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OHO 模式对服装设计的影响研究

2021-03-31吴文玉

西部皮革 2021年22期
关键词:办公居家服饰

吴文玉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1 SOHO 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SOHO 这一词汇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7 世纪末的英国,伦敦在SOHO 广场(Soho Square)周围建造了新的SOHO 区和街道网格以缓解伦敦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吸引了卡尔·马克思、培根、弗洛伊德等众多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众多艺术家工作室、独立设计师商店、各具特色的酒吧和咖啡馆也都汇集于此,成为时尚名人最喜爱的聚集地之一。

19 世纪60 年代,美国进入工业化时代,纽约SOHO 区成为纺织工业区。到19 世纪末,几乎整个SOHO 区都在用被弯曲、涂漆的铸铁建造仿大理石圆柱和拱形窗户,以模仿法国第二王朝的建筑风格。到了20 世纪,纺织厂逐渐撤出该地区,留下了许多纺织仓库。20 世纪30 年代,许多艺术家由于社会动荡选择前往纽约发展,SOHO 区低廉的租金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涌入将纺织仓库改造成工作室和住宅,且由于楼层较高,常被改造成上下两层,分别作为工作室和住宅[1]。这种改造方式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让艺术家同时兼顾了生活和工作,因此在SOHO 区盛行。20 世纪90 年代初,日本的住宅设计开始在住宅内放置独立的办公房间。在住都公团1993年的一份报告中,这个房间被命名为“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即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室。20 世纪80 年代,随着互联网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普及,居家办公已经初具规模,出现了Home office、Homebase 等词汇。当SOHO 这个词在日本被赋予“小办公室、在家办公”的意思后很快就出现在欧美的出版物中,1994 年围绕SOHO 展开的研究专著问世。以美国劳工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例,截至2015 年,24%的美国劳动力在家完成了部分甚至全部的工作。此外,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15 年1 月至3月期间,英国13.7%的就业人口长时间在家工作[2]。对于女性来说,SOHO 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方式,居家办公让女性在生活中既可以独立自主又可以兼顾家庭,美国女性企业董事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80%的小企业主没有将企业搬离家的计划。

九十年代开始,SOHO 在国内开始快速发展,当时国内房地产业方兴未艾,在非住宅用地方面,开发商已经意识到开发SOHO 商业住宅的潜力,其利润远高于以前的写字楼。以上海的SOHO 世纪广场和北京的“SOHO 现代城”为例,大部分楼盘都是以SOHO 生活模式的概念来营销的。但SOHO 实际进入的公众视野还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内企业纷纷选择让员工在家办公,由此展开。在疫情之后居家办公可能成为未来办公的主流方式之一,且得益于信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设计师、作家、教师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者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SOHO 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家不仅仅只是休憩起居之所,还是学习、工作、社交的场所,居家办公服饰也随之需要全面满足舒适、礼仪、美观等需求,实现一衣多穿的多功能转换。

2 SOHO 模式对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影响

2.1 SOHO 模式对建筑空间的要求

SOHO 模式是信息时代产生的建筑设计新观点,倡导家庭办公室的概念,它要求网络全面覆盖建筑的各个角落,以联网家庭空间为中心的建筑需要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SOHO 空间可以看作是城市多功能、多层次空间的解构。SOHO 建筑采用模糊方式界定空间,以保证同时具有多重功能,在客厅、餐厅、办公区之间安装了可移动的滑动隔断,保障业主居家办公的各种需求,让原本静止的生活空间产生意想不到的流动性,是SOHO 建筑的一大特点[3]。在现代生活中,家除了承担起居功能外还需要兼具家庭成员的精神活动空间,例如孩子的游戏空间和老人的活动空间等。随着办公功能的引入,新的内容也被添加到了家庭中。妥善处理可以使住宅兼顾居住和办公的双重功能,让不同的功能空间相互补充。

例如北京的SOHO 现代城,人们总是习惯于房子最开始设计的功能分区,在居住过程中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但SOHO 现代城带来了全新的空间形态概念,可以随时转变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空间变化。设计中最困难的部分是赋予它家和办公室的双重功能,而推拉活动隔断墙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办公空间和其他功能空间形成可分可合的关系,让住宅的公共部分成为一种围绕着起居、餐厅和办公三种功能流动的空间形式。

2.2 SOHO 模式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SOHO 模式对空间封闭与围合的灵活性提出了要求,由于工作时间和周期的灵活性,SOHO 家庭对空间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需求很高,居住空间需要随着工作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交往空间也因为社交需求被置于重要位置。基于以上几点,SOHO 的室内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家办公空间一体化。随着SOHO 模式中工作、起居和社交需求的一体化,生活空间将不再按照常规的功能进行规划,而是需要更加一体化和中性化。二是专业与温情融合。工作生活一体化之后,家成为SOHO 族生活的重心,但家庭毕竟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是人最温暖的港湾,所以在对室内进行设计时,不仅要体现出主人在工作上的专业性,也要注意对居家功能的人性化特征留出空间。三是住房需要与其他社会功能相适应,但不能破坏其最基本的居住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房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开始日常起居到后来餐厅功能的出现,现在宠物活动、健身、亲子活动等越来越多的需求也被引入,但所有的功能都应该以居住功能为基础。

3 SOHO 模式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思考

3.1 服装与建筑的关联性

3.1.1 服装与建筑都需要遵循人体工学原理

服装与建筑的设计皆以人和环境为中心。服装与建筑设计共同聚焦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旨在解决人体与环境、人体与外界事物的适应性和相容性。凭借一系列基于人体研究的最佳活动范围尺寸,为人们提供解决方案以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人们每天在室内的活动无不体现着人体工学的作用。在黑格尔的“行走的建筑”中,服装实际上具有与建筑同样重要的人体工程学机能,要把握具有不同特点和功能的服装,其内外尺寸必须能够适应人类活动的需要。

3.1.2 服装与建筑都对结构、工艺有依赖性

服装结构注重外廓形和内廓形的设计。服装的外轮廓指服装外部造型剪影,作为服装的整体造型,是服装设计的基础。服装的外形轮廓决定着服装的整体印象,同时它也体现着服装的历史风格的变迁[4]。服装的内轮廓属于局部造型范畴,包括服装外轮廓以内的零件和装饰物的边缘形状和内部结构形状。

结构是建筑的骨骼,其承重能力决定着建筑的造型和空间等内容。在关注结构时,除了要注意它的可靠性,还有它的形态也很重要,没有结构就没有造型和空间。服装与建筑的艺术效果与其他环境物体形成立体关系,区别在于建筑的造型,大可以巍然屹立,小可以自成一派,而服装的造型必须内外相配,上下搭配,大小依据人体条件而决定。

3.1.3 服装与建筑艺术的审美特质相近

当然,服装与建筑也可以作为纯粹的艺术品,审美对象对作品的结构形式、材质和色彩等方面做出主观判断。但由于上述服装与建筑的实用功能性,服装与建筑物的检查通常是基于用户正在穿着或身在其中的假设进行的,因此艺术形式本身和使用过程的双重结合对于服装与建筑的审美来说缺一不可。

3.2 SOHO 模式在服装设计中的实践研究意义

3.2.1 营造工作氛围

居家办公环境比较自由缺乏监督,容易产生惰性,因此自我管理能力成了SOHO 一族惟一的约束力;其次,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好不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总是被生活琐事干扰,缺乏办公氛围与动力。服饰不仅表现了穿着者外在的形象气质,也影响着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居家办公时穿着合适的服饰往往能给予人心理暗示,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2.2 提升资源利用率

对居家办公服饰的研究可以提高服饰的利用率。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中,人们需要在上班期间穿着与工作场景相匹配的职业装以体现专业精神,这类服饰往往对身体的束缚感较强,长时间穿着容易产生不适感,下班回到家后人们往往会换上舒适便捷的家居服。居家办公服饰的研发让人们在穿着舒适的前提下也不失礼仪和美观,实现服饰的多功能转换,提升利用率,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伤害。

3.2.3 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传统工作环境往往对着装有着较为严格的规范,人们的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居家办公模式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设计风格上,运用更多个性化的审美元素和与家居装修风格相似的设计手法,可以使业主独特的居家风格和品味得到更好的体现。

3.2.4 减少通勤时间

居家办公模式的出现使人们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妆容和着装上,也节省了公司到家之间通勤的繁琐,可以将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并利用碎片化时间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3.3 SOHO 模式下服饰的设计原则

3.3.1 多义性

服饰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服饰在同一时间段可以有不同穿着形态;另一方面服饰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以多种方式穿着。SOHO 族同时兼顾生活与工作的模式使其穿着的居家办公服饰必须具有多功能转换的特点,不仅需要满足日常起居需求还要增添工作、社交等功能,同时也不能过于通勤让身体产生束缚感,在生活和工作两种状态下都要达到平衡。有时甚至需要在简单的调换搭配后就给人以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满足一衣多穿的要求。

3.3.2 舒适性

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是SOHO 族的生活目标,在服饰方面,舒适性主要体现在适应季节变化的亲肤面料、协调的色彩和没有束缚感的结构。在设计风格上,与普通家居服相比,可以更注重款式细节和装饰,以使得居家办公服饰更加华丽正式,也可以运用更多个性化的审美元素和与家居装修风格相似的设计手法,以体现业主独特的居家风格和品味。设计时,在保证舒适的基础上可以少量借鉴正装和晚装的设计元素,使用明亮且突出质感的面料和刺绣、折叠、褶皱等精致的细节设计能展现端庄优雅之感,但不宜过于庄重严肃。

3.3.3 个性化

服饰的个性化取决于年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工作性质、性格差异和生活经验,且因为是以家庭为基础,在体现个性差异方面最为明显。处于公共场所时,人的个性差异被公共性所掩盖,但居住空间则是私人化的特殊空间,它是充分体现主人的性格,爱好、情趣、文化、经济收入、工作性质的个人化空间,不受其他人的意识所影响。

猜你喜欢

办公居家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雪人的服饰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U-CUBE共享办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