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混凝土控制技术探讨
2021-03-31么传行
么传行
(聊城金冠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500)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质量问题
1.1 结构表面出现蜂窝
在建筑的施工当中想要使用混凝土,就必须要把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配制和搅拌,如果在施工之前,没有对混凝土进行标准规范的操作,就有可能会使混凝土的结构表面出现蜂窝,也会出现孔洞,而且这些孔洞会在混凝土表面分布均匀,从而使水泥的填充不够均衡,也就可能会导致空气进入其中,造成主筋暴露到外面。虽然蜂窝情况一般不会使主筋暴露在空气当中,但还是有可能出现进水从而导致主筋生锈的风险。另外,在进行混凝土材料配制的时候,如果施工设计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原料配比,就会导致材料失衡,这样也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现象;其次,选用的混黏土材料如果是干硬性的材料,就应该将材料进行充分的振捣,否则也会出现蜂窝质量问题[1]。
1.2 混黏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
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施工时要给混凝土模板进行充分的湿润,施工人员在模板没有湿润的情况下就浇筑,使得水分被模板吸收,从而导致混凝土水分不足出现了麻面的现象,也有可能因为模板不够平整,导致水分流失,造成麻面的出现。还有可能是因为在浇筑的时候,把配置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之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振捣,使得混凝土提前凝固,造成振捣时间不够,力度不足的情况出现,混凝土的气泡没有排出,只停留在模板上面,这也会出现麻面现象。混凝土麻面现象经常会出现在施工当中,在混凝土的表面出现了很多大小不等的凹点,从而使建筑失去美感,还极有可能导致混凝土模板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使水泥从缝隙流出,使得混凝土的表面泥浆不够,从而出现凹陷的情况[2]。
1.3 混凝土表面出现开裂
混凝土的开裂在施工过程当中十分常见,造成开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在进行水灰比例的时候出现了不恰当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开裂。也有可能是因为太阳的暴晒导致水分流失,满足不了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从而使表面出现裂痕。为了能够使施工建筑可以满足质量和外观的需求,所以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注意这些情况的出现,保证混凝土表面不会发生开裂的现象。此外还要注意使用模板的刚度一定要符合建筑标准,否则在拆除的时候会出现外力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冲击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现场问题的分析
2.1 缺乏健全的规范体系
施工负责人在施工过程当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经济效益问题,为了能够让成本降低,使工程能够尽快交付,负责人一般都会让施工人员想尽办法加快进度,这也就导致了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质量控制不足的情况,还会出现施工管理不足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施工人员为了加快进度,偷工减料,缩短施工程序所需求的时间,违反施工操作,导致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因此,要想使工程尽快完成,就必须要对各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规范,让施工人员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好、更快地完成建筑工程。
2.2 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到位
施工人员在按照混凝土结构特点和技术流程完成之后,还应该对浇筑结构进行养护工作,施工人员往往会忽视这项工作,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认为混凝土结构养护需要很长时间,这样会对工程的工期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出现了很多施工单位都不会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工作,或者养护工作没有按照标准时间进行。混凝土进行结构养护主要是为了让混凝土结构温度和湿度能够得到控制,使其不会出现水分缺少而导致的开裂,让混凝土能够完成结构硬化,但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养护工作的不足,从而使混凝土经常出现结构问题,也导致施工质量降低,使得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3 施工技术水平不足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可以说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建筑工程当中的混凝土施工,对施工人员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其中有着很强的复杂性,还必须要按照工程标准和技术流程进行施工,也就说明混凝土施工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另外,模板的质量也需要得到保障,对模板进行处理,让模板能够符合混凝施工的要求,对模板进行按期拆除,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可以满足要求,从而让工程质量得到相应地保障,但是在实际施工当中,很多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着明显不足,导致经常发生模板没有按照要求拆除的情况,还有就是对施工要点不明确,没有对要点进行有效的执行,使得施工人员没有严谨性,只会按照自己的经验随意完成施工操作,从而导致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很多问题。
3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
3.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需要很多种原材料,主要的原料就是水泥和水,还有一些煤灰、砂石材料。针对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需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详细的考察,不但要对材料性能和混凝土结构进行考虑,还要考虑到成本问题,比如最重要的水泥原料,有的水泥原料对水的要求很高,而且后期还会出现很多质量问题,这就需要采购人员在购买水泥材料的时候,对厂家进行全面了解与检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让购买回来的水泥能够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采购人员还要对购买成本进行控制,让水泥的成本能够控制到最低,另外,采购人员不能一味关注价格的低廉,而忽略了水泥的质量,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购买性价比最好的原料。采购人员还要对购买的原料数量进行控制,在需要的基础上多购买一些,以应对突发事件。还要对原料的运输进行规划,有些原料可能会因为运输的不当出现不良影响,所以施工单位要对原料的运输提高重视,原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施工人员应该对于原料进行专业的质量检测,保证使用的原材料可以符合施工要求,使建筑的工程质量能够得到最好的保障[3]。
3.2 浇筑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有着一项重要流程,那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这项工作必须请专业人员来进行,其中的振捣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现在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分层浇筑,为了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就需要对振捣的时间进行严密把控,施工人员应该在浇筑完成后的20s左右进行振捣,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才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振捣效果。而且施工人员还应该注意,浇筑工作应该一次完成,否则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气泡,从而影响美观,也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还有,施工人员在进行浇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高度,浇筑的高度落差太大也容易发生离析现象,对整体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浇筑高度高于2m,应该采用溜槽的施工方式,高于8m,就应该采用振动串管的施工方式。浇筑的时间不可以过长,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对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使用性造成破坏,所以施工人员应该对浇筑的时长进行严密的把控。
4 结 语
现如今我国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对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技术已经全面运用,而混凝土技术的使用与控制,对于整个工程来说有着重要作用,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与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把控好混凝土施工技术,从而保证施工质量,使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能够符合人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