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设计前瞻性思路分析

2021-03-31国歌

西部皮革 2021年16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工业

国歌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引言

在对景观类设计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处于新时代变革的景观园林设计发展阶段,国家对景观设计持大力扶持态度,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处在稳步发展阶段,景观设计的突破性、前瞻性思维不强,在设计思想和理论方面表现并不成熟。因此,环境景观设计应逐渐摆脱这一枷锁,从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向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前瞻性的方向发展。

1 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1.1 景观设计概念

景观设计是连接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而形成的公共空间。宏观来说,它融合了风景、景观、园林、建筑、地质等因素,是一个国家城市状况、社会风气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卓越的社会、文化、历史属性。景观设计对维系人类的文化圈与生物圈也具有良性生态系统维稳作用,任何一处景观设计的出现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历史与现实社会的缩影再现。从广阔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群落到人工建造而成的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公园、学校、家居小区规划,每一部分都涉及景观设计。

微观来看,景观设计主要指规模较小、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环境设计产物:例如微观地形、水体、植被、公共艺术等。微观的景观设计对象有公园、广场、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绿地,意图在景观自然形成的环境功能基础之上,改善景观的艺术品质,在人们物质需求已达到饱和的状态下,给予人们精神生活的富足和视听触味嗅的新鲜体验。

1.2 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涉及多种学科,从设计师的角度看,景观设计师是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存在的,目的是组织与调和生态圈和人类的关系,而不是割裂它。当前在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理念陈旧、盲目抄袭、脱离实际等问题,限制了景观设计的创意发展[1]。因此在设计时不能单纯地考虑人的方便,更不能简单地从动植物的角度看问题,只有拥有将人与自然视为整体的全局意识,才能使景观设计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途。

从商业角度讲,部分商家从炒作出发,缺少辩证的审美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基于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受到心理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惜逾越借鉴的界限,造成设计方案千篇一律、毫无美感的现状。上述种种现状让很多业内人士深感景观设计改造空间非常之大。

尽管如此,在未来城市景观建设中,仍需要大规模地应用景观设计与施工技术改善城市文化及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当代设计师们保持匠心精神,开拓创新,开凿景观新天地。作为设计师,应肩负使命,作为景观设计的强大后盾,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化景观生态链。

2 融入前瞻性景观设计思路

2.1 多元化与特色地域文化并存

文化和人类一样,见证着历史变迁,也是最能够直接划分人类和动物界限的途径。中国作为泱泱大国,因地理、民族性格差异形成多元的地域文化。随着工业革命之后新兴科技的产生,新的生产方式逐渐使社会形态单一化,地域文化的力量在加速的21 世纪显得日益单薄,因而将具有内核的地域特色文化应用到设计中是景观设计的重头戏。

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支点,每一个景观设计中蕴含着的地区的古朴、纯粹的独特元素其它地域无法效仿。自然环境本身便具有地域特征,贝聿铭所设计的脍炙人口的苏州博物馆正是融合了苏州江南水乡的地域风格。西北地区以高原为主,降水稀少,以荒漠、戈壁为主的自然景观居多,景观设计师将这种自然元素变形或是改造、糅合融入西北地区的公园设计中,甚是妙哉。可见,融入地域文化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赋予其情感体验。

结合历史与时代发展史,设计的归途始终是为人类服务,景观设计也必将专注于感化人们的文化和情感拓展领域,传承地域文化、展示人文内涵,明确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使景观设计成为精神寄托,更理性地延续下去。

2.2 传承美学品质

中华美学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古人常用山水诗画寄托情感,表达超然脱俗的精神意境,赋予景观园林深厚的文学涵养,苏州园林便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古典园林中独特的空间组织形式、格窗、曲折婉转的小路都别具匠心。《红楼梦》中“羊肠小径,曲径通幽”——园路形态的天之自然;“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水景意趣的天之自然;“悠然野致,自然古木繁华”——植物配置的天之自然[2],都是园林美学的设计精粹。当代景观在追求美观与主流的同时,这种人工与自然浑然天成的手法对我国现代景观园林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日本也是在借鉴我国传统美学的基础之上创新出枯山水,且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这对利用“以古贯今”的思路开启景观设计体验是极大的激励。回观现代景观设计,如何通过历史的沉淀在景观设计中传承我国传统古典文化,是设计的新思维方式。

2.3 弘扬后工业文明与科技精神

从古至今,历史经历多个时代的交替。工业革命之后,一批体现后工业文化的景观设计的工业厂房等兴起,随着时代的更替,很多体现后工业文化的建筑场地、工业遗产公园荒废殆尽。任何工业遗产的流逝都是人类文化财富的损失,它代表着后工业时代的文明,承担着现代设计中的时代精神,后工业景观改造刻不容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工业废弃地景观的改造更新真正意义上拉开了景观设计的序幕[3]。

目前国内工业遗址设计研究方面切入点比较单一,必须吸取前车之鉴,对废弃的工业场地进行保留,不是停留在将可视性差的工业遗产片面剔除的方面,而是思索如何使工业文明延续,对工业景区及象征城市地域性文化的工业化符号进行提取,探索人性化的空间文化传达方式。后工业遗产不仅与过去相联,也与未来接壤,代表旧时代与新世纪的转折点。

未来的景观设计中,一味的改良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在新时代,更需科技前沿的创新精神。景观设计不仅要保留具有人类文明遗产的精神痕迹,更要积极应对全球化时代新颖的挑战,加入科技、VR等虚拟技术。如公园内可发放电子手链为游客提供景点语音讲解、利用监控系统观测游客的安全等。

3 未来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3.1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景观作为自然界的“人工后期”部分,已成为人类表达情感和个性的展示途径,间接决定了生态与社会发展的融合程度,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生态建设的优劣更是直接影响到人类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应重视对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园林景观设计效果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生活的追求[4]。

如景观滨水区植物群落的种植能够净化水质、涵养水源,香蒲、芦苇等的种植可以吸收、分解、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吸引一定数量的生物前来栖息。丰富的植被含有固碳释氧能力,对升温趋势有适度延缓作用,植物在涵养水源的同时形成的立体空间可增加区域的空气湿度。这些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起到正向保护作用,有效保证了城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完整性,促进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而景观场所的设计又能为周围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带动周围旅游、观光等生态产业链的发展,带来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3.2 人本性、艺术性、科学性融合互通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坚持以人为本都是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一切设计皆为人类。根据人们不同时期的需求及时改变设计策略,是当代景观设计师必备的技能。景观中具有美感的改造才称之为设计,景观的艺术性也是设计本身所具有的的特质,但这种艺术性的创造要适可而止,切忌纯粹追求形式美而忽视价值内核,形成形式主义倾向。景观设计中包含多个学科,涵盖美学、工程学、建筑学、力学、现代科技多个分支。若不能对这些学科有深度的掌握,设计出的作品便具有安全隐患,对使用者也缺乏说服力,甚至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科学性地做前期准备工作,系统性地分析景观设计策略,加入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本因素、适度性地调整艺术性中的美感尺度,方能最大效度地达到景观设计中人本、艺术、科学性的互融贯通,这也将是未来景观建设的大发展趋势。

结语

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人们需重新斟酌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重视景观生态与设计的平衡关系,兼顾时代背景下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景观需求变化,是当代人类的一个主要话题。其次,人们应该吸取前人经验,具有敏捷的前瞻性,建立能够融合当代社会中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方式的合理化空间,新时代人们责无旁贷,也是景观设计师必须遵守的景观设计法则。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工业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工业人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