差。种种母羊使用年限过长,腹壁及子宫阵缩无力。
处置:母羊妊娠前期,要尽量放牧。妊娠中后期无法放牧时,要每天打开栏圈门口,把母羊赶到运动场上增加运动,多晒太阳;晴暖天气中午有阳光时,赶羊群去牧场放牧,增加运动量和光照时间,增强体质。
种羊利用年限一般是6~8 年,比较优秀的种用母羊可以利用到10 年,但以3~4岁繁殖利用性能最强。要根据情况,适时淘汰老龄母羊[2]。
1.5 胎位不正
妊娠母羊分娩时的正常胎位有两种,即正位(两前肢伸向产道,头夹在两前肢之间)和后位(两后肢悬蹄朝上,并拢伸向产道,羔羊身体左侧略朝上,面朝下)。这种情况下,羔羊都可顺产,无须助产。如果出现倒生、侧位生、横位生等情况,均属胎位不正,需要人工助产。
1.5.1 倒生
是指母羊产羔时,先下羔羊臀部和后肢。
处置:助产人员要顺着母羊努责和阵缩的规律,缓慢将胎儿重新送回母羊子宫内,让羔羊先露出两后肢,并尽量调整其悬蹄向上,然后一手抓住两后肢,另一手护住母羊的阴门,顺着母羊努责的力量,将羔羊慢慢的拉出来。
1.5.2 侧位生
分有前左右侧位和后左右侧位两种情况。
前左右侧位:胎儿的头向前伸,先下左肩或右肩。
处置:顺着母羊子宫阵缩和努责,缓慢将胎儿送回母羊子宫内,调整为正位,再顺产。
后左右侧位:胎儿的臀向前伸,先下左臀或右臀。
处置:顺着母羊子宫阵缩和努责,缓慢将胎儿送回母羊子宫内,调整为后位,再顺产。
1.5.3 横位生
在骨盆入口前缘,胎儿横在子宫内,其背部或腹部对着骨盆口。
处置:顺着母羊子宫阵缩和努责,缓慢将胎儿送回母羊子宫内。背部对着骨盆口时,前躯离骨盆口近,调整为正位;后躯离骨盆口近,调整为后位,而后拉出胎儿。腹部对着骨盆口时,四肢都可能进入产道,如后躯进入产道多,则推前腿,拉后腿,促使后位生;如前躯进入产道多,则推后腿,拉前腿和头,促使正位生。
1.6 产道狭窄
因妊娠母羊阴道和阴门狭窄、子宫颈扩张不全或狭窄、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大等可导致难产。
处置:母羊分娩努责和阵缩时,胎儿前肢或后肢使会阴明显凸出,而间歇期母羊会阴又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母羊阴道和阴门狭窄造成的难产。宜进行外阴切开术助产。术前,术者双手、母羊外阴周围彻底消毒,在阴唇右侧或左侧纵向切口,顺着母羊努责缓慢拉出胎儿,清理创口,缝合。
因母羊子宫颈扩张不全、子宫颈狭窄引起的难产,可在子宫颈开始扩张后,一次性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12 mL,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5~1.5 mL,缩宫素注射液20~50 IU。15 min后,把已经露出产道的部分推回阴道,抬高后躯,调整和校正胎儿产势,顺母羊努责拉出胎儿[3]。
母羊分娩时,子宫和产道能正常张开,但因骨盆狭窄,导致胎儿不能顺利产出时,可在母羊产道内灌入石蜡油300 mL,再用手调整胎儿产势。胎儿头部靠前时,可轮流拉动两个前腿,让头部先行通过,正位顺产姿势,再缓慢拉出;两后肢靠前时,调整为悬蹄朝上,使其呈后位顺产姿势,慢慢拉出。
对因胎儿过大引起的难产,在进行产道扩张、助产无效时,应施行截胎术或剖腹产。
2 子宫脱出
2.1 常见原因
2.1.1 年老体衰,营养缺乏导致的子宫脱出。经产母羊使用年限过长,体质衰弱;妊娠期内饲料单一、营养不良,又缺乏足够的运动,分娩过程中母羊用力努责、腹压增高时,发生子宫脱出。
2.1.2 多羔或胎儿体型过大导致的子宫脱出。母羊怀有双羔或多羔,胎儿体型过大,发生子宫脱出。
2.1.3 难产或助产不当引起子宫脱出。母羊难产,羊水不足,产道干燥,胎儿被子宫紧裹;助产方法不当,胎衣剥离后急拉硬拽,引起子宫脱出。
2.2 临床症状
母羊产羔后,子宫也同时或稍后娩出,垂脱在阴门外,呈椭圆形袋状物。如果时间较长,脱出的子宫水肿或血肿、淤血甚至坏死,黏膜干裂,往往黏附草屑、泥土、粪便等赃物。病羊频频努责,弓腰,腹痛,起卧不安。
2.3 处置
人工帮助整复。
2.3.1 操作前,操作者剪双手指甲并打磨光滑。
2.3.2 排空病羊直肠内蓄粪,防止整复过程中排出粪便污染子宫;病羊呈站立保定,并使后躯稍高,便于子宫整复回位。
2.3.3 去掉胎衣。用双手托住全脱的子宫体,由助手用0.1%高锰酸钾溶液将黏附在子宫体上的污物彻底冲洗干净,同时清洗外阴、尾根部位。子宫黏膜受损时,可撒布320万~480万IU注射用青霉素钠;肿胀严重时,可先用3%~5%明矾溶液反复清洗,以减轻肿胀,便于整复。
2.3.4 用无菌绷带将全脱出的子宫自下而上包裹起来,由助手托起。趁母羊子宫收缩、没有努责时,缓缓将脱出的子宫推送入阴道,同时松绑绷带,使其恢复原位,撒入160万IU注射用青霉素钠,肌注缩宫素注射液20~50 IU,促进子宫收缩。能站立的母羊可适量牵遛运动。
2.3.5 对无法整复的子宫脱出,价值较高的母羊可实施剖腹术,通过腹腔整复;对子宫脱出时间较长,并有严重损伤、感染甚至已经发生严重坏死,或整复后有引起全身感染的危险时,可直接将脱出的子宫切除。
2.3.6 术后,加强护理。同时,用中药补气升阳,加快恢复。用熟地、柴胡各10 g,党参、陈皮、当归、升麻各12 g,白术15 g,黄芪20 g,大枣4 枚,炙甘草10 g。水煎灌服,每天1 剂,连用3~5 天。
2.4 预防
2.4.1 淘汰种用价值不大的经产母羊。
2.4.2 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保证日粮充足营养但不过肥,膘情适当,加强运动。
2.4.3 对难产母羊,积极进行有效助产,操作过程谨慎、轻柔,不鲁莽、不粗暴。
3 产后无乳或少乳
3.1 常见原因
3.1.1 经产母羊年老体衰,运动不足,泌乳机能减退;青年母羊初配过早,乳腺发育尚不充分,影响产后泌乳;初产母羊泌乳系统特别是乳腺发育不充分或日粮营养水平偏低。
3.1.2 饲养管理的原因。如日粮搭配不合理,营养尤其是蛋白质、能量水平过高或过低,加上不能做到定时、定量饲喂,导致妊娠母羊过肥或过瘦,影响乳腺功能和激素分泌。
3.1.3 羔羊体质较差,无力拱乳,不能刺激母羊乳腺放乳。
3.1.4 母羊患有乳腺炎。妊娠母羊舍和产房环境不洁,地面潮湿,污秽,乳腺被感染而发炎。奶山羊挤乳技术不熟练,损伤了乳头、乳腺;或挤乳工具不卫生,使乳腺被感染而发病。母羊患口蹄疫、结核病、脓毒败血症等传染病时,也可伴发乳腺炎。
3.2 临床症状
母羊产后乳汁逐渐减少或直接无乳,乳房松软、缩小,羔羊吃乳次数增加,经常用头抵撞乳房,试图吃奶。
3.3 处置
3.3.1 初产母羊催乳。从产前2周开始人工按摩乳房,1~2次/天,每次30 min,促进并激活乳腺发育和泌乳。瘦弱的初产母羊,还可以喂给蒸熟的大豆,100 g/天左右,以提高泌乳量。
3.3.2 科学饲养泌乳母羊。因母羊过肥而导致的少乳或无乳,要适当降低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因日粮营养水平低、母羊过瘦,患有寄生虫病等慢性疾病导致的无乳或少乳,应先除去病因,调整日粮结构,适当延长放牧时间,在满足优质青粗饲料、供应的同时,适当补充优质精饲料,最好使用全价配合料,提高产奶性能。
体格正常的母羊,产羔季节的粗饲料以花生秧、优质青干草、微贮秸秆为主,适当补充全价混合精料。日粮中粗饲料占65%,全价混合精料占35%。全价混合精料配方:玉米50%、麦麸25%、饼粕类20%、食盐3%和骨粉2%。体重40 kg左右的泌乳母羊,每天喂给粗饲料1 kg,玉米青贮料3 kg,混合精料0.5 kg。
3.3.3 乳腺炎引起的无乳或少乳。分析乳腺炎发病原因,及时对因、对症治疗,并进行乳房擦洗、按摩,可用青霉素480 万IU、链霉素200 万IU,用蒸馏水20~40 mL稀释后,乳头消毒并挤出乳房内乳汁后,用乳头管针头通过乳头注入,每天2次。乳房封闭疗法时,可用青霉素320 万IU,0.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40~80 mL,用封闭针头在乳房基底部进针4~5 cm,分3~4 次缓慢注入,每2 天封闭1次,连续封闭3 次。严重病例,可根据病情采取强心补液、缓解酸中毒等对症治疗措施。
乳腺炎初期,每天用蒲公英100g,中期用鹿角霜40 g,后期用红花10 g、鹿角霜40 g,加水500 mL,煎熬到200 mL,候温分2次灌服,连用3~5 天[4]。
母羊乳腺炎初期可用冷敷,中后期则应用热敷;也可用10%鱼石酯酒精或10%鱼石脂软膏外敷,除化脓性和坏疽性乳腺炎外,外敷前可配合乳房按摩。
对乳房极度肿胀,发高热的全身性感染者,应及时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
3.3.4 诱导泌乳。小鱼、小虾熬汤拌全价混合精料饲喂母羊;中药王不留行、穿山甲、黄芪各9 g,当归、川芎、花粉、白芍、通草各6 g,甘草5 g,水煎,候温服用,每天1剂,连用3 天,可催乳。
3.4 预防
3.4.1 适时初配,初配不可过早。
3.4.2 奶山羊在每次挤奶前,都要用温热的毛巾将乳房及乳头擦洗干净并擦干;挤完奶后,用0.2%~0.3%氯胺T溶液或0.05%新洁尔灭浸泡或擦拭乳头。
3.4.3 加强羊圈卫生管理,清除圈舍内部污物,保持乳房清洁卫生;对病羊及时隔离治疗,单独挤乳;羊圈舍及周围环境要定期消毒;加强冬春季节防寒保暖,及时修缮圈舍,堵塞风洞,防止贼风。
3.4.4 奶山羊要定时挤奶,每天挤奶3次;对分娩前乳房过度肿胀的待产母羊、泌乳量特别高的产后母羊,可适当控制精饲料和多汁饲料给量,防止发生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