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一体”横向平台下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2021-03-31吴晨露李正
吴晨露,李正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生产、科学技术在进一步分化的同时也展现出了高度综合同化的趋势,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兴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使得各学科间的边界感日趋模糊。艺术学科门类下的服装设计专业同样深受其他学科影响,它是集服装文化、设计、工艺、版型、营销、品牌广告等课程群于一体的课程体系。面料设计免不了与纺织工业相关联;色彩设计少不了借鉴视觉传达相关色彩体系构建;款式设计利用PS、AI、CAD 绘图软件、虚拟仿真软件等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手段;成衣设计相关品牌营销也不免涉及经济学、营销学知识……这些知识门类可总体归结为科学,服装设计培养要求与科学相连接,要求相关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科学思维。
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资讯唾手可得,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哲学观、宗教观也随着文化的交流融合,不经意间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服装设计自然而然也受到思想方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服装设计者设计创作一件服装作品时,既要有设计匠人扎实的技艺,更要有哲人思想、匠人精神,通过自己的专业思维能力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价值。
可见,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哲学观、宗教观的发展演变息息相关,迫切需要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研究,为服装设计人才提供相关体系及培养模式的平台。
1 “三度一体”横向平台理念
传统意义上的“三度一体”人才培养通常指的是从专业理论维度、专业实践维度加上多学科融合维度为一体的培养体系,主张大力拓展跨学科专业学生数量,目标在于培养出具备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这也是我国专业知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性增强,学科之间的边界感越来越趋于模糊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如犬牙交错般相互连接,架构成为越发密集而复杂的网状结构,而一些新兴学科及产业通常诞生于这些网格的节点[2]。基于跨学科交流的发展趋势,同时针对现阶段服装高校偏向专业化、学术化的特点,本文中的“三度一体”将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对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三度”细化为科学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哲学维度、宗教学维度,三者以并行、横向的模式通过服装及其相关学科融合串联进行研究,从而搭建出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艺术载体[3]。
新概念下的“三度一体”横向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平台相较于原有模式来说更为强调思想层面要求,即从相对宏观的角度,以服装为原点展开的发散式思维研究。通过集合一切适用于服装设计的思想、技能,将以往相对强调“形而下”理念的服装设计逐渐朝“形而上”与“形而下”兼备的目标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强调“新艺科”的开拓发展,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回应现实需求,才能真正助力科学技术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深化对服装设计领域科技应用、思想意识等的认识。
2 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架构“三度一体”横向平台的意义
新时代创新教育亟待加强,专业教育发展需立足高站位、宽视野,切实践行国家顶层设计,与政府中长期规划保持步调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当代发展背景下,对于高等教育、体系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无论是科学领域的研发竞争,还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渗透压力,都同样需要我们设计人引起重视。当前服装设计正处于教学目标模糊、培养标准同质化的发展瓶颈,且多数服装院校趋向于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一味注重对于学生服装工艺、服装裁剪等相关专业能力的要求。然而,服装设计教育作为建立在众多基础学科上的综合学科,集艺术性、科学性、经济性、生产性于一体,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协调作用。将多学科,特别是从科学、哲学、宗教学的角度进行服装学科载体的融合研究方式,更为符合新时代设计人才成长的规律[4]。
从科学层面来说,AI 人工智能、AR 虚拟技术、大数据和区块链等一系列科技应用已经渗透进艺术领域。近期最为典型且直观可见的便是疫情防控期间艺术产业深受影响,各种秀场、展演迁移至线上,数字化场景迅速发展起来。服装实体店开始积极推动线上营销模式,3D 试衣技术也逐渐成熟,无论是大众化的成衣设计秀场,还是高级定制路线的展示都纷纷搭建了适合自身的服装文化展览平台。在实体店受到重创的条件下,服装从业者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挽回了经济损失,推动服装市场持续迭代发展。从科学的角度搭建服装设计人才平台具备重要意义,它是维系服装产业恒久动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如何应对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科技创新时代必将影响设计未来的时代变革。
从哲学及宗教学层面来说,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服装产物。期间哲学思想领域诞生过许许多多流派,或互相借鉴、融会贯通,或彼此排斥、互不兼容。无论是对于文学、政治,还是艺术领域来说,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儒释道三家都是潜意识里对这些学科门类影响最为深远的。服装设计作为艺术学科的门类之一,设计创作出的服装产品所承载着的不仅是遮体蔽体等原始的物质需求,它发展至现代,更加强调出人们对于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出于个性的表达,抑或是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现国人底蕴的设计作品。而要想挖掘出具有中国智慧的服装产品,这就要求设计师们从美学与哲学思想精神的角度出发,对服装设计背后真正的文化精髓展开探索和讨论。通过对服装专业学生现状观察发现,其在设计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意识仍需提升,特别是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精神底蕴及元素的提取。根在传承,重在创新,应通过服装设计涵养家国情怀。
3 “三度一体”横向平台下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措施
针对这一平台的培养模式特征,笔者列举了组建培养机构、调整设置培养课程体系、转变培养方式、举办相关论坛这四项措施,进而阐述“三度一体”横向平台下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方法论研究,使该横向平台的运行更为立体化、具体化。
3.1 组建更多的跨学科研究与培养机构
以科学、哲学、宗教学的综合“大视野”人才培养作为专业理论研究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建立国内外服装设计培养合作研究机构,技术能力领先者与学术理论前沿者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对于该机构的设置应有明确定位,重点在于培养具有科学、哲学及宗教学综合思维,并能很好满足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做到以专业理论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以专业实践提升人才培养深度,以学科交叉拓宽人才培养维度,树立服装设计创造能力与专业技能兼具的培养目标,以此凸显“三度一体”横向平台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性、多元性。
3.2 科学调整培养方案与设置课程体系
“三度一体”横向平台理论下的课程体系,不是指简单地把科学技术、哲学观念、宗教观念嫁接到传统艺术专业,在这个过程中更应该推进教育理念转变与教学方式的迭代升级,实现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的源流相生。对于我国目前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趋势而言,应将具体文化传承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将具象的形象元素与抽象的精神元素进行区分抽离,实现服装设计元素提取过程中“形而上”路线与“形而下”路线双线并行的措施[5]。另一方面,对于借鉴国外服装设计院校细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授课理念,也可以将之融于“三度一体”横向平台教学模式,合理地设置到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课程内,用课程的形式来推动服装设计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确立“三度一体”的教学制度,培养过程实现合理规范,考核有据。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为例,中国服装高等院校——北京服装学院,其办学特色鲜明,以“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为人才培养特色。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奥运会、残奥会、青奥会、大运会、全运会、航空航天服饰等国家重大活动的设计项目来培养高水平服装设计人才,既追求设计思维的表达,又关注到了设计成果的落地,可将其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学习范例。
3.3 转变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式
若要制定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服装与服饰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则不能按部就班得延续原有服装院校只强调设计技能培训或学术探讨的教学模式。新时代背景下,应该更为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树立较为宏观的思维观念。院校可有效利用学院课堂式教育与相关事业企业单位的交流融合,更加强调服装人才的主观性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遵循服装设计教育和人才需求自身规律的教育改革方向[6]。一方面可发扬兴趣教学原则、审美教学原则、创新教学原则,另一方面也不能摒弃科学教学原则与实用教学原则。
3.4 举办各种类型和层次的跨学科论坛
以设计文化创新为导向筑牢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新高地,不仅需要从内加强服装人才的专业思维、专业能力培养,也需要向外与其他学科进行宣传、交流,跨学科论坛的举办则是一劳永逸的方式。2020 年江苏盛泽,举办了一场以“科技引领变革 艺术赋能时尚”为主题的中国设计峰会,期间各领域人士探讨了科技引领下时尚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从而肯定了科技对时尚表达元素、时尚流行趋势的形成与传播、时尚发展演进的周期,都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催生出服装设计新理念、新产品、新工艺及新系统,该论坛所探讨范围也恰好契合了“三度一体”横向平台的研究主旨,以“服装设计”为载体的跨学科、多视角论坛将会给服装产业、服装专业人才带来更多启发与思考。
4 结语
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中践行科学、哲学、宗教学三思维并行,实则是将知识理论线与文化伦理线相串联、双线同行。在服装设计创作中需要从多角度考虑设计行为与设计成果的实际后果,以此才能全面系统地设计出符合时代所要求、消费者所需求的服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