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山苎麻与壮锦的传承发展对比研究

2021-03-31谢书敏陈黄杰庞双双贺玲滋

西部皮革 2021年16期
关键词:韩山壮锦苎麻

谢书敏,陈黄杰,庞双双,贺玲滋

(1.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2.延世大学,韩国 首尔 130-87)

1 韩山苎麻纺织工艺与广西壮锦的历史、织造工艺

1.1 韩山苎麻纺织工艺的历史、织造工艺

201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韩山苎麻纺织工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苧布()是韩国对苎麻布的旧称,也称纻布、苎布、毛施背等。韩国全罗南北道和忠清南道等的海岸地带栽培苎麻,特别是忠清南道的舒川郡韩山面,在这里生产的苎麻被称为“韩山苎麻”。韩山的细苎麻品质最高,是朝鲜时代作为国王的贡品而有名的传统佳品。在多部古籍文献中均有对苧布的记载,其中三国时期《三国史记》及朝鲜时期的《朝鲜王朝实录》记录有苧布匹料(或服装)作为贡赐邻国之上品。

韩山苎麻按照传统方法制造,将苎麻外皮剖离,内麻充分泡水后,二三十条为一捆捆起来,晒干。反复进行四五次这样的工作,去除沉积和杂质,制造底色干净的苎麻。苎麻布是将制作好的初级苎麻成品,分解成细条苎麻丝,尽可能使苎麻的粗细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样织出来的苎麻制品表面更柔滑。

1.2 广西壮锦的历史、纺织工艺

壮锦织锦技艺不仅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关于壮锦的起源说法不一,其中被大部分人认同的一种说法是壮锦起源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所述,早在汉代,聪慧的壮族人民就已经过上了“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的生活。壮锦则是他们充分利用当地各种丰富的植物纤维,织制出的土布。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壮锦始自唐、宋,且受到蜀锦的影响。

壮锦所用的原材料主要为棉纱和蚕丝。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毛线和机械纺的丝线棉线逐渐取代了土丝土棉,之后开始广泛使用纤维合成的膨体纱[1]。壮锦的染色技术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工序,下面介绍其中一个:蓝色的染制方法。蓝色主要是用蓝草染制成的。蓝草提取蓝靛,用十分古老的沉淀法。这一方法是利用生叶中的蓝色素溶于水的原理,先将蓝叶浸泡出青绿色液体,根据气温和叶子腐烂程度,捞出叶子。然后加入石灰膏快速揽拌促使浸出液和空气接触,氧化到一定程度会变成蓝色的、具非溶性特征的一种物质,通常叫做蓝靛素。石灰中的钙离子会与蓝靛素结合沉淀于底层,放掉上层的废水,底下的蓝色的物质就是蓝靛染料了。19 世纪末以前,广西的蓝色染料兴盛,郁林州出产的蓝色染料,顺北流江运往广东,然后转运苏杭,被称为“北流靛”[2]。

壮锦的织造工艺与其他丝织、棉织的原理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样要经过送靖、开口、投梭、打纬等过程,一般棉、麻为经,丝绒为纬,经线一般为黑色,纬线用五彩线起花。壮锦是在平纹布底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的丝绒线编织出各种花纹。花纹的结构一般多为三梭完成,称为“三梭法”[3]。

现今,壮锦织造工艺逐步过渡为半机械化生产。现在创新的壮锦已采用综片加提花龙头织造,纹针数约为600 针,底纹通常用两片综片起平纹。纹针起并加彩抛或挖花,不仅使花纹丰富多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改善了壮锦过于厚重的问题。改良壮锦更加精细与紧密,用途得以拓宽。

2 韩山苎麻纺织与壮锦发展现状

2.1 韩山苎麻的的发展现状

2.1.1 生存现状

“韩山夏布织造”技术初列为韩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只有名义上的保护,有名无实,政府并没有拿出针对性的具体保护措施。一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韩国众多家庭手工艺技术面临传承断代的严重危机,此时韩国政府才推出了针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承保证金制度,对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也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韩国政府推行地方政府自治制度之后。

目前,位于舒川郡的(株)韩山苎麻科技公司进行机械化苎麻纺纱的开发的同时,还推出了衬衫、袜子及高尔夫用衬衫等苎麻纺纱试制品,从各个角度展示了苎麻产业的发展可能性。另外,韩山苎麻国际品牌强化事业(建阳大学主管,9 个合作参与企业)在知识经济部2008 年RIS 地区振兴事业中也获得了支援,因此今后韩山苎麻将成长为世界级名牌。

2.1.2 传承人

20 世纪初期为止,不论贵族与平民家庭女性都具备织布、制衣技艺。女红技艺在家庭中代代相传,直到日本殖民地时代这种传承方式逐渐消失。韩山苎麻织布工艺目前已传承至第十四代,第十四代技能传承人叫方妍玉,1980 年8 月1 日获得专修奖学金,开始专门学习韩山苎麻织布工艺。由于年轻生产者不愿意从事生产过程中如原麻加工与捻线等劳动强度大且收入低的工作,目前如何培育下一代接班人是技能传承人最苦恼的问题。随着苎麻产业不断改革和创新,韩山苎麻得到产业化的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事苎麻纺织工作,传承人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1.3 现代化机械生产苎麻纺织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不断改进传统的纺织技术,引进机械化的生产器械,进行机械化大生产。其中纤维化生产工艺是苎麻机械化生产方式之一。所谓纤维化工艺就是利用机械提取苎麻里的丝质纤维,用于苎麻纺织。韩山苎麻的机械化生产除了纤维化工艺生产外,湿纺和利用棉纺工艺的干式纺织技术,大大提高了韩山苎麻纺织的质量和效率。

2.1.4 现代纺织商品开发

服饰是苎麻的传统制品,而随着苎麻生产的大众化和现代技术的发展,苎麻制品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打破原有的生产模式,适应现代人的各种需求,苎麻厂商对苎麻纺织商品不断地探索和开发,开发出一系列苎麻现代化新型产品,例如苎麻制品不再简单地拘泥于苎麻单品制造,而是融入了一些现代或传统元素,利用圆形编织机制造的针织苎麻面料,还有苎麻毛衣、苎麻高尔夫服饰、苎麻袜,甚至有利用苎麻织物改良韩服等等。这些现代苎麻商品的开发,使得苎麻产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在现在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1.5 韩山苎麻文化节

韩山苎麻纺织文化节是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韩山为了向外界展示、宣传、推销韩山苎麻产品,而于每年五到六月份举办为期五天的大型文化节庆典活动。文化节庆典期间,举办大型的苎麻服装秀、苎麻服试穿以及各种苎麻产品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节分表演、展览和体验三个环节。表演环节有苎麻纺织表演、苎麻服饰走秀、苎麻设计展示和苎麻编织比赛等供游客游玩和观赏。展览环节有苎麻染色展览、苎麻服饰展览等。体验环节有苎麻制品制作体验、苎麻纺织体验等有趣的体验活动。整个文化节主要是向游客们展示韩山苎麻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苎麻产品,以一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韩山苎麻,促进韩山苎麻的生产发展。

2.2 广西壮锦的传承发展现状

2.2.1 生存现状

政府发动多方力量对织锦技艺进行保护与开发。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完善相关方法,组织多方力量投入全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广西壮锦作为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传承保护发展广西的壮锦纺织工艺。正因如此,广西壮锦作为振兴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最好载体之一,得到了及时的保护和拯救,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冲击下,存活了下来,但是目前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壮锦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壮锦旅游开发初具规模。广西壮锦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有靖西、宾阳、忻城等地,其中靖西市在壮锦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壮锦旅游开发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产业初具规模,但是其他城市情况还是相对一般。

壮锦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虽然在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下,壮锦的保护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在传承人培养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从事壮锦纺织工艺的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主要都是上一代的传承人,而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和传承这项工艺的人很少。

壮锦开发形式单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织布技艺的发展,壮锦慢慢丧失了作为生活日用品的功能,只能以民俗工艺品的身份留传下来,很难作为壮乡人民维持生计的手段,目前主要是定位为民族工艺美术品。

现代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生产对壮锦的冲击。工业文明和现代科学技术很难表现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而且它们给壮锦的传承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现代机械化生产的一般织物材料,物美价廉,已经基本替代了壮锦的日常生活用品作用,壮锦的传承和发展陷入一定的危机,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发展,将现代机械化生产与传统手工艺生产有机结合,找了平衡点。

2.2.2 传承人

传承人的减少与壮锦编织技术流失使壮锦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目前靖西、宾阳、忻城等地,会织锦的普遍是中老年妇女,年轻人对从事壮锦织造工作缺乏热情,而且传统的生产方式对眼睛和脊椎腰背等身体部位也有一定的损伤。壮锦成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改善传承人的生存现状。所以,如果再不针对传承人采取有力措施,传统的壮锦生产工艺有可能因缺乏继承人而逐渐遗失。

2.2.3 壮锦国内外市场

土面纱织造厚、重、粗、产品样式低端老套、艺术欣赏性不高等是传统壮锦的主要缺点。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很多人更加愿意选择物美价廉的现代纺织用品,而不是壮锦产品。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壮锦产品,大多仅适合于官方公务往来间的相互馈赠,而壮锦生产企业的大额订单也多来自政府及其有关部门[4]。传统壮锦缺乏主流意识,不注重创新和跟随时代大流,与现代人的审美相差较远,有社会效益而缺乏经济效益,从而难以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壮锦在国内市场的现状不容乐观,国内市场尚未完全打开,而在竞争更激烈的国际市场更是难以前行。

3 从韩山苎麻纺织工艺的发展上探讨广西壮锦的发展出路

3.1 大力培养织锦人才 创新织锦人才培养机制

当今壮锦缺乏传承人这一迫切问题和上个世纪初韩山苎麻纺织缺乏传承人面临的困境一样,但是韩山苎麻在受到本国政府部门的重视后,苎麻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依托现代机械化生产,逐渐摆脱了原有的传承模式。而壮锦目前还处于半机械化的生产模式,甚至在农村地区还是使用传统的纯手工织造的方式,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大量培养织锦人才,创新原有的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意识形态上的思想引导,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培养织锦人才。例如,可以将传统壮锦织锦技艺设为技校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学习,让壮锦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课堂,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增强青少年儿童对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年轻一代对民族手工认技艺的自信心、认同感。

3.2 创新开发与时俱进的壮锦产品

韩山苎麻纺织品之所以能成为韩国最具代表性之一的苎麻产品乃至远销全球各地,与他们积极开发现代纺织商品的努力密不可分。广西壮锦在壮锦商品的开发和创新这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壮锦通常都是传统、官方、正式的样貌,甚至有点稍显刻板和老套。壮锦一贯秉持着传统样式,虽然很完整地保持了传统的风格内涵,但是却难以在现代纺织市场打开出路。传统壮锦样式过于单一,难以吸引年轻的客流,要想在激烈的现代纺织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开辟出路就必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出满足现代人们需求的新产品。

3.3 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双向发展

韩山苎麻文化节作为官方的苎麻节庆,人们可以从其中直观地感受和体验到韩国最优秀的苎麻纺织技艺,苎麻文化节为韩山的旅游业与当地的传统文化之间搭了一座互通的桥梁,对韩山苎麻文化的对外宣传和促进韩山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壮锦产生于自然风光优美的广西,在发展区内旅游业的同时,若能与传统壮锦文化产业相结合,既能促进传统壮锦产业的发展,又能凸显旅游景区的文化特色,打造既有自然景观与又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例如作为广西壮锦主要产地之一的靖西市,不仅拥有独特的喀斯特自然风光,还因为夏天不暑、冬无严寒被誉为“小昆明”。靖西市在发展本地旅游产业时,可以学习借鉴韩国韩山把苎麻文化产业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将本地特色的壮锦产业与当地旅游业结合,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双向发展,把壮锦打造为独具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结语

壮锦织艺不仅是广西壮族人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国家的珍贵文化瑰宝。壮锦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韩山苎麻纺织代表了韩国苎麻纺织的最高水平,于2011 年成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两国优秀的纺织技艺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广西壮锦相较于韩山苎麻,发展情况却不太乐观。壮锦与韩山苎麻在传承和发展上存在很多有相似点和不同点,广西壮锦若能学习和借鉴韩山苎麻成功发展的模式,大力培养织锦人才,创新织锦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开发与时俱进的壮锦产品,壮锦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双向发展,慢慢摸索出一条适合壮锦发展的道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壮锦可以代表广西特色传统织造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韩山壮锦苎麻
苏州国画院名宿展·韩山篇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帛锦时韵*
保护与创新:非遗视角下壮锦创造性转化研究
更 正 声 明
另类惩罚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刘会军作品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