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2021-03-31李金岭

中国乳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臭味中兽医灌服

文/李金岭

(黑龙江职业学院第二校区)

奶牛消化不良性腹泻,是属于西医胃肠炎的范畴,而中兽医则认为是由于中气不足所引起的消化机能紊乱,脾胃不能正常腐熟水谷所致[1]。本文以一例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奶牛为例,介绍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

1 发病情况

2019 年初春,哈尔滨市双城区某奶牛养殖小区的一头3 岁荷斯坦奶牛,主诉该奶牛近几天经常出现拉稀现象,头几次灌点药就好了,但最近灌了药还是拉稀,不见好转。临床检查发现, 该病牛精神萎靡,体温达3 8.2 ℃,毛焦体瘦,持续排出酸臭味的稀粥状粪便,落地时不成盘并到处飞溅,有未消化的食糜混于粪便中,尾根和肛门都沾有稀粪,直肠内在排粪时似有空气进入,四肢乏力,耳角冰冷。采血进行实验室化验,白细胞总数正常。

2 诊断

经病史调查、临床检查及白细胞总数测定,诊断为奶牛消化不良性腹泻。

3 治疗

先禁食1 天, 并限制饮水。 应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 0 0 0 m L、5%碳酸氢钠注射 液5 0 0 m L , 一 次 静 脉 注射,每天1 次,连用3 天;同时应用中兽药“ 促反刍散”加减,每天灌服1 剂,5 天连用后痊愈。

中兽药“促反刍散”加减的组方及用量:党参5 0 g,黄芪5 0 g,白术4 0 g,榔片2 0 g,白扁豆4 0 g,山药3 0 g,陈皮3 0 g,甘草2 0 g,茯苓3 0 g,车前子4 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 剂,连用3 ~5 天。

4 讨论

4.1 病因是前胃机能紊乱后,胃内大量内容物不能及时消化与后送,使瘤胃内p H 值下降,产酸球菌不断增多,破坏了大量纤毛虫和微生物区系,酸类物质和毒素对胃肠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而引起炎症变化,出现重剧腹泻,明显脱水和自体中毒等症状[2]。

中兽医认为,奶牛因脾胃气虚,不能正常腐熟和运化水谷,而使胃肠内容物未经充分消化吸收即迅速排出体外;特别是奶牛在妊娠期,因胎儿挤压胃肠,导致其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更易引起本病。

4.2 诊断要点是病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四肢乏力,被毛不整,肠音高朗,持续排出粥状或稀薄水样呈酸臭味的粪便,落地四溅,尾根和肛门都沾有大量稀粪;鼻镜、耳和角根有冷感,严重者肌肉震颤发抖,尤其在精料加入后腹泻特别显著,奶量有所下降,严重腹泻的病牛,肛门内在排粪后有空气进入的感觉。

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大多发生在吃乳阶段且发病率较高,因为过食乳汁或食入了发热病牛的乳汁及酸度较高的乳汁等,导致消化紊乱,胀肚,排出酸臭味、泡沫状、干稀不均的粪便。病犊牛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下降或停止,四肢乏力,严重者卧地不起。

4.3 兽医临床上,西医认为,临床上凡出现腹泻的病例,即为胃肠道有炎症,治疗时必须给予胃肠消炎药;而中兽医认为,腹泻不一定均为胃肠道炎症所引起,在临床上有很多情况可能引起腹泻,可根据腹泻程度、粪便颜色、是否有特殊气味等加以区别[1]。消化不良性腹泻与胃肠道炎症的主要区别在于粪便呈稀薄水样,完谷不化,呈酸臭味,反刍稍有减少或接近正常,肠音及前胃蠕动稍增强,体温正常或偏低,特别是稍增加精料后腹泻尤其明显;本病主要是因为脾胃气虚,中气不足而不能腐熟水谷所致。因此中兽医在治疗本病时并不是以应用胃肠道消炎药为主,而重在补脾益气;故重用党参、黄芪、白术以补气,同时以茯苓、车前子以利水;用陈皮、榔片以理气健脾,并配合大量补液强心药。虽然没有应用大量的抗菌消炎的药物,仍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4.4 以恢复胃肠机能为主要治疗原则,以收敛、止泻、补液、纠酸、强心为辅。

对成年奶牛治疗,应内服矽碳银100 片,次硝酸铋100 片,土霉素3 0 片,麦芽粉1 0 0 g,陈皮末5 0 g,每天1 次,连用2~3 天。

中兽医则可用“促反刍散”加减进行治疗。

5%维生素C注射液6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1 500~2 000 mL,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 次,连用3~5 天。

1 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2 0 mL,肌内注射,每天1 次,连用2~3 天;5%碳酸氢钠注射液 500 mL,静脉注射,每天1 次,连用2~3 天。

用较平缓的健胃药对犊牛进行治疗,可应用酵母片20 片、胃蛋白酶20 g、链霉素1~2 g、麦芽粉20 g,1 次灌服,每天1~2次,连用2~3 天。对犊牛还可一次饮用多维葡萄糖粉5~10 g,每天3~4 次,连用3~5 天;心力衰竭的可肌内注射10%樟脑磺酸钠3~5 mL,每天1 次,连用2~3 天。

猜你喜欢

臭味中兽医灌服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一丝臭味
消除臭味
牛便秘可用中药治
羊咳嗽怎么治
牛腹胀急救三法
中医咋治牛便秘
好香好香的臭味
看20 16 年中医药纪事,议河南中兽医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