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琉璃及其艺术文化表现
2021-03-31刘威严佳慧
刘威,严佳慧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210000)
1 琉璃的概述
琉璃,也称“瑠璃”。琉璃的发明与青铜器的冶炼铸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历史上,我国用于制作琉璃的材料最早是来自于铸造青铜器时所产生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再经过提炼加工才能制成琉璃。琉璃色彩缤纷,因此也得名“五色石”,深受皇宫贵族与平民百姓的喜爱。但由于生产原料和制作工艺较为繁复,当时坊间达不到原料和工艺的标准,因而琉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甚至比玉石还要高。而此后,随着艺人与匠工对琉璃器物制作工艺的不断摸索探寻,琉璃制品也逐渐显得更富有时代文化魅力与琉璃匠人的审美情趣。
琉璃的制作工艺较为繁复,只有在高于一千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烧制出琉璃的粗胚,此后还要经过十几道纯手工技艺的修磨润色,并且要想产出的琉璃器物精美绝伦,就必须全程手工制作,用匠人的双手去细细打磨琉璃的外形。水晶琉璃母石在高于一千摄氏度的火炉上熔化后而自然形成的色彩缤纷、宛若天成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一件烧制完美的琉璃器物,其魅力在于它的彩泽光润营造出光影间的梦幻感以及其内部的大小气泡沉浮间展现的生命感。
根据史料中所记载以及现今出土的一些早期琉璃器物,可以推算出我国对于琉璃工艺品的生产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此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琉璃制品的制作有了替代玉器的更大需求与形式工艺上的创新。汉代时期,我国的琉璃生产进入了第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琉璃不再仅作为玉器的替代品。魏晋南北朝时期,境外传入新型的琉璃烧制技艺,并建成首个大型的琉璃工厂。到了隋唐时期,国力强盛,各族文化的碰撞交织也进一步地促进了我国琉璃产品独特韵味的形成。元朝时期,琉璃器物的烧制逐渐引起了王公贵族们的重视,因此皇室设立了官方的琉璃产品烧制作坊。尤其到了清朝,清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琉璃器物烧制生产与外形设计的鼎盛时期,由西方传教士引进我国的西方琉璃生产工艺与艺术风格,给了清朝工匠们更多的启迪与创作的灵感,我国古代的传统琉璃烧制技艺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
关于琉璃的来历,其实在史料中也多有记载。在史书中,为越王督造宝剑的范蠡在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琉璃的产生。范蠡便觉得琉璃是极天地造化的宝物,便将琉璃与宝剑一并献给大王。越王倍感欣慰,于是将这宝物赐予了范蠡,并取名为“蠡(li)”。之后,范蠡遍寻能工巧匠,将其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饰品送予西施。这便是琉璃饰品最早的出现。而后越国在吴越交战中,惨败于吴国,为两国求和,西施也受命与吴国和亲。临别之际,将“蠡”交还给了范蠡,西施的眼泪恰巧落在之上,顿时日月光彩似因此所动[1]。此后,人们便将之取名为“流蠡(liu-li)”,而今天琉璃的名字也是自此演化而来。琉璃是人类古代重要的发明,是对天然物质脱胎换骨的改造,是单纯手工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创作,也是人类劳动智慧的结晶[2]。
在唐代的史书《独异志》中也记载有关于琉璃的一则趣闻:在开元年间,一个长安的商人常往来于长安淄郡间贩卖织物。突有一日,商人遇到一群匪徒,一身财物被匪徒抢走,商人便要上吊自尽。恍惚间见到一个着华丽服装的老者,其左右手分别持有“如意”与“元宝”,正是财帛星君。星君对商人说:“你是有富贵命的人,不可妄言轻生,你难道不知道淄州是出产琉璃的地方?”说罢便离去了。商人此后改贩琉璃,成了长安首富。
琉璃器物在我国的历史上,被广泛地运用于多个领域,其做过祭祀供奉的礼器、美化装饰的摆件以及日常佩戴的饰品。琉璃在我国有着五大名器之首(琉璃、金银器、玉器、青铜器、陶瓷)的美称,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被赋予了独特的寓意。中国自古就是佛教的重要发源地,琉璃在佛教文化中占有着非凡的地位,佛教教徒对琉璃极其重视,把它视为佛教七宝之一,能够消病避邪的宝物。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沙僧之所以被贬落凡间就是因为打破了天庭的一只琉璃盏。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由印度佛经汉译过来的《佛说阿弥陀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阶道金、银、琉璃、玻黎合成……”。由玄奘翻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在佛教文化中,琉璃是教徒们的信仰,琉璃代表着纯净、圣洁,是佛教神明的象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琉璃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所意味的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种美好的追求、一种无暇的境界,其承载了人们心中对美好平安生活的向往。在今天,琉璃历经历史长河的传承,是历史文化的华丽沉积,琉璃以内敛丰富的内涵保留着经久不衰的鲜艳色彩。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互交融,用现代技艺做出的琉璃器物,光彩夺目、高贵华丽,体现了东方艺人匠人的高雅含蓄,是造物情感与艺术情趣的融会[3]。
2 琉璃的工艺及其艺术文化表现
色彩在琉璃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琉璃缤纷的光影色彩给观赏者带来的视觉感受是比琉璃的造型更为直观的。古法琉璃可以由多种色彩混合而成并且能够保持色彩通透。据调研了解,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要经过化料、选料、吹制、塑形等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同时在琉璃器物的烧制过程中对于各个环节的把控也非常的困难[4]。对融化流动的液态更加难以控制,在制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一切都要重头来过,因此一件好的琉璃艺术作品最后向大家呈现的效果并不容易。也正因为琉璃产品烧制过程这样的难以把控,所以从不会出现两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一如世界上从不会出现两支一模一样的花朵,琉璃的魅力也因其唯一性而显得更加迷人。在经过了数十道复杂的工序后,它承载的不仅是创作者的精气神,更是人类悠久文明的神韵,它向观众诉说着它的生命和格调[5]。
欣赏一件好的琉璃艺术作品,不仅要从它整体造型体态的美感与色彩的光感去看到它的外在美,更要看到光与色彩在其中自然流淌的生命感,感受它透出的纯净之美。观众在欣赏琉璃作品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作品中光影的丰富变幻的效果。琉璃因其人造水晶玻璃的材质特性,在光照条件下,折射率较高,所以琉璃艺术作品在光的作用下会显得更加变幻莫测,虽然琉璃是固体但是在光照的条件下却呈现出光彩流动的感觉,好似作品在光中有节奏地“呼吸”,将作品的艺术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琉璃艺术作品中形体不同角度下的薄厚不一以及器物内部的折射,所营造出的“光影游戏”,更能将一件琉璃作品所能展现的多重空间的立体感凸显而出。不仅如此,琉璃艺术作品在烧制过程中所体现的古法技艺,承载了浓厚的民族文化韵味。同时,创作者对琉璃作品寄予的设计意念与思想情感,都是更加宝贵的人文的意境之美。这种独特的艺术品,完美结合了现代的艺术创作理念与古代的传统烧制技法,其独一无二的“凝固的动态”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梦幻的感觉。琉璃这种特殊的材质与特性,能够完美地展示出“寓无形于有形”的心灵状态与艺术意境[6]。
一件琉璃艺术作品的展出,吸引观众眼球的不仅在于其作品的精美外观形态,也在于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事迹与情感的表述。著名的青年艺术家黄汉松,在他的知名琉璃雕塑作品《琉光璃彩映敦煌》中展现了他对丝绸之路的文化探索与历史叙述。这件作品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历史中“城廓巍然”“大漠黄沙”与“暮鼓晨钟”这三个往事。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琉璃独特的光学属性,通过对琉璃内部空间形态、色彩以及雾絮状等的把控,展现出了作品中的多重空间,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中敦煌的地貌特征、城廓巍然与稀少的人烟,传递给观众敦煌由富裕走向低谷的悲凉丝路往事,也为丝绸之路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与时空感。而“大漠黄沙”主要传递给观众的是丝绸之路中城市与大漠并存,美酒与黄沙交织,驼铃阵阵、黄沙飞扬的生生不息的壮观景象。最后的“暮鼓晨钟”则是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佛教文化的传入、发展与兴盛的历史文化,以符号化的佛像元素、经卷元素,演绎出佛教文化的意味。
整件作品也是历经了数次的重铸与复烧才最终创作成功,创作者对敦煌文明遗迹进行艺术提炼与符号化,表现出了丝绸之路中敦煌今昔时空交错和多层镜头效果,也借此传递出我国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
3 结语
笔者认为,琉璃能够如此惹人喜爱大抵就是因为它可以通过一种温柔又隐喻的方式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想法。而在琉璃艺术品的创作者的眼中,琉璃自身材质的晶莹剔透,以及琉璃独特的光学色彩、空间感、神秘感等,都是一种对现实情感隐喻的设计符号,把蕴藏在表象中的信息诗意化,营造出介于现实与梦境间的神秘氛围,从而感受这种朦胧和恍惚的美感。琉璃艺术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更迭、地域文化、心灵信仰以及时代的审美情趣,呈现出迷人的、独一无二的意境与风格,具备了不凡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