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标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3-31唐晓燕
文/唐晓燕
招标采购方式已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采购活动的基本方式,招标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如何设置招标管理机构、规范招标流程、提高招标效能,是关系到企业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通过明确国有企业招标管理模式的目的及意义,分析当前企业招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探索并合理选择招标采购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企业招标采购质效。
一、企业招标管理模式的目的及意义
1.优化招标管理模式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采购领域政策法规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日常采购量巨大,采购内容涉及工程、设备物资及服务等,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并制定企业自己的招标管理制度,是保证招标工作正常进行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招标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要保证招标工作规范有序,确保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就需要企业深入研究制定相关制度体系,切实防止和堵塞采购过程中存在的漏洞,避免国有企业资产和权益流失。
2.优化招标管理模式是企业规范采购行为的重要课题
招标采购是政策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设计和制定科学完善的程序和流程,才能使招标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国有企业应从如何完善企业的招标管理制度、如何健全企业的招标组织机构、如何规范招标程序和工作流程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3.优化招标管理模式是企业降低采购成本、优选供应商的有效途径
降低采购成本与优选供应商之间往往存在矛盾,招标人在采购时必须兼顾二者,使之达到相对平衡。科学合理的招标模式就是要实现采购物品价格低廉、质量良好,使投标人既能提供良好产品或服务,又能做到合理低价;既要实现投标人之间充分的良性竞标,又要防止低价恶意竞标,这是研究探索招标管理模式的主要课题之一,也是科学合理的招标模式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二、企业在招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标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一些企业招标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人员对招标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招标工作的组织、监督、责任落实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位现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对招标管理制度建设不重视,制定的制度不严密、管理职责不清晰、工作程序不明确、业务流程不清晰、缺乏可操作性;组织机构不健全,有的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使招标工作变成了单位或部门的辅助性工作。
2.招标程序不规范
一是招标方案的制定及招标文件的编制不规范。对标段的划分、投标人的资格要求、招标公告的发布、评标办法及评分标准、定标原则等方面存在不符合招标投标法的现象,致使评标过程出现混乱。
二是招标方式的采用不规范。对应该招标的项目采用非招标方式、对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采用邀请招标或其他方式,或不合理地将某些潜在投标人排除在外。
三是评标委员会(小组)的组成不规范。有的评标专家不是按规定随机抽取,而是人为指定;内外专家的比例并未按规定组成;不同程度地存在评标专家的人数、专业构成等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
四是人为干预招标工作。存在个别管理人员干预招标工作的情况,甚至存在虚假招标、暗箱操作等极端情况,个别投标人之间也存在围标串标、恶意竞标等情况。
3.招标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招标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的招标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兼职,即使有专职,也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企业的招标管理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新上岗的人员处于边学边干的状态,对招标管理的制度、规则、程序等不熟悉,在具体工作中难免出现差错,直接影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企业招标管理模式的探索
1.招标中心模式
企业成立招投标领导小组,下设“招标中心”,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招标工作。招标中心具有招标管理和招标代理机构的双重职能。在招标管理职能方面,执行国家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招标投标管理制度;拟订招标投标办法实施细则等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汇总、预审年度招标采购计划,并向招标领导小组报告年度招标采购计划;负责投标人信息库的建立和动态管理;会同党委组织部门建立评标专家库。在招标代理机构职能方面,招标中心负责组织实施集中招标,具体负责受理招标申请,组织制作招标项目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发布资格预审公告(资格预审邀请函)、招标公告(投标邀请函),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组织开标、评标、定标;负责招标投标活动的对外联络及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负责招标投标项目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2.招标管理办公室(业务主管部门)模式
企业设招投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招标管理办公室,招标办公室负责处理招标日常业务,监督各项目建设单位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建立评标专家库以及评标专家的管理考核;审批招标计划;投标人资格设定、评标专家抽取等工作。招标工作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组织完成,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也可自行组织招标。
3.《集中采购管理工作指引》模式
企业设立采购管理委员会,作为采购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下设集中采购中心,全面负责采购的全过程管理,在实施招标项目时设立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工作。采购中心全面负责采购的全过程管理,制定《集中采购管理工作指引》,对采购活动实行程序化、标准化管理,对企业所涉及的常规性项目的招标流程进行规范、固化,以提高招标的工作效率。采购中心下设置采购管理、设备物资管理、信息管理、采购监督管理等专业部门,负责开展具体工作。
四、关于三种招标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三种招标管理模式的共同点
一是管理机构完善。均在集团层面成立招投标管理的最高领导组织,由集团正、副职领导任小组组长和成员;设有招标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招投标管理工作;设立监管机构,负责招投标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招投标工作依法合规。
二是统一管理部署。招投标管理工作由招投标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按照国家招投标相关法规制定本单位的招投标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三是注重管理细节。设置招投标限额,限额以上的采购活动必须实施招标;招标结果最终由招投标领导小组会议确定;建立评标专家库和供应商信息库,由招标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2.三种模式的特点
一是“招标中心”模式具有双重职能。该模式具有招标管理和招标代理机构的双重职能。在企业招标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招标办公室具体负责招标全过程的业务,没有中介机构这个环节,衔接界面少,管理路径短,对标的要求的理解更充分、更全面,工作效率高,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的招标资源优势,提高招标工作的效果。
二是招标管理办公室(业务主管部门)模式注重监管。招投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招投标的过程监管,招标项目的实施由项目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组织完成。这种模式将招标管理与招标操作分开实施,企业履行管理职责,招标代理机构负责招标操作,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机构和人去做,减少了企业管理人员对招标工作不必要的干预,强化了招标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企业内部也相对减少了招标管理人员,可以达到精简工作机构、强化专业化管理的效果。
三是《集中采购管理工作指引》模式程序简化效率高。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一站式”管理,将管理和操作合二为一,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自行组织招标工作,不需要中介机构代理,程序简化,工作效率较高。但对企业招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这种模式更适合采购业务量大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