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连续墙施工技术运用
2021-03-31刘刚林谭蜀川
刘刚林 谭蜀川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重庆 400000)
1 连续墙施工技术概述
1.1 技术定义
连续墙施工时,需要借助机械设备在指定位置中开挖槽段,在槽段两壁表面均匀涂抹泥浆起到护壁效果。在槽段中放入钢筋笼、浇筑适量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硬化后,通过接头管将相邻墙段连接而成,形成具有良好承载性能,起到承重挡土、截水防漏作用的墙体结构,这一施工过程为连续墙施工。
1.2 技术优势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扰动、噪音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这也是我国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全方位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切实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连续墙施工技术的运用优势包括:①环境影响系数低。在传统施工模式下,往往会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噪音污染、振动影响等。在运用连续墙施工技术时,可以将所产生噪声、振动频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减小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城市建筑工程中展露出广阔应用前景;②适用范围广。连续墙施工技术对现场地基条件要求较为宽泛,被运用于不同地基类型的建筑工程中,技术适用范围广阔。同时,在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施工占地面积较小,不会对其他施工活动的开展造成限制影响。
1.3 技术运用标准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掌握连续墙施工技术的运用标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采取这项技术,科学制定技术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技术应用作用,预防各类技术问题的出现。例如,连续墙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分布在软弱冲积层、岩石层、沙砾层、中等硬度土层的建筑工程中。而在工程存在软土地基、现场周边区域密集分布建筑物等问题时,技术人员需要对连续墙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尽量减小这类因素对连续墙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
2 建筑工程中连续墙施工技术要点及运用
2.1 施工准备
为保证所制定连续墙施工方案合理可行、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合,预防各类施工问题的出现,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①开展施工现场地质勘查工作,掌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收集工程相关信息,如现场平面结构、地质条件、地层分布情况、地下水流速等。在其基础上,科学制定连续墙施工方案与现场组织计划,包括划定连续墙施工区域、规划材料设备现场运输线路、清除现场地层中障碍物;②将技术方案、所绘制施工图纸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论证,方案内容与现场情况对照分析、重点检查图纸是否存在缺项漏项问题。在方案审核通过后,开展技术交底工作;③测量人员根据图纸在现场开展施工测量作业,如标记各处孔位的位置;配置各类机械设备,如BG25 型号旋挖钻机;④在入场环节,对机械设备与各类施工材料的外观质量、规格参数、相关资料文件进行核对,随机抽取少量材料进行检测,保证材料质量和性能符合施工要求。
2.2 修筑导墙
在连续墙施工中,可以将导墙视作为挡土墙体,以此来起到稳定地下泥浆、提供连续墙施工基础的施工作用。在修筑导墙环节中,施工人员沿导墙纵向设置若干数量的支撑件,保持相邻支撑间隔距离相同,确保所修建导墙结构稳定,预防墙体变形问题出现,为后续钢筋笼放置作业的开展提供便利。定期对轴线、导墙垂直度等参数进行测量校正,将参数偏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例如,保持连续墙轴线与导墙中心线二者处于重合状态,将偏差值控制在5mm以内;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设备在导墙施工区域停留、驶过。同时,在导墙内侧区域中以梅花形设置若干数量的支撑体。在导墙填土过程中,施工人员对所配置回填土质量进行检查,筛除回填土中混入的杂土,严格控制回填土量,要求导墙内侧与外侧区域保持稳定的土体压力平衡状态。
2.3 泥浆制备
在泥浆制备环节,为提高泥浆质量控制力度、避免出现材料浪费问题,需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技术人员在已知工程信息、施工方案基础上,合理制定泥浆材料的储备量。如若泥浆储备量过大或过小,将出现施工滞后、材料浪费等问题。目前来看,在多数建筑工程中,企业普遍选择将泥浆储备量设定为1d~2d用量,在泥浆池中设置若干数量格子,不同格子内所储存泥浆实时用途存在差异。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企业选择配置3个泥浆池格子,不同格子中所储存泥浆分别用于制备、过滤及沉淀。在泥浆制备完毕、使用前,对泥浆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将检测报告与材料使用标准对照分析,禁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泥浆。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需要调整连续墙施工顺序,或是在现场搭建临时性的遮雨棚、修建排水设施,减小气候条件对泥浆性能发挥造成的影响。在输送泥浆时,根据施工情况对泥浆比重加以适当调整,避免泥浆稠度不足而出现塌孔问题。
2.4 开挖槽体
挖槽时可以选择采取机械开挖、人工开挖组合方式,临近槽体开挖标高时,由机械开挖模式切换至人工开挖。既可以提高槽体开挖作业效率,也可以预防槽体超挖、欠挖问题的出现,保证挖槽精度。工作人员提前对槽体位置进行测量、标记,交替开展三抓成槽、单抓成槽作业。在挖槽完毕后,清除槽内分布的各类杂质,避免在后续注浆环节对泥浆造成污染。对最终挖开形成的槽体规格尺寸、位置、垂直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如若参数偏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即可开展后续清底换浆等施工作业。如若槽体开挖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需要开展返工作业。
2.5 清底换浆
在槽体开挖完毕、确定质量达标后,施工人员需要全面清除槽体残留的各类杂质与沉渣,将剩余沉渣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随后,准备适量泥浆材料,避免在后续清底换浆环节出现泥浆余量不足、施工滞后问题;尽量一次性完成换浆作业。
2.6 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吊装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机械设备,明确吊机、吊具规格型号与性能指标要求,根据钢筋笼造型结构与自重量来设置若干吊点。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选择采取双机抬吊方式开展钢筋笼吊装作业,副吊设定为4点起吊模式、主吊设定为6点起吊模式,并在焊点部位加设钢筋,避免在钢筋笼吊装过程中出现吊点断裂、钢筋笼倾斜坠落等工程事故;对钢筋材料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清除钢筋表面残留锈迹、均匀涂刷防腐涂层,对钢筋开展下料、绑扎作业。随后,对所制作钢筋笼规格尺寸、造型结构进行检查,确定结构尺寸无误、不存在焊接裂纹等质量缺陷问题后,即可将钢筋笼投入使用;组织开展钢筋笼试吊作业,将钢筋笼起吊至地面上方0.5m处,根据试吊情况来调整吊装方案,如增加吊点数量、调整吊点位置等等。确定各台设备保持协调配合状态、钢筋笼起吊平稳、倾斜度在安全范围内后,再开展后续钢筋笼吊装作业;将钢筋笼吊装至安装位置上方后,停止吊机,待钢筋笼恢复稳定后,缓慢下放钢筋笼。随后,对钢筋笼放置位置进行测量校正。
2.7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环节,检测混凝土材料的坍塌度,混凝土坍塌度不达标或出现离析现象,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退场处理,重新搅拌混凝土。如果混凝土浇筑量较小时,尽量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在浇筑过程中,禁止施工人员违规在混凝土中加水。根据混凝土浇筑量等参数,合理设置混凝土导管埋深度,在多数建筑工程中,普遍选择将导管埋深度设定在2m~4m区间范围内,将混凝土浇筑高度控制在2m以内,在必要情况下选择配置串筒等装置,避免所浇筑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为避免所灌注混凝土中混入泥浆,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导管中提前设置管塞。如此,在后续混凝土浇筑环节,管塞受到混凝土压力被挤出。同步开展施工监测作业,重点监测混凝土灌注高度、实时灌注量。在混凝土溢出后,即可停止混凝土浇筑作业。并对溢出泥浆进行收集、倒入沉淀池中。
2.8 接头管处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受到工艺限制,连续墙结构往往由若干数量墙段相互拼接组合形成,墙段拼缝区域是墙体结构的薄弱环节,如若墙段拼缝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将对连续墙的防渗、挡土承重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开展墙段接头处理作业,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人员在各槽段的端头部位中插入适当直径钢管。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且混凝土初凝后,施工人员再将所插入钢管从槽段端部中缓慢拔出,将槽段端部处理为半凹榫状接状,或是在必要情况下设置刚性接头,如此,即可将相邻槽段墙段有效拼接形成整体性的墙体结构。
在接头管处理环节,应注重在混凝土初凝后,施工人员需要对所插入接头管进行活动处理,将接头管方向调整至朝上方向,定期对接头管进行活动调整,缓慢将接头管上提至预定高度。在混凝土凝固4h~5h后,即可开展接头管拔出作业,并在混凝土凝固8h以内完成接头管拔出作业,具体时间要求视混凝土凝固情况而定。
3 结语
在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水平、减小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推动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需要提高连续墙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与运用力度,掌握技术操作要点,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质量,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