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旧材料在景观设计中再利用初探
2021-03-31孙翘楚
孙翘楚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59)
1 研究背景及定义
1.1 城市废旧材料的定义及必要性
城市废旧材料是指在城市建设中被浪费或被时代淘汰的材料,主要有生活性废料、生产性废旧材料以及废旧建筑及景观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置之不顾会占用城市空间,影响城市秩序及美观。对于废旧材料的传统处理方法通常是填埋或焚烧,这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从资源化角度看,城市废旧材料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或设计改造达到再次利用的目的。通过对废旧材料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再次利用,既可以节省景观设计的成本支出,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以使景观造型更为别致。因此,废旧材料的再应用在当前我国的可持续战略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1.2 相关研究背景
对于废旧资源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资源紧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的过快扩张所带来的弊端。从而出现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比如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提出的“循环经济”理论;1987 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阐述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目标为“用最少资源实现园林绿化最大综合效益”的“节约型园林建设理论”(仇保兴,2006)等[1]。这些相关理论的出现,客观证明了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利用废旧材料构建城市景观环境。
2 再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属于资源短缺型国家,在当下资源开发的速度远远不及资源消耗的速度。同时我国在景观设计中对于材料的使用通常以传统材料为主,近些年则开始追求一些新型材料,却仍然对城市废旧材料再利用缺乏意识。同时我国在景观设计中对于材料的使用通常以传统材料为主,虽然近些年开始尝试使用新型材料,但仍缺乏对城市废旧材料再利用意识。通过分析我国在景观设计中城市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并综合文献和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三点不足。
2.1 资源回收率较低
在我国,对于废旧材料的收集通常是较为低级的回收材料,且在一些没有全面推广垃圾分类的城市里,资源浪费严重,一些不易回收的可再生资源被误丢,更严重的是,一些建筑工业废料没有合理处理,会严重危害城市环境,从而危害市民的健康。
2.2 回收利用技术与手法落后
在一些大型城市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废弃物再利用的艺术化要求较高,这些非常依赖于设计师的审美水平及工匠的技艺。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景观用材与整体设计形式不和谐,材料无法融入整体环境中的情况。
2.3 过度依赖现有材料,缺乏对废旧材料再利用的意识
人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废旧材料一直给人一种破旧不堪、没有利用价值的印象。并且现代材料之丰富,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常规材料,缺乏对废旧材料的开发意识。同时,废旧材料的使用对工艺和成本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种高成本也使很多企业和施工单位不愿承受。
3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废旧材料的原则与策略
城市废旧材料的再次利用,首先要本着可持续的理念。在设计中,寻找新的思路,洞察废旧材料的生态属性(即通过对废旧材料的改造、设计加工及再利用,从而降低资源的消耗),文化属性(保留废旧材料在原场地的文化印记),社会属性(通过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宣传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并通过艺术化手段,巧妙体现废旧材料的三性[2]。具体在景观应用中有以下三点策略。
3.1 旧材新用,节约成本
废旧材料具有易得、廉价的优点,虽然废旧材料自身可能不具有完善的功能性,但可以在设计改造后拥有新的观赏功能。废旧材料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将观赏性和功能性结合,根据原场地情况、经济成本以及需求来考虑对其的开发和改造。在景观设计中,通过相对的营造技术,选择场地内外合适的废旧材料,从而降低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的成本。另外,废旧材料的新功能的持久性和隐形价值也需要被预估,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其成本节约的策略。
3.2 情景再现,文化传承
城市废弃物是一种对自然界万物更新的诠释,它本身就带有自然的气息。以艺术和生态的方式对废弃物进行改造,丰富景观设计的新思路,营造一个艺术与功能性、生态性并重的景观。设计师根据废旧材料的文化价值、功能特点及历史信息,通过新的设计手法,在内部寻找到一个新的联系,再结合场地信息,构成一个新的秩序。这种设计方式,是带有废旧材料在观赏者心中的记忆和功能的痕迹的,再加上设计师本身的艺术创造,可以引发景观设计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思想交流。人们已经习惯了废旧材料的破败,但当这种生活化的元素重构、重现,融入一个新的景观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新的秩序也给人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同时,对现有材料或者构筑物的保护、发展及再利用,也是一种可持续化的体现。
3.3 保留本体,艺术再造
废旧材料的改造,要保留一部分材料本身的元素。通过对城市废旧材料改造,给人一种时空的对比,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可以通过材料来展示不同的废旧物本身的历史故事,由此引发市民在情感上的认同感,同时让人更加了解城市的发展进程所带来的的物质消耗和对自然的干涉程度,继而重新审视自身的生活习惯与消费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文化宣传,也是传承城市记忆和宣传文化保护的有效途径。
4 废旧材料再利用的景观设计方法
对一个地区进行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实际的设计要素和景观材料中的。以下将从地形、道路、植物、水体、构筑物五个景观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废旧材料在其中的应用。
4.1 在景观地形设计中的应用
地形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对设计起到支配作用。景观设计中的所有要素都建立在地形的基础上,地形对空间起到隔断作用,对游人起到引导作用。废旧材料在地形的塑造上主要可以用于堆砌人工山体,设置挡土墙以及保护山体。另外,还可以将废旧材料分类归纳,运用填埋等方法构造一个生态绿色的区域。
古典园林会运用到堆山造景的手法,这首手法需要大量原材料堆砌雕琢,这个过程中材料的消耗量大,材料浪费也较严重。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可以收集原场地本有的废旧材料,通过对其一定程度的酸碱处理,就可以将其变为人工堆山造景的基础填充材料。
除了地形的堆砌处理以外,废旧材料还可以运用到景观的地形高差处理——挡土墙、山体护坡。比如在废旧轮胎中空位置填入土壤,进行植物种植,再使用金属块或木块增强轮胎的稳固性,使其可操作性更强。由于轮胎本身的造型可以设计出多种排列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的地形高差处理,制造出造型多变、充满趣味的景观挡土墙。钢筋石笼包容性较好,形式简单,完成速度快,处理废弃砖石、瓦块、木料段较为理想,同时能满足挡土墙的设计强度要求。将石料等材料分类,装入钢筋石笼中,形成重力式挡土墙。
4.2 在景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园路是风景园林中组织路线、引导游人的重要载体,同时还需满足功能使用和视觉功能。在景观建设中,道路铺装在景观造价中占比很高。同时,由于园林道路相比城市道路,承载力要求较低,可以低材高用,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所以使用废旧材料作为园路的修建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方式之一。
园林道路是由路基和路面构成,两部分共同承担车辆通行和人行的功能。其中,路面根据作用及层位的不同分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在景观设计中,在保证路面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将废弃玻璃片、建筑碎砖瓦、废旧橡胶材料等用于面材,将建筑废弃材料用于道牙、边沟以及路基填充材料。
以美国服装零售企业URBN 园区改造为例。总部园区的景观重塑以“材料循环利用”为主旨制定相关选材策略,选用项目场地上原有或经拆除的缝饰沥青、旧式混凝土、回收砖材、锈式金属、粗质地面铺装材料以及充足的拆卸剩余材料对这处高度工业化的景观区进行修复。通过将原场地内大量混凝土和沥青废弃材料与生态草沟网络结合,经过天然过滤,将雨水用于外墙绿植灌溉,使场地的透水性比原先高出约8 倍。
4.3 在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应用
废旧材料可以作为植物的容器,营造多元化应用植被。比如上文提到的废弃轮胎,轮胎中间空心部分,容易储存水分,从而防止水分的流失,可以作为一种景观植被的容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废旧材料所改造的景观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外观的,所以,在后期的维护中需要一定的成本输出。另外,一些有机的废旧材质(落叶,树枝等)经过技术再加工,还可以作为植物的基地或废料。使用废旧的报纸及粗砂制成的土壤过滤层可以有效地降解环境中的污水,从而达到保护土壤及植物根系的作用。
4.4 在景观水体设计中的应用
废旧材料在景观水体中的应用主要是作为水体的净化材料及驳岸材料。水体的净化材料可以完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系,雨污分流,雨水再利用,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在实践中,将常规材料进行杂质分离,提炼出一种新型材料“微孔陶“。这种材料可以通过在缝隙处种植植物,降低二次污染。此外,还可以用来调整水位,达到景观的美化。
废旧材料还可以作为驳岸材料,起到排水、防洪、保护岸壁的作用。比如内置沙土和烁石的废弃轮胎,可以通过与岸壁的加固,增强驳岸的稳固性。另外,在施工场地可以将就地取材的废弃木材二次加工,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持水土的效果。
4.5 在景观构筑物设计中的应用
构筑物是观赏者对景观最直观的视觉体验,同时也是景观主题、场地文化的体现。城市废旧材料在景观构筑物中的体现最为丰富,可以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加以改造,在改善外观体现美感的同时,注重构筑物的实用功能性,为整体空间带来视觉的引导性。
5 小结
当前,在我国大力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生态城市的时代背景下,材料的循环利用在生态建设中变得更为重要。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废旧材料,从公众方面分析,要提高人们的节约环保理念;从景观角度分析,需要建立完善的城市废旧材料回收再加工的产业链;从技术角度分析,要加强景观设计与材料学科之间的联系,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环保材料,达到资源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