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2021-03-31王洪阁高健锋

西部皮革 2021年16期
关键词:儿童玩具玩具价值观

王洪阁,高健锋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222)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要学习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至各个领域,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儿童的重要性,要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将传统文化与玩具进行密切的融合,培养儿童的文化素养,不断积极引导与启发儿童。

1 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孕育与沉淀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对引导儿童的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在儿童文化教育上坚持智育与德育同发展,加大文化教育创新力度,让儿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思想本身就是五千多年的思想学说、道德素养、精神观念的集合体,展现了思想意识与道德力量的影响,而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将道德观念作为重点,注重每一个人的内在素质道德与自我完善,而这些有利于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三观”。

我国自古以来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在儿童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和丰富教育的内容,积极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和应用至不同领域,帮助儿童塑造一个客观、全面、正确的认知,充分体现出在教育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2 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明中,儒家文化是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主要存在,儒家思想很大程度影响了中华文化,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儒家思想作为精神文化财富,发挥着重要价值[1]。儒家思想中的“仁”与“德治”思想,强化了诚信教育与思想教育,而传统文化在儿童教育中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底蕴与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贯彻于儿童教育的各个阶段。

儿童时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对身边的人与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儿童教育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特点的儿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当今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3 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途径

儿童作为受教育群体,将传统文化贯穿于多方面,如课程中、教材中、生活中、实践中、玩具中等。在儿童时期,儿童喜欢自己操作实践,喜欢直观的事物,而玩具作为一种载体,将传统文化知识教育融入玩具中,充分利用玩具的游戏性、体验性、知识性等来实现儿童教育。游戏正如教学一样,是培育儿童不可少的必要途径,从玩具体验性中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寓教于乐。

2 玩具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2.1 创造力的提升

儿童时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幻想性与创造性,能够在游戏中不断实践,得出经验,也能在游戏中主动提出对于玩具情节和角色的分配[2]。随着儿童动手能力的不断提升,创造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如积木玩具能够在玩玩具中通过构思、设想、实验等过程来创造性地完成及达到目的,不仅能够开发儿童思维,还可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与提高。

2.2 认知力的提升

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要科学地促进儿童认知力的提升。这个时期的儿童语言及肢体发展较快,喜欢动手来操作玩具,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激发好奇心与认识客观世界,在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各项思维转换,游戏可以促进身体发展、培养高尚道德、使脑筋锐敏,也为休息之灵丹[3]。

2.3 文化素养的提升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在历史文化中产生了许多经典益智玩具,如鲁班锁、七巧板等,通过儿童的玩耍,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儿童对人与事物加深认知,对人与事物有了自身的判断,将传统文化及元素融入至玩具中,正确地引导儿童行为方式,积极培养儿童的传统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

3 儿童玩具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类型

3.1 价值观元素

在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循。而儿童作为一个重要群体,对其教育要秉持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持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价值观是对人及事物的一些看法,而儿童时期是价值观缓慢形成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启蒙阶段,儿童时期的价值观会影响到儿童青年期、成年期价值观的确立,所以,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

促进儿童价值观的发展,必须正确认知儿童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了解儿童心理、生理特征、认知特点等,而玩具作为一种媒介,能够有效地进行价值观的传达与学习,好的玩具符合儿童认知特征,能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如仁义礼智信、天人合一、真善美以及培养环保意识等。

拼图及实践操作类玩具,主要锻炼了儿童独立思考、观察、实践能力等,还锻炼了儿童的耐心,让其坚持探索,使儿童感受到实践、知识、经验的重要性,具有引导儿童积极学习知识、克服困难的价值导向。智力类玩具,如传统玩具中的七巧板、九连环,能够开发与培养儿童的团队协作、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其求知好学,希望得到肯定。好的玩具能够正确引导儿童价值观的形成,能够积极地启发儿童。

3.2 哲学思想元素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在多方面体现,而哲学思想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代代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儒家思想提出“中”“和”“天人合一”等思想,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想[4]。将儒家哲学思想融入至儿童玩具中,进行灵活的创新与重构,不断地将儒家哲学思想融入玩具产品中,使儿童不断地学习。

在儿童玩具产品设计上,我们应秉持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理念等,杜绝使用不安全、不环保材料,以及浪费材料,将儒家哲学思想元素融入玩具产品中,尊重自然及尊重事物规律,将内外各种因素平衡,使之达到科学平衡的状态。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竹玩具,材料环保,样式多种多样,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精神象征,儒家哲学思想元素在竹玩具产品中对儿童起着积极导向的作用,挖掘和利用玩具的教育性意义,从小培养儿童的哲学思想意识与顺应自然的环保意识,不断地提高儿童的传统文化素养。

4 传统文化在儿童玩具中的应用原则

4.1 创新性应用原则

在设计儿童玩具时,保留传统玩具特点的同时,加入了新型创意及科学技术,民间传统文化色彩依旧存在,如民间的泥玩具到现今色彩丰富的橡皮泥,使儿童能够在接触新型玩具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民间玩具的特点,要做到新旧文化的兼容并包,以科学实践为基准。儿童玩具的创新从本质上看是赋予其更好的引导性与学习性。儿童作为新时代的特殊群体,玩具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载体,将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融入至儿童玩具中,达到更好的育人性与发展性,创新中始终坚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优良传统,提升有效性,培育出有思想、有道德、有学识的儿童群体。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民间玩具众多,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玩具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底蕴,如我们传统民间玩具陀螺,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陀螺加入了声光电的创新性设计,使儿童们更加喜欢陀螺玩具[5]。再如市场上所看到的动物形状的鲁班锁、电动布绒玩具,融入了传统文化,使儿童得到熏陶。

4.2 延续性应用原则

我国玩具种类较多,层出不穷,时代的发展带动玩具的推陈出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必然会淘汰上一年龄段的玩具,这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作为一个活跃群体,具有求知与求新性,在此阶段不得不考虑儿童玩具的延续性,一件具有延续性的玩具会跟随着儿童的成长而成长,其不仅仅是娱乐玩耍,更多的是引导儿童[6]。如我国民间七巧板玩具,就是典型的例子,会伴随儿童的成长,传统玩具具有的精神内涵是值得传承和挖掘的[7]。将延续性应用到儿童玩具上,可以使玩具循环使用,延长使用时间,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经济的损失,也有利于培养儿童勤俭意识,所以延续性是玩具的核心要素[8]。

新时代我们要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原汁原味的故事及精神延续下来,通过玩具来展现给儿童,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培育,将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等融入至玩具中,注重挖掘精神品质与内涵,如哪吒传奇、一诺千金等,更能熏陶儿童。

4.3 直观性应用原则

玩具设计不仅要具有直观性,也要科学地符合儿童自身成长的规律。在儿童阶段,玩具要具备由简至难的特点,符合儿童认知力,在感知上要符合客观现实,使儿童能够认识与了解现实事物。

儿童在认识自然界的事物时,往往都是根据直观的第一印象,所以在儿童玩具结构设计上,要具有直观性,给予一些提示符号指引,能够引导儿童进行玩具上的组装、拼装、拆分等,可以推进儿童动手能力与学习能力,不仅可以使儿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寓教于乐,彰显出玩具自身独特的应用价值。直观性可以科学地引导儿童,能够感染儿童的学习情绪。将传统文化融入至儿童玩具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为儿童成长与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心理、生理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将传统文化与设计潮流结合起来,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玩具中,使儿童在娱乐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性,寓教于乐,用儿童能懂的方式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必要性,使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有获得感,为今后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儿童玩具玩具价值观
儿童玩具包装的延伸功能设计分析——以学龄前儿童玩具为例
我的价值观
基于交互体验的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
警惕!不要让儿童玩具成为孩子的“安全隐患”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