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增加了审计费用的支出吗?
2021-03-31纪梦叶曹海敏
纪梦叶 曹海敏
摘 要:为了探究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审计费用整体异常上涨的原因,选取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呈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审计费用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能够对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起到抑制性调节作用。以上结论为内部控制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证据,揭示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降低公司审计费用的支出,进而改善经营状况。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股权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5-0125-04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委托代理制度逐渐受到国内上市公司的普遍认可[1]。这一制度虽然解决了公司一部分经营问题,但与此同时,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加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由于公司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成了公司治理中越来越难以根除的痼疾,阻碍着公司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纷纷采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双管齐下的方法。相对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而言,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其专业的核查机制和有效的监督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管理人员蓄意侵蚀股东财产的现象发生。然而,随着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复杂性程度不断增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量和难度逐渐增加,因此,在审计质量整体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审计费用不断上涨[2]。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平均审计费用高达1 533 700元,较2015年度上涨了8.16%。但是审计质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审计差错率也较高,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也没有得到明显体现(孙谦,等[3],2011)。因此,怎样才能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减少审计费用的支出,是我国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视角切入,研究了审计费用多年来居高不下的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承担了更多的审计费用支出。换言之,企业如果能够重视内部控制质量,不断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不但能降低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还能降低审计费用,从而减少与企业经营活动无关的开支,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然而,我国多家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未受到公司管理层的足够重视,甚至有管理者让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流于形式,并不按照制度执行经营活动。较为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增加大股東对管理层的监管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进而能够降低审计费用。据此,本文将以前5大股东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观察股权集中度是否能减弱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消极影响。
本文在理论方面的可能贡献在于:国内目前少有文献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联系起来展开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在此领域做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公司治理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治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另外,本文的研究也对审计费用有关的研究文献做出了补充,为公司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费用的支出提供证据作为参考。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
自Simunic[4]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开始对审计费用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由此打开了学术界对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门。随着近几年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两者是存在关联性的。一些国外学者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间作用机理角度研究了内部控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形成两种观点。一是内部控制机制与外部审计机构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称为“替代论”,即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能侧面反映出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较为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外部审计的实质性测试范围,进而降低聘请事务所所需支付的审计费用(Raghunandan,等[5],2006)。二是内部控制机制与外部审计机构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称为“互补论”,即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股东和经营者同时也会高度重视企业的外部审计质量,为了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提升公司的信誉,他们愿意花重金聘请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增加了审计费用的支出(Hay,等[6],2006)。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研究结论。田利军[7]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存在负相关关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显著降低审计收费(张旺峰,等[8],2011)。李越冬等[9]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审计定价进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之间有相互替代的作用,即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鉴于我国学者们的上述研究,基本上可以推断出“替代论”更适合我国的情况。也就是说,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注册会计师要扩大审计中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这无疑会增加审计师的工作量,使审计成本增加。同时,企业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失败风险较高时,基于“深口袋”理论,审计师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情况选择、执行审计程序。内控质量较高时选择较低成本的控制测试,内控质量较差时选择较为细致但成本较高的实质性程序。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内部控制缺陷的广泛程度、严重程度与审计收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
股权集中度反映了企业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治理模式起到决定性作用[10],从而能够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当股权结构比较松散时,股东们会产生“搭便车”的心理效应,缺乏动力监管生产经营,这就为管理层建立自己的“个人帝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内部控制质量更加糟糕;反之,当股权分配比较集中时,会激励大股东加强对高管成员的监管力度,从而有效避免管理者的短视行为。将股权集中度置于公司治理中进行思考和探讨,可以对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11]。因此,本文进一步研究不同股权结构的企业中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审计费用的变化情况。国内关于股权结构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比较丰富。粟立钟等[12](2012)发现,董事会独立性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越高两者的关系越弱。陈书亚[13](2018)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股权集中度与审计费用的关系,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审计费用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参照上述理论分析和已有的研究,提出假设2:不同股权结构下,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费用相关性不同,股权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抑制内部控制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负面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为满足研究的需要,我们对初始数据作进一步筛选。(1)剔除了ST类公司。(2)因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的特殊性,剔除了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3)由于某些原始数据缺失,因此我们进一步剔除了数据缺失的样本。(4)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影响,对于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1%和99%的缩尾处理,最后得到10 160个样本观测值。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采用Excel和Stata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
(二)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上市公司当年审计费用总额的自然对数作为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衡量指标。
解释变量: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内控缺陷时取1,反之取0。
调节变量:本文采取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衡量股权集中度。
控制变量:借鉴以往研究,本文采用审计意见(Opinion)、事务所规模(Big4)、偿债能力(Liq)、公司规模(Size)、资本结构(Lev)、经营能力(Tat)、公司成长性(Grow)、公司业绩(Roe)等变量。具体变量定义见表 1。
(三)模型设计
为了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费用之间关系,本文借鉴Raghunandan和Rama(2006)的研究模型,并根据国内学者关于股权集中度对审计费用有一定影响的研究结论,对其进行修正,构建如下模型检验假设1:
同时,构建如下回归模型来检验假设2: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了内部控制缺陷和股权集中度的交乘项,用于考察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审计费用的调节作用。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在观测年度所支付的审计费用最小值为12.61,最大值为16.45,标准差为0.64,表明不同公司之间的审计费用存在较大差异。从内部控制缺陷(ICW)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从股权集中度(Top5)来看,股权集中度平均值为53.17%,最小值为13.90%,最大值高达84.94%,说明不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差异较大。
(二)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回归模型(1)和模型(2)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列示于表3。第(1)列显示的是模型(1)的回归结果,主要用检验上市公司每年审计费用和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正向关联,且其关联系数在1% 的水平上显著,从而验证了假设1,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上市公司当年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第(2)列是模型(2)的回归结果,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内部控制缺陷和股权集中度的交乘项后,回归系数在1% 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能减弱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负面影响,从而假设2得到了验证。
四、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内部控制缺陷降低了内部报告的质量,这可能使得管理层基于有偏的内部信息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即便内部报告的质量没有问题,内部控制缺陷也会加剧内部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使得决策所需的有效信息无法畅通传递,以至于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就会选择较为细致但成本较高的实质性程序,从而增加了企业审计费用负担。本文选取2013—2018 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的企业比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企业对审计费用的支出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受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在较为集中的股权结构下,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会有所减弱。
(二)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公司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具有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率和改善信息质量等作用,在企业治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国内各大事务所在招聘时应当引进专业型人才,并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有效的培训;要注重审计质量的提高,使审计费用趋于合理。(3)短时间内无法弥补内控缺陷的企业,应当适当提高股权集中度,鼓励大股东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以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增加审计费用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百兴,王博,卿小权.内部控制质量、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J].审计研究,2019,(1):91-99.
[2] 曹志鹏,朱敏迪.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J].财会通讯,2019,(16):19-23.
[3] 孙谦,墙伟.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报告[J].会计研究,2011,(8):76-83.
[4] Simunic D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161-190.
[5] Raghunandan,K. and Dasaratha V. Rama. 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 and Audit Fees. Auditing,2006,25(1):99-114.
[6] Hay,D.,Knechel,W. R. &Wong,N. Audit fees: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upply and demand attribut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6,(23):141-92.
[7] 田利军.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关系研究[C]//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FITME 2010) Volume 3,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nc.,2010:275-278.
[8] 张旺峰,张兆国,杨清香.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5):65-72.
[9] 李越冬,张冬,刘伟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14,(2):45-52.
[10] 邱金平,李薇.股权结构、公司规模与审计费用[J].财会月刊,2017,(15):102-107.
[11] 祖笠.股权结构、制度环境与审计费用[J].财会通讯,2017,(30):3-7.
[12] 粟立钟,李悦.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与审计费用——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2,(29):110-113.
[13] 陳书亚.股权集中度、产权性质与审计费用[J].财会通讯,2018,(18):3-6.
[责任编辑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