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鞋史系列篇之
——鞋履收藏的故事

2021-03-31北京全岳

西部皮革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木屐金莲鞋子

文 北京/全岳

中国鞋履收藏,源远流长。有关鞋履收藏的文字记载,最早的藏品当属“孔子屐”。《晋书·五行志》记载:“惠帝元康五年闰月庚寅,武库火。张华疑有乱。先命在守,然后救火。是以累代异宝王莽头、孔子屐、汉高祖断白蛇剑及二百万器械,一时荡尽。”可见,孔子的木屐一直被视为“异宝”典藏于国库的。

最早的鞋履收藏家,当属东晋时代的阮孚,他的藏品是清一色的木屐,世称“阮屐”。据《晋书·阮孚传》记载,“孚性好屐﹍﹍正视自蜡屐,因自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甚闲畅。”意思是说:阮孚喜好收藏木屐,也爱屐成癖,为木屐所累。一个友人不声不响来到阮孚家,当时阮孚正在为木屐上蜡。只见他一手拿着木屐,把玩良久而爱不释手,且气定神闲地自语道“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他那一声叹息之舒畅,那神情悠闲之达观,境界豁达而高远。从此“阮孚蜡屐”、“阮屐”的典故流传于世。

阮孚对木屐的收藏情有独钟,也有当时私人收藏家开始形成的社会大背景。东晋时期,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的象征。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阮孚收藏的木屐有多少,其数量虽不可考证,但其品种一定很多,否则谈何“阮屐”?阮孚不但在当今的南京担任过高官,更重要的是还在广州任过刺吏,其木屐更为驰名;木屐在各类鞋履中最为结实耐久,保养简单,适于收藏。阮孚收藏的不仅是木屐,更是慰藉心灵,享受宁静和惬意的最好方式。时光如梭,或为官闲暇时,或弃官居家时,他总是小心翼翼地一件件地把天南地北收集来的木屐“请”出来,或细细摩挲,或拂尘上蜡,或品赏把玩,其乐无穷。

阮孚之后的今天,“当代阮孚”式鞋履收藏家越来越多,如“中国鞋史研究第一人”的骆崇骐、服饰文化专家钟漫天、陶瓷鞋收藏家金永愉、作家朱寅全等,把鞋履收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86 年,骆崇骐只身一人在四次遇险的情况下,以五万里行程完成了中国鞋文化史的自费考察,搜集到大量古人类的鞋履照片和资料。1989 年3 月他在上海首次举办了“骆崇骐之古典鞋饰研究珍贵照片展示会”,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

据《东方之履》杂志在《踏破铁鞋为觅鞋》一文中报道,钟先生是研究服饰文化的学者,但他投入最多、收藏最多的却是大量古今鞋品。在他家近九十平米的住房里,上千款鞋子按照传世鞋系列、少数民族鞋系列、三寸金莲鞋系列、绣花鞋系列、皮鞋系列、木屐系列、童鞋系列陈列在不同的房间里,堪称“鞋履之家博物馆”。谈起为何选择收藏鞋履时,钟先生动情地回忆说,他1966 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西太原一家木器厂,“文革”期间生产萧条,在工作之余经常到外面转转。山西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在这块蕴藏着丰富宝藏的“地上博物馆”里,他看见到许多绣制精美的服装和鞋子,这些凝聚着当地民间妇女聪明才智和美好愿望的手工艺品,每每使他爱不释手,流连忘返。特别是鞋子上丰富多彩的图案、各种各样的材料和不同的形制,更引起这位工艺美术爱好者的采撷欲望。他省吃俭用,开始了自己的收藏生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许多时候为了一双有特色的鞋子,不惜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去寻找,直到现在还保持这一习惯。当时在一些落后的农村里,人们更需要生活用品,,他就回北京带来火柴、电池等与其交换。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山西108 个县,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而收藏的鞋子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在他那高大的收藏柜中,里三层外三层装的是各款金莲绣花鞋。有他跑遍内蒙古大草原,“踏破铁鞋”方觅到的步步生香金莲鞋;有他四下江南,跑广州、去佛山、奔渔村觅到唐代的绣花鞋;有他在山西一个大家族觅到的光滑透亮的传世金莲铁鞋;许许多多的礼仪鞋中,有对新人祝福的婚姻鞋、有比喻“寿比南山”的“寿”字鞋、有蕴含男尊女卑的底部嵌着女鞋的男木鞋……钟先生拿出一双金莲绣鞋,再次动情地说,这一双双浸透着“深闺红颜泪”的金莲鞋,充满着古代妇女一段段难以忘怀的血泪史。

《东方之履》还在《集藏陶鞋无怨无悔》一文中,对温州陶瓷鞋收藏家金永愉先生进行了报道。在金先生家里的陈列室,有一千多款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古今中外的陶瓷鞋。有皮鞋、布鞋、绸鞋、雨鞋、球鞋、凉鞋、舞鞋、拖鞋、童鞋等造型各异的陶瓷鞋;有金莲鞋、高底鞋、红舞鞋、水晶鞋、时尚鞋、袖珍鞋等形态的陶瓷鞋;有笔洗笔架式、房屋造型式、白猫玩具式、温度表式、烟缸式的实用陶瓷鞋;有小如指甲、玲珑剔透的白玉陶瓷鞋;有大若男靴、宛若房顶的五彩屋形陶瓷鞋;有至尊至贵、帝王之舃陶瓷鞋;有清朝形若水盂、绿意盎然的笔洗陶瓷鞋;有来自台湾、香港、日本、意大利等地造型逼真的陶瓷鞋……痴陶鞋如命的金先生,每谈起如此之多的陶瓷鞋时如数家珍,一个个收藏陶瓷鞋的故事娓娓动听。

那只被他命名的造型逼真、光洁如玉的“1 号”陶瓷鞋,是他出差时在福州买来的;那只小巧玲珑、造型奇特的高跟女款“2 号”陶瓷鞋,是他出差时在上海买来的……从此以后,他痴迷于收藏而无怨无悔。为更多地买到心仪的陶瓷鞋,他依然戒了烟;那只水晶鞋式陶瓷鞋,因价格昂贵反复跑了三趟才决定买下;那只白玉般女款陶瓷鞋来自厦门,后因摔碎又重新补买了一回;那次从香港带回的一口袋价值三千元的陶瓷鞋,令亲朋目瞪口呆,而他却眉飞色舞;在海外的外甥女深知舅舅喜爱收藏陶瓷鞋,像淘宝一样到处购买;福州的朋友见到同事家里有三只陶瓷鞋,便讨来转送于他;河北的朋友专门为他定制了三双堪称孤品的黑色陶瓷鞋……金先生在他收藏陶瓷鞋的辛勤耕耘中,丰富了精神世界,获得了无穷乐趣,更收藏了令他动容的亲情和友情。

苏州文联作家朱寅全先生在《收尽天下小鞋,迈开人生大步》一文中幽默地说:“我要收尽天下的小鞋,就是不让人再被穿小鞋!”他那一千二百多款袖珍鞋,最小者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一睹芳容,最大者连初生婴孩穿它不进。放大镜下的象牙微雕鞋,鞋头竟刻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字迹,堪称极品。如此袖珍鞋门类极多:古玩类,有金莲鞋、墨线鞋、藏针鞋等;材质类,有各种金属鞋、塑料鞋、面塑鞋、白玉鞋、玻璃鞋、木雕鞋等;物品类,有台灯鞋、钟表鞋、茶壶鞋、烟盒鞋、砚台鞋、花瓶鞋等;体育类,有滑冰鞋、滑雪鞋等;动物类,有龙头鞋、虎头鞋等;外国类,有意大利的小皮鞋、法国的水晶鞋、日本的镂空鞋、美国的牛仔鞋、朝鲜的勾背鞋、荷兰的小木鞋、泰国的镜子鞋等。朱寅全先生说:“大千世界,小鞋天地,收藏玩赏,其乐无穷。”他在各地举办的“古今中外珍奇小鞋展”令观者啧啧称奇。

还有令人称奇的是,四川绵竹的赵华对于收藏中国民族鞋更是不可思议。在2000 年的时候,因偶见“赫哲族鱼皮鞋”六个字,便激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有了寻觅少数民族鞋履的想法。于是他到县城买了一辆自行车,又找来钢筋、铁丝等材料,照着鞋子的形状打造了一辆能装卸行李的“鞋形自行车”。新年刚过,他就骑上他发明的“鞋车”,开始了探秘少数民族鞋的风餐露宿之旅。

他每到一地,“鞋车”的造型立即引来人们好奇的目光,特别是车的两侧那“拯救民族鞋,万里走单骑”的广告语,更令人刮目相看。他到文化部门登门请教,了解民族鞋的历史和习俗;他到集市和超市,寻觅民族鞋的信息;他与当地人交朋友,倾听古老民族鞋的美丽传说。他寻觅民族鞋、展示民族鞋、宣传民族鞋的鞋文化善举深得民心,或捐钱或捐车或捐民族鞋,媒体也赞他为“中华寻鞋第一人”。从云贵高原到白山黑水,历尽六年的艰辛而矢志不渝,觅到的民族鞋越来越多,羌族的云云鞋、布依族的绣花鞋、满族的高底鞋、朝鲜族的瓢鞋、白族的船头鞋、鄂伦春的袍皮鞋、赫哲族的靰鞡鱼皮鞋等三百余双。异彩纷呈的民族鞋不仅圆了他与生俱来的寻鞋梦,更收获了五十多个民族的深情厚谊,捐助者的姓名和捐项就记满了他五个笔记本。

2005 年,他将民族鞋带到北京参加世界鞋业论坛上展出。一位意大利客人曾多次造访他,表示愿意出高价购买他的民族鞋。赵华委婉地说,我千辛万苦搜集到的民族鞋,不是为发财卖高价,而是要拯救和保护濒临消逝的民族鞋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鞋文化。

为了给“鞋宝贝”安个家,赵华又突发奇想,2012 年在家门口建造了一栋酷似鞋型的民族鞋文化博物馆,陈列他用心血换来的几百双民族鞋,就是为了在盘活民族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鞋、珍惜民族鞋、感悟民族鞋,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鞋文化。

(下期刊载《走进鞋文化博物馆》)

猜你喜欢

木屐金莲鞋子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说古论今话木屐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金莲小厨的小本生意
混乱的鞋子
木屐声声忆往昔
多么幸福
木屐
生命的终结与精神的新生——试析马金莲《长河》的死亡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