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应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对甲状腺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3-31贺小华
贺小华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大光山煤矿职工医院,江西 343200)
甲状腺癌为常见甲状腺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为颈部肿块或肿胀及声音嘶哑等,而大部分甲状腺癌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将病灶组织切除,但术后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左甲状腺素钠片可在患者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服用,所含成分左甲状腺素与甲状腺自然分泌的甲状腺素一致,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单用此药疗效欠佳。中医认为甲状腺癌病因为血瘀、痰湿蕴结等,而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后,患者正气亏虚严重,气血津液耗损,可进一步加重痰凝、气滞等,治则以软坚化瘀、行气解郁为主。基于此,选取本院6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甲状腺癌患者,分析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于本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甲状腺癌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n=30)和西医组(n=30)。西医组:男性12例,女性18 例;年龄31~74 岁,平均年龄(53.21±7.54)岁;病程2~6 年,平均病程(3.34±0.53)年;癌症类型:乳头状癌18 例,髓样癌7 例,滤泡状癌5 例。中医组:男性10 例,女性20 例;年龄32~75 岁,平均年龄(56.40±7.91)岁;病程2~7 年,平均病程(3.60±0.67)年;癌症类型:乳头状癌22 例,髓样癌5 例,滤泡状癌3 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癌症类型)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主症,颈部不适,可有吞咽时局部发憋,善太息,口苦咽干目眩,胸胁乳房胀痛;次症,食少纳呆,肢体倦怠;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B 超等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甲状腺癌;②均已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③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60 分;④无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⑤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高血压;②肾上腺功能不足;③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西医组予以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早晨温水送服50 μg,1 次/d,此药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替代治疗,可根据患者甲状腺功能对剂量进行调整,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0.1 μIU/L。中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予以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治疗,药方为:山慈菇25 g,白花蛇舌草25 g,猫爪草25 g,夏枯草25 g,穿山龙15 g,昆布15 g,胆南星15 g,贝母15 g,郁金15 g,川楝子15 g,清半夏10 g,青皮15 g,海藻15 g,瓜蒌皮15 g,香附15 g,茯苓15 g,陈皮15 g,柴胡10 g。若患者出汗较明显,可加入麻黄根30 g,煅龙骨20 g,煅牡蛎20 g;若阴虚明显,口干、皮肤毛发干燥,可加入北沙参30 g,麦冬30 g;若肝阳上亢,情绪急躁、夜寐不安,可加入石决明30 g,珍珠母20 g;若颈肩肿胀疼痛明显,可加入皂角刺25 g;若舌质暗红、有瘀斑,可加入三棱15 g,莪术15 g。用水煎服,1 剂/d,分早晚两次服。1 个月为1 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 个疗程。
1.4.2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自汗、气口燥咽干症状量化评分,无为0 分,有为2 分,轻为4 分,重为6 分,评分越低,表明症状越轻。②对比两组化疗前后血清TSH 和TG 水平。③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对比两组呼吸困难、低钙血症和切口出血发生情况。④复发率。随访1 年,统计两组复发情况。
1.4.3 疗效评估标准 治疗3 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改善,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0%;缓解:治疗3 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30%~70%;无效:治疗3 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症状加重,且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30%。显效、缓解计入总有效率。
1.4.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自汗和口燥咽干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自汗和口燥咽干评分均有所减低,且中医组评分较西医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SH 和TG 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TSH 和TG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SH 和TG 水平均有所降低,且中医组较西医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SH 和TG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SH 和TG 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西医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中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较西医组的26.67%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中医组剔除脱落病例24 例,西医组剔除脱落病例2 例。中医组复发1 例,西医组复发7 例,中医组复发率为3.85%(1/26),西医组复发率为25.00%(7/2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甲状腺癌属内分泌系统肿瘤之一,发病因素可能与碘摄取量不当、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有数据显示,甲状腺癌正处于逐年上升中。而在临床治疗中,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案,但此手术对肌体创伤较大,且只能清除可见肿瘤,对于肿瘤所致肌体伤害,却无法消除,故术后常需配合药物治疗[4,5]。左甲状腺素钠片为术后常用药,可替代甲状腺激素,改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但此药效果不佳。因而从中医角度出发,研究更具疗效的治疗方案是研究重点。
甲状腺癌属中医“石瘿”范畴,认为其属肝郁气滞、痰湿凝聚等,而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元气大伤,气血阴阳失调。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包含柴胡、陈皮、青皮、夏枯草、穿山龙等18 种中药成分[6]。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经,可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青皮性温,味苦、辛,归肝、胆、胃经,可疏肝破气、消积化滞;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可利水消肿、健脾;山慈菇性微辛,味甘,归肝、脾经,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白花蛇舌草性寒,味苦、甘,归胃、大肠、小肠经,可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诸药联用,可软坚化瘀、行气解郁。本研究针对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应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自汗和口燥咽干评分均有所降低,且中医组评分较西医组低(P<0.05),可见本研究方案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现代医学认为柴胡可保护肝细胞损伤,促进肝脏内脂质代谢;陈皮具有降脂的功效,可减轻肝细胞脂化程度;贝母、青皮、瓜蒌皮、清半夏、胆南星可对抗组胺所致支气管收缩,对离体气管平滑肌具有较强松弛作用,进而具有化痰、祛痰的功效[7]。本研究数据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TSH 和TG 水平均有所降低,且中医组较西医组低(P<0.05),提示本研究方案可改善血清TSH 和TG 水平。TSH 是垂体前叶分泌激素之一,可促进甲状腺细胞增长,使其过度增生导致癌变,故其水平高低与甲状腺癌有密切关系;TG 为脂肪组织主要成分,可储存能量、保护内脏器官,但当其异常增高或降低时,则表明甲状腺代谢出现异常。现代药理学认为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可抑制肝细胞增殖,防止肝细胞损伤及坏死,从而提高肌体免疫力,促进患者恢复[8]。本研究数据表明,中医组并发症发生率(3.33%)较西医组(26.67%)低(P<0.05),且中医组复发率(3.85%)与西医组(25.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研究方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复发率。夏枯草、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可调节肌体免疫力,具有抗癌作用;茯苓可影响巨噬细胞、体液因子、淋巴细胞等,进而协同灭杀肿瘤细胞。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TSH 和TG 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复发,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