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动画艺术的多维创作

2021-03-31郑越洋

西部皮革 2021年4期
关键词:媒介动画融合

郑越洋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尼葛洛·庞帝曾认为“传播和通讯技术将会结合在一起”,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萌生出了媒介融合[1],他在其畅销的著书:Being Digital(数位革命,1995年)中提出了他的知名推测:互动世界、娱乐世界、资讯世界终将合而为一。我国部分专业人士认为,媒介融合主要是功能以及内容的统一,并且数字传播技术在媒介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动画片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特殊类型,和其他电影的最大差别在于:拍摄对象不是生命体,而是通过艺术手段制作的假想性形象[2]。这也说明了动画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突出的艺术类型。在最近几年中,媒体技术呈直线式发展,跨界交流形式得到了较大改进,动画艺术也得以创新,逐渐趋于多元化。当前,各种媒介相融合,在此影响下,动画艺术充分发挥出其包容性的特点,持续呈现出创新理念,打破了传统规定的限制,在多个领域“游走”,试图探索新的可能[3]。

1 动画观念的消融与重塑

从根本上出发来讲,媒介融合是不同形态、边界的消除,外在形式以及相关内容的结合,信息表现属于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4]在开放包容的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动画观念边界的消融与观念重塑,是传统动画思维的解放,是对动画艺术的探索,将为其拓展更大的可能性空间。

1.1 消融:动画展现的设计演变与外部空间位移

在很多年前,阿尔达米拉洞窟的壁画中出现了重复的野牛脚图案,展现了运动的连续分解状态,还有我国古代的走马灯都表现出人类对动态图像的捕捉和表达的欲望。继17世纪阿塔纳斯·柯雪设计的“魔术幻灯”之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和我国皮影戏相类似的“活动影像”,放映期间需要在场内播放音乐,以此来起到伴奏的作用。屏幕演变为承载动画艺术的载体。动画的持续发展,充分体现出了人类对表现以及时间的掌握[5]。

在最近几年中,播放媒介持续发展,动画艺术家们放映动画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平面投射。冯梦波的《Q3D》装置多媒体作品,首次使用3D液晶快门眼镜和真实的鱼缸,把《Q4U》中的打斗镜头和热带鱼群融合在一起,混淆了虚拟的动画场景和真实的世界。目前有很多艺术家对动画进行创新,在此影响下,大量具有个性的实验动画开始涌现出来,使动画传统观念和原有的艺术边界在不断的探索中慢慢消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动画艺术发展。[6]

动画艺术逐渐趋于多元化,在此影响下,外部物理空间产生变化。

传统观影只存在于影院中,也可以通过电视等进行播放。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当前动画影像开始出现在画廊、美术馆等地区,在此推动下,艺术机构产生较大改动。动画与展示空间的融合,为动画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观影形式,同时还大大提升了人们的体验感。日本动画艺术家束芋为威尼斯双年展日本国家馆创作的《teleco-soup》,灵感来源于日本的海啸和地震,观众仿佛在一个到处都是洪水的城市中散步,还有绽放的玫瑰花、以及熊熊的大火。当下动画艺术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物理空间彼此对应,给观众带来更多元的体验。

1.2 重塑:数字基因下的新生力

(1)无边界

“目前动画不仅仅只包含动画影片,而是涵盖所有动画影像。”[7]动画属于一种艺术语言,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且具有“跨界土壤”的特点,游走于各种新媒体之间,融合科学、文学等其他观念,进行跨学科实验与交流,开辟新的艺术空间和表达方式。动画的表现形式通过跨界探索实验得以焕发新的活力,并且使动画在不同的媒介以及领域中演变为艺术载体,在此影响下,动画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表现形式愈加丰富。

(2)沉浸式

虚拟现实技术持续进步,硬件在市场中的应用逐渐普遍。虚拟现实内容包含动画、游戏等多种因素,其作品/产品在不断演进的声画技术、快速发展的传输技术,以及其他多种技术的作用下,展开具有艺术形式的研究,为人们进一步理解影像提供基础[8]。传统的观影方式有其魅力,但观众的体验过于单一,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以往电影的观和映的间离效果,消解了作品与观者的距离。东京艺术家团队Teamlab也一直致力于打破原有维度,创造可能性。其艺术展馆成为年轻人的“打卡胜地”。

(3)互动体验

动画艺术语言表达在交互技术的介入下有了前所未有的发挥空间。交互动画作品提出在观众参与的基础上,从心理角度出发进行完善,对于拉近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薛峰老师创作的《频率——标准对数视力表》就是一件典型的与观众互动结合的动画艺术作品。创作者把收集到了所有与“碰瓷”相关的视频通过剪辑制作成动画,并根据“E”字序列排好,观众捂住一只眼睛站在一定距离外观看。影像被创作者处理的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观众会对视力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对表不清楚提出疑问,在此基础上对“碰瓷”现象进行考虑。

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边界慢慢被打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崭新的联动形式。同时交互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影像的进步,这为艺术语言的展现提供了新范式。

2 材料即形式

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说到,“动画电影相比于记录电影来讲更加独立,其能够使图画、线条等多个因素在屏幕上活动。”[9]艺术创作的表现力与材料的质量以及作者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动画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但也同样符合普遍规律。

2.1 艺术表现载体

纵览整个艺术史,由于艺术创作在材料形式上的追求空前发展,对技术、材质等的探索慢慢演变为一项特殊的研究方法。材料对于艺术作品最终的呈现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不但为其提供了物质依据,同时还影响作品的技术形成,建构了艺术形式的表现力存在。

“材料”属于艺术表现的载体,其能够对文化符码进行转变、优化、呈现等。[10]拍摄以及播放属于动画的本质特征。也正是由于动画具备上述特点,因此注定其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宽广。创作者们将自身的观点、想法赋予到材料上,使其突破自身原有的价值。此时,材料同动画形成了密切融合的效果。[11]

2.2 实验带动主流

最初的动画片是通过黑白胶片拍摄而成的,因此其中的线条仅有黑与白这两种颜色。之后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色彩逐渐丰富起来,并且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开始逐渐形成了从创作观念到艺术形式,再切入到材料手法实质的动画创作风格。

上世纪电脑技术的发展,让艺术家们尝试着把从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材料,转变成光学图像。动画的材料形式也由此具有了完全脱离客观现实的物质属性的特质。

在形式感层面,艺术家们也开始将电脑技术和手工材料相结合,该现象既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同时也是后者对前者的升华,二者均促进了彼此的发展。比如皮克斯公司通过3DMAX、MAYA等三维软件模拟毛发的效果,让《怪物公司》里面的主角拥有了真实的毛茸茸的观感。艺术家们热衷于对实际材料进行仿真,这充分表明了材料对于促进艺术形式的进步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最近几年中,各种类型的媒介相结合,所有相关的技术都是为了将材料呈现出来。该过程不但包含客观物质属性,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

2.3 地域文化风格

文化地域性的不同影响着自身动画材料艺术风格的形成。动画艺术家身处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其作品的材料也存在较大差异,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出个性。虽然有时所选择的材料相同,但是创新点、设计方法以及最终的呈现都具有较大差异。

水墨动画片由于具有很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因此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但是承传着西方多元艺术风格的泥偶动画,仍旧在西方世界占据主流。这种现象,正是由其文化根基和艺术传统思维、审美方式决定的,对某一特定材料的偏爱或忽略。再比如,在中国的剪纸艺术是以皮影风格材料动画形式,而西方人认为该项艺术只是根据剪影,通过纸雕等形式予以呈现。动画艺术舞台也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样式,比如铁丝、食品、工业仪器、螺丝钉等,这也都是受到了现代主义潮流、波普艺术或者工业化特征的影响。

文化传统直接决定了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因此不同地区中的材料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各种媒介不断结合,传媒不断发展,在此影响下,各种文化开始相互融合,迸发出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迎来更为开放的世界文化形态。

3 形式更迭下的内容转向

3.1 跨界共融中的艺术表达

交互以及融合、移动以及互联,在当前时代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跨界设计的形成,是设计行业敏感于社会发展的趋势。[12]动画艺术的综合美感是体现在跨界趋势下其艺术综合性和多媒介融合性。“多媒介相结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将多个媒体的优势相统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艺术发展的创新点,使其呈现出更加理想的表现形式。”[13]

(1)公共艺术实验

当前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经济收入均大大提升,大部分人们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在此影响下,城市公共场合的艺术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公共艺术是城市发展观念以及现代文化的一种形式。比利时艺术家娜兹哈·梅斯特奥伊为迎接巴黎气候大会,想要调动公民参与的意识而做创作的《One Beat One Tree》,把传感器与观众的心跳相连接,再传输到数据库中,让虚拟的树木随着心跳频率生长。跨界的动画艺术使城市文化理念更加突出,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了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以及观念的差异性。[14]

(2)行为艺术实验

行为艺术最开始产生于上世纪中期,由于其会受到时间以及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像其他艺术品一样被收藏,但是某些艺术家提出,只有在表演的基础上所传递出来的艺术才可以精准地呈现出艺术观点。广州美术学院 2013 年学生的毕业作品《行为动画-残影》,将行为艺术与实验动画相结合,尝试用四个屏幕来打破常规叙事体系。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艺术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3)装置艺术实验

“动画装置艺术”大部分都以呈现当前艺术性质为主,通常情况下会和影像以及数据等艺术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生成跨界作品。谭力勤教授的创作《数码原始》他将一些我国农业工具作为载体,并引入到动画中,从当前艺术角度出发来解读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3.2 联觉效应下的参与式创作

联觉效应主要代表不同感官共同体验而形成的心理现象,简单来讲就是在某一感官被刺激之后,引起另一感官的共鸣,心理学上将该现象叫做“联觉”效应。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可以利用不同媒体间的联觉效应。首先,可以提升动画艺术的互文性,让每一个媒体平台都可以提供一部分碎片化的独有内容,吸引观众像集邮一样,一直追寻下去,直到将碎片内容缝合成整体,最后获得艺术作品整体的体验。其次,动画艺术创作的方法能够呈现出分散的效果。在最初开始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将部分具有延伸性质的内容引入到不同类型的平台中。例如在展览会上,让参观者参与进来,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当下的氛围;还可以制定一些剧情,这样不但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同时还能够引发参观者的共鸣。借助联觉效应的作用,将互动艺术、虚拟感官等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动画进行创作,这样能够从更深层次出发提升参观者的体验。

3.3 新传播空间下的价值转向

以二次元、粉丝经济为代表的亚文化在慢慢地影响着新一代青少年的生活形式以及三观。“所有媒体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都能够形成可以突显自身特色的‘文化’,传统媒体要想实现成功转型,则必须跨过原有‘文化’这道关卡。”[15]技术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持续对新媒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推动动画艺术的发展。可是动画艺术要想更近一步,不仅需要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同时还需要从思想上出发进行深化,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来进行创新,从而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艺术、想象力、文化内涵对于动画来讲都十分重要,如果只将重心放在当前新技术上,而忽视了创新以及思想的重要性,则很难创作出一个优秀的动画艺术作品。

4 结语

多媒介融合以及媒体内容生产者和用户融合时代已经到来,虽然这种融合在动画艺术领域仍然存在力量的不平衡——内容制作者仍在两者关系中占据较有力位置——但观众的主动参与以及围绕动画作品的再生产,这一系列活动都将影响艺术作品本身的完善。

动画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深入了解这个独特的艺术种类的成长脉络,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与各行各业的广泛交流。但其良性的发展还亟需将整个产业发展放眼到全局,不断健全“泛动画”的产业模式,重视消费者参与,积极创作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媒介动画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融合》
我的动画梦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