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在校园景观空间中的应用方式探索
2021-03-31李可昕
李可昕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610000)
1 校园景观雕塑的定义与价值
校园文化作为当下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能够综合体现出校园内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办大学就是办氛围,办环境”[1],人创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而良好的校园环境亦能反作用于人。环境与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知识传播迅猛,教育理念不断迭代更新,发展迅速,校园环境、校园建设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更加高品质的校园外部空间环境,成为当代高校校园环境空间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校园景观环境,如何营造出良好的、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
在校园景观环境建设中,校园景观雕塑作为整体空间环境的视觉焦点,亦是空间中最主要的艺术元素,最能体现校园文化中的艺术价值,是提升校园内师生审美,丰富校内师生精神的重要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讲,景观雕塑作为校园环境景观中,校园时代精神和文化状态的代表,承担着营造具有先锋性的教学环境与健康的人文环境氛围的重要责任。因此,校园景观雕塑随着现代校园的建设发展,随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愈发被人重视。总体来说,校园景观雕塑的发展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许多校园景观雕塑建设脱离校园景观设计的整体,即校园景观雕塑应归属于校园特有的人文环境、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同时也缺乏其应拥有的时代精神与艺术表现多样性。
本文将按照空间划分,从艺术手法、组合方式、尺度体量、主题含义、色彩材料等方面总结景观雕塑在不同校园空间内的应用方式。
2 景观雕塑在校园广场空间中的应用
校园广场空间可以再近一步细分为校园入口广场空间与校园内部广场空间。
2.1 景观雕塑在校园入口广场中的应用
校园入口广场空间往往位于校园中轴线或者主轴线上,广场空间向外开放,以外向型广场为主,是校园内空间与城市街道之间的过渡空间,也是学校集中展示校园形象的门面,通常采用对称式布局。作为展示校园形象的窗口,校园入口广场的雕塑常见的两种形式,一是独立出现,作为广场的视觉焦点,居于广场中部或后部,并与植物景观或水景相结合,常见单一材料、单一色彩,雕塑整体性强,以体现校园文脉为主,强调高校自身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比如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北门入口处的东方红广场,广场正中央矗立着的一尊“毛泽东像”;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南门中心花坛里的世纪之光雕塑,落成于1997 年5 月3 日,是百年校庆的标志物。雕塑主体由数字“100”组成,上半部分像一本打开的书,又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鹰,象征着浙江大学以建校100 周年为新的起点,奋发进取,迈向新世纪的新征程;还有重庆大学的“钟塔”,正对重庆大学的大门,同时也审视着附近的其他几座教学楼。钟塔是重庆大学的标志,严肃又活泼,钟塔时刻在提醒重大学子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另一种形式是成组出现,与校园入口广场的常见布局相同,以对称的形式出现。以抽象性雕塑或装饰性雕塑为主,不作为广场的视觉焦点,而主要为配合其他景观为校园入口广场营造出大学独特的文化氛围,是具有举办校园节庆,进行交往、休憩、观赏、游乐、健身、教育的多样性空间。比如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泰山广场[2],通过广场上树立的六根图腾柱,展示了该校校园文化的精髓:“泰山文化”。它们不仅改善了广场的空间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同时将学校的特点及文化内涵通过继承和再现的手法使之得以延续和发扬,使广场空间环境更具有象征性和艺术感染力。
2.2 景观雕塑在校园内部广场中的应用
校园内部广场属于内向型广场,主要是为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服务的。它既可在教学区内也可分布于生活区或自然景观旁,更多的是体现出广场的休闲属性与教育功能,是充满活力的多功能室外空间,作为校园内部广场的景观雕塑表现形式更为多样。这类雕塑常常与附近建筑物相呼应,比如图书馆前的雕塑往往以图书阅读为主题;或以体现校园文脉为主,强调高校自身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常见的艺术手法以抽象为主,但这类雕塑艺术语言的表达往往过于直白,像是生怕学生看不懂。常见的组合方式为独立出现或几个雕塑相互呼应,独立出现的雕塑体量较大,整体性更强,色彩材料较为单一;多个雕塑相呼应的体量较为平均,关联性较强。
比如武汉大学的友谊广场上,“空中之舞”雕塑诉说着“3S”的神奇。雕塑位于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在一众科学信息测绘学院大楼之间。“空中之舞”雕像传达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无穷奥秘,也承载着武大人的科学精神与学术使命,与四周一众建筑主题相呼应;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木铎金声”雕塑,孔子以木铎自况,说自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因为孔子长年从事教育工作,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就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与北师大的校园文脉相符合,时时刻刻提醒着北师大的学子们。
3 景观雕塑在校园道路空间的应用
校园道路作为校园交通之必要,其道路两旁的校园景观空间,主要用于丰富校园环境,营造空间氛围,实现校园道路景观设计的人性化,使得校园环境更适合于学生学习、活动。因此,在校园道路空间的雕塑设计中,应更多应用凸显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宜人的尺度、丰富的色彩、简约的形式等等。
它们在不同的道路空间也有不同的形式,在景观道路旁边,往往以雕塑小品的形式成组出现,丰富的色彩为校园内增添更多活力;在学院教学楼附近的道路旁,往往以写实类雕塑的形式出现,表达其所具有的深刻含义,勉励学生,以传递学校精神内涵或者其他深刻含义。
如复旦大学的“驴背诗思”雕塑,驴子的笃诚、诗人的忧郁一起构成了“驴背诗思”的深遂意境,正是行途的颠簸使诗人们诗思泉涌,告诫学子们学习需要耐得住“颠簸”;在学校入口的道路上,往往被赋予与入口广场雕塑同样的形象展示功能,常见道路中心矗立独立雕塑或道路旁群雕。如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东门的景观水道便是在东门入口两旁的道路中间,以70 座日历造型的雕塑作品群与层叠的水景组合构成,展示川大的气韵,将百年川大的故事向来访者娓娓道来。
4 景观雕塑在校园植物与水景景观空间的应用
当下校园内,尤其是高校校园内的景观设计愈发凸显人性化、自然化。作为学生休闲放松的主要区域之一,越来越多校园植物景观与水景景观被重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与这类景观相结合的景观雕塑。这类景观雕塑较为常见的两种类型有纪念性景观雕塑和装饰性景观雕塑。
纪念性景观雕塑,当下国内高校校园内数量最多的便是纪念类雕塑,常常以写实人物雕塑与叙事浮雕为表现,以纪念校园历史上的名人要事,以弘扬其人物精神或历史意义。在校园植物与水景景观空间的应用中,这类雕塑通常分布在开敞的绿地或环境优美的树林里、湖畔边,或以植被为背景,可形成视觉的点,如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百年山大世纪林,与植物相结合,则可成为景观点缀,如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明远湖畔的雕塑群;有时也会与植物水景景观产生互动,比如清华园里的朱自清的雕塑[3],位于池北岸的雕塑与清华园园林景观相呼应,使我们时刻想起那篇《荷塘月色》,给清华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装饰性景观雕塑,没有太多纪念意义或背后的价值含义,更多的是以装饰烘托空间氛围为目的的雕塑小品。在校园中也较为常见,往往设置在休闲空间中以反映校园生活为主,例如学习、运动、交谈、遐思、娱乐和散步[4]。不论是纪念性景观雕塑又或是装饰性景观雕塑,他们都具有相比广场空间和道路空间更为宜人的尺度,使人感到更加亲切。它们的主要目的仍是为校园服务,丰富校园环境,营造校园内不同区域的不同空间氛围。
5 景观雕塑在院系内部空间的应用
院系内部空间的景观雕塑,多位于学院门厅入口处或学院内部天井庭院内,有时或与建筑产生互动。它们的色彩和材料较为单一,形式也较为普遍,常见的形式有与专业学科相关的具象或抽象雕塑和与专业学科相关的知名学者的雕像。由于院系前空间以及天井空间往往较为狭小,院系内部空间的景观雕塑常独立出现,且尺度相较校园广场雕塑较小,常与所在院系的空间尺度相呼应。门厅入口处的雕塑是所在院系的“门面担当”,主要用以展现学院整体风貌,表现所在学院专业的独特魅力。学院内部天井庭院内的雕塑,主要受众为学院本专业内的师生,具有一定的非公共性。是学院内部空间的焦点或点缀,丰富校园环境,有助于营造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与所在院系专业学科相关的具象或抽象雕塑,如清华大学《莲说》雕塑,雕塑通过一个具象的莲蓬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真善美”的理想,寄托了对美院学子在追求艺术道路上的要求。
而与专业学科相关的知名学者的雕像,可以称得上是国内不论大中小学校最热衷于打造的雕塑。就武汉大学来说,就多达20 余座:如文学院旁的“闻一多像”,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张培光像”,法学院的“周鲠生像”,哲学院的“孔子像”等等。这些雕像纪念了这些优秀学者对学校、国家乃至世界的伟大付出,也用学者的优秀品质与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综上所述,不论是具象或抽象,这些雕塑在装点学院空间、营造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同时,也影响着、引领着学生。
6 总结
当下许多高校校园内的空间较大,但景观雕塑仍然以纪念性雕塑为主,多为名人具象雕像,旨在用名人品质引导学生或彰显学校的优秀。针对雕塑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应当扩展校园雕塑的选题范畴,丰富校园内环境构成。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雕塑的艺术语言表达过于直白,像是生怕学生看不懂。校园景观雕塑与所在区域环境脱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学校的发展与文化建设,需要一份长期、系统的雕塑专项规划。
注重景观雕塑与校园各个区域环境功能之间的联系,利用景观雕塑营造有特色的场景及其氛围。并注重景观雕塑与其所在空间环境的内在联系,考虑整体的空间效果,既要符合校园中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和特定的校园文脉,又要处理好景观整体与明显的视觉焦点之间的过渡关系,营造多样的空间效果,使人在环境中的体验更为多元,使其更符合校园内青春活力的气息。
最后,作为校园空间,仍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使学生在校园的各个区域都能感受到良好的氛围,使环境景观更适合学生学习、活动,更具有“人性化、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