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设计入门》课程教改策略研究
2021-03-31刘兆文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刘兆文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建筑师助手。所以学生岗位技能培养是重点。从当前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建筑设计入门》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规范性表达、培养学生的制图与识图能力,是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
1 《建筑设计入门》课程
《建筑设计入门》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实现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一二年级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为后期专业课程的教学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1]。《建筑设计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和建筑设计行业规范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学会规范表达自己,学会制图和识图,掌握建筑设计的阶段划分,了解建筑设计全过程,掌握基本建筑设计方法,学会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同时,高职院校要求学生通过《建筑设计入门》学习之后要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小方案设计。
2 高职课程教改目标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岗位技能的培训。高职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根本,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改革。对建筑设计专业来说,要重视学生建筑设计知识的学习,以建筑行业不同岗位技能需求为根本,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目标岗位实践技能需求,重视因岗施教与工学结合等的实施;二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市场对建筑设计的个性化与特色化等需求不断增多。因此创新能力培养成为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对建筑设计人员来说,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筑设计入门》课程教学上,学校也要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社会提供发展型、技能型人才。
3 《建筑设计入门》课程教改策略
3.1 将工匠精神和课程内容融合
《建筑设计入门》是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设计时,既要重视建筑设计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情怀等的培养,将智慧工匠精神有针对性地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建筑设计入门》的日常学习中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当前高职《建筑设计入门》课程内容设置的一个主要弊端是忽视了智慧工匠精神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遵守行为准则和学习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建筑设计入门》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重视学生人文知识的教学。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本科院校教育,它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的人文知识学习相对较少。但是人文知识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是智慧工匠精神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建筑设计入门》课程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
3.2 注重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在《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高职学生往往要学习大量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说”与“做”的能力,同时这样也为学习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21世纪是人才的社会,要求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实力,其中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在《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上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术语,学会说“专业的话”,学习建筑设计的相关制度与规则,要有理解别人以及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的知识可能暂时用不到,不能及时体现它的价值,但是时间的积累,学与没学、学的认真与不认真,会使学生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悬殊很大。如果《建筑设计入门》课程学的不好,会降低学生就业几率。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可以学习一些资格考试的课程,力争增加自己就业的成功率。这样一旦拿到资格证书,那么作为毕业生就业就多了几分胜算,同时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
此外,对《建筑设计入门》这门课程来说,实践教学过程也同样重要,它不是传单的技术上的传授,而是一种实践参与中的不断体会、感受和努力。所以,《建筑设计入门》在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不但要重视专业技术的学习还要重视学习经验的积累。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特殊性较强。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重视专业的特殊性,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课程,通过多样化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对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的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客观和主观方面接受培训和教育。
3.3 设置更为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
《建筑设计入门》课程教改还要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另外,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学生的就业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引导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正确认识实践能力,培养其适应能力、群体效果等就业能力。当前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理解的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片面地认为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资格证书多的就会实践能力强。这种观点与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其实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实践能力时,高职建筑设计专业有必要首先纠正学生在认识实践能力上的误区。
增强实践教学,将适应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同时要将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贯彻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制定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将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一方面,对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行为予以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对教师学习新技术并运用理论知识有很大益处。比如专业教师可以将其在生产第一线了解到的东西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加强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借助学校现有的实践基地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学校的实习实践基地学习,有利于教学,并且极大地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3.4 鼓励校企合作
大多数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的家庭,他们通过接受职业教育习得一技之长,并能获得相应工作,这对于建筑设计专业学生个人就业和帮助家庭改变命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正因为每一名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都要面临从“准职业人”到步入社会劳动的“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所以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城市化进程加速影响,全国各地的建筑工程规模也总量也不断增长,我国建筑行业开始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这也必须提高了建筑企业对建筑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建筑设计入门》课程教改中,高职学院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国务学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明确提出,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工作中去,改变传统职业学校以课堂和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中一直所鼓励的。校企合作就是要以企业实践工作为导向,结合市场人才实际需求培养高技能、高专业、高素质等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过,受各种条件限制,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以校内培养为主,校企合作模式难以真正推广,职业教育中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也难以实施,企业很难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中来,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在校学生也很难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实践生产中去。双方之间的合作实践课程往往也以简单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任务为主。
4 结语
《建筑设计入门》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对后期学生建筑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