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美在椅子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31王泽东景海巧

西部皮革 2021年22期
关键词:椅子美的产品

王泽东,景海巧

(1.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301;2.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032)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椅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既要外观的美观,也要功能的舒适。这些要求使制作椅子的技术日趋人性化、科学化。因此,科学技术对椅子的设计具有重大影响。

1 技术美概述

1.1 技术与技术美

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方法、手段和活动的总和,是在人类历史过程中发展着的劳动技能、技巧、经验和知识,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及其规律的手段,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早在石器时代,祖先用简单天然的石头、兽骨、树木等材料通过刻、凿、刮、烧、削打造简单的工具时,技术就产生了。技术带给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人类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已成为人类进步、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我国从石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一直到信息时代,从中不难发现技术对时代更迭的引领作用。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曾说:“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同人类历史一道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古代的手工艺也好,现代的工程技术也好,都包括在内。”然而这里需要区分古代与现代的技术的本质。古代技术强调更多的是一种技艺,是前人在劳动活动中总结的经验与技巧,将这项技能世代相传,可称这项技术产生的美为“工艺美”。这种手工技术的美往往本身具有艺术性质,表达的是技师的个人情趣,作品贯穿着个人的情感,更具有人情味;现代的技术与科学接轨,它包括生产所用的工具、机器及发展阶段的知识,现代技术产生的美称为“技术美”。

“技术美”是自然科学在现代设计传达和机械化生产应用中呈现出来的美学因素,是工业时代诞生的概念,源于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和美学理念的动态演进。其发展过程是一个随人类科技的历史而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一种审美形态和科技水准而达到的技术表现,也是人类审美形态发展演变时在特定时期的自然表现[2]。特指设计中所推崇的技术而涉及的美学概念,以及对科技与生产痕迹在设计中的表现的追求。“科学技术”是技术美的内在灵魂。“技术美”是劳动者在物质生产和产品设计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与艺术手段,对客体进行加工所形成的审美形态,产品设计中的技术美是超越产品功能价值的一种人的生理和心理相和谐的愉悦体验。

1.2 技术美的特质

第一,社会性,技术美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运用艺术手段对物体进行加工所形成的审美形态,它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技术美在其形成方式、形成目的、审美活动、审美对象的形成中都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可分割。技术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技术产品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第二,功能性,即产品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产品在实体形态上最重要的属性便体现在满足人的精神与物质的功能需求方面。“功能决定形式,形式为功能服务”,功能性是产品技术美的首要决定因素;第三,造型性,现代物质条件优越,人们的审美逐步提高。造型独特、结构新奇、个性鲜明的产品饱含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似外界自然风光之美,它往往可以通过产品的造型形态来满足人们一种求新、求奇、求异的审美心理需求。首先,是形象性,现代椅子设计中往往带有工业工艺技术的烙印,常常为了产品的实用价值而丰富产品造型。其次,是新颖性,为迎合社会、市场的需要会不断涌现出新颖的产品;第四,整体性,要想牢牢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目光,生产产品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处理,其中包括产品的功能、质量、性能、材料、形态、外观、包装、商标等等,都变成能否使用户接受的一项严格的考核。产品中的技术美具有感染性,它所呈现的技术美因审美人群而异;第五,实践性,技术美的审美形式是大批量、多工种的互换式生产方式与理性化、定量化的工艺技术准确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形式上无不打上生产方式与工艺技术的烙印;第六,时代性,产品的变化是为了紧跟时代的需要,多样化的实用价值是这一时代性的需求。其形式不仅受到时代变迁的实用价值的制约,还打上了不断随时代变迁的新材料与工艺技术的烙印。

1.3 技术美的功能

首先,是升华功能,技术活动如果达到了美的层次,继而升华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优美的产品同时也是精致的艺术品,例如里特维德设计的红黄蓝椅与蒙德里安的《红·黄·蓝》;其次,是展示功能,人类在改变自然的过程中,逐步肯定技术美在现实中获得的成就,技术美使人们能够完成实施更为艰难繁杂的创造活动。例如新型材料的产生能够打破并重新定位物理界限,重新审视已有设计,创造出全新的产品。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还能有更多层出不穷的新创造;最后,是象征功能,技术美是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类学的深层蕴含。例如:陶瓷,古人在制作陶瓷器皿常常使用泥条盘筑法、轮制法等,现在陶瓷材料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如卫生洁具、工艺品、厨具、陶瓷3D 技术、航空领域等,无论是日用陶瓷、工业陶瓷还是特种陶瓷,创造成型方法因产品各异,如塑压成型法、高压铸模成型法、打磨抛光切割等机械加工,所呈现的技术表现着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水平。

1.4 技术美、功能美、形式美相统一

“艺中有技,艺不同技”,这句话完整诠释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技术上正确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但是一个美的产品在技术上一定是正确的。技术上的正确性构成了美的必要条件。技术是功能和形式之间的桥梁,技术的先进性一方面使得产品的功能得以完善,另一方面也使得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丰富。合理而又简洁的结构体现出的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使得设计内外皆修。技术不是只追求产品材质、结构上的丰富合理,而是一种手段,现在所说的“技术美”并不是单纯地炫耀技术,而是以功能为基础、以形式为表现,技术美才得以体现。总之,功能引导技术,技术完善功能;技术实现形态,形态展现技术。最终,三者实现有机统一。

2 技术美在椅子设计中的应用

自二十世纪中叶,为实现椅子功能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设计师们不断探索椅子制作技术方面的突破。寻找并利用新的技术、新的创造形式是他们设计中的共通点,目的是创建新的室内空间及家具设计的美学价值。这阶段出现许多新型的成型加工技术,首先,最为典型的是40 年代具有国际性突破进展的“可弯曲木材技术”。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采用这项技术于1952 年设计了“蚂蚁椅”,简约而不简单的造型、简洁又不失优雅的线条、新颖的造型,一问世便被一抢而空。Fritz Hansen 是全世界第一家以蒸汽技术进行弯曲加工的木质座椅。这项技术不仅能保持家具产品的坚固耐用,同时也使得产品造型百变,体态轻便。其次是塑料,作为一种可塑性极强的高分子材料,它在加热、加压下具有流动性,可以被塑制成任何形状,当外力取消或者冷却时变成固体,并保持其形态不变的特性[3]。丹麦设计师维诺·潘顿于1959 年设计的Panton 椅,至1967 年量产,其颜色变化多样,有黑、红、白、黄、蓝五款,是闻名世界的“潘顿儿童椅”。优美典雅的形态、自由流畅的曲线,采用强化玻璃纤维聚酯材料,浇铸工艺极为繁琐。它也是第一把采用单一材料一次性成型的坐具。这把“潘顿儿童椅”颠覆了现代主义的看法,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3 技术美给现代椅子设计带来的影响

3.1 设计风格方面

技术对现代椅子设计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装饰、造型和结构三个方面。首先在装饰方面,目前现代奢华风格的椅子设计依赖着稀有材料、金属镶嵌技术的成熟;其次在造型方面,各种材料弯曲技术的成熟,一部分简洁规矩的直线造型椅子也逐渐趋向于平滑的流线设计;最后在结构方面,塑料在椅子造型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基本可以实现任何的椅子结构形式。

3.2 视觉形式方面

造型与材料是影响椅子设计的重要因素。材料不同,其特性也不相同,不同的材料有与其相应的成型技术。正因为这些技术的支持,现代椅子的结构设计变得简单多样,在视觉上具有新奇性和完整性。如“木材热弯工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应用最广泛的成型技术,它将笔直的木材模压成型成流畅的曲线,让椅子成为行云流水般的实物,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这项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木质椅的直线造型,从而奠定了现代椅子造型的视觉形式。

3.3 美学价值方面

装饰、材料和技术是当代椅子设计美学的主要体现。在现代椅子设计中,装饰主要是为了满足当代人对椅子的外观视觉和文化方面的审美需求;材料的选用随人们的审美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技术为椅子的造型奠定基础,同时满足人们使用功能与视觉审美的需要。

综上,不同层面的审美需求主导着椅子整体审美的趋势。在新技术、新装饰和新材料的共同影响下,现代椅子的设计风格不断发生着新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给现代椅子提供了新造型、新设计、新结构和新功能。与此同时,为现代椅子设计拓展了新的视觉感受,变革了传统的椅子设计风格,改变了当代人们对椅子的审美价值观念,引领了未来椅子设计造型的新趋势,也为我们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猜你喜欢

椅子美的产品
不想当椅子
看不见的椅子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离家出走的椅子
椅子会摔跤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