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志波教授治疗湿疹的中医外治经验

2021-03-30罗赛君杨志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湿疹

罗赛君 杨志波

摘要:湿疹是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杨志波教授运用中药涂搽、溻渍,刺络拔罐等中医外治方法,分期分部位治疗湿疹,临床上疗效颇佳。

关键词:湿疹;中医外治;杨志波

中图分类号:R758.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2-0005-03

湿疹发病人群众多,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湿疹病因不明,皮损多形,动态变化,病程慢性易反复,要求临床治疗应随皮疹灵活变通,能简单安全,有效减少复发。中医外治法直达病所,配合内治,可快速缓解瘙痒等症状,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是湿疹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中医特色与疗效。杨志波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治疗湿疹得心应手,效果显著,现将杨志波教授治疗湿疹的中医外治经验介绍如下。

1根据湿疹皮损分期治疗

湿疹皮疹形态多变,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杨教授根据病情不同阶段皮损表现不同,选择适当的外用药物、剂型及外治法来治疗湿疹。

1.1湿疹急性期湿疹急性发病多因禀赋不耐,皮肤腠理不固,受外界风寒湿邪侵袭,或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热内生,邪气外发肌肤。湿疹急性期皮损以红斑、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为主,搔抓后多伴糜烂渗出。斑、丘疹多色红属风热或血热,丘疱疹、红斑基础上的小水疱、糜烂渗出属湿热。杨教授根据皮损辨证,治以清热祛湿止痒,常用外用方为:马齿苋30 g,金银花30 g,黄柏30 g,苦参20 g,艾叶20 g。溻渍疗法是特色中医外科疗法,通过湿敷、淋洗、冲洗、浸泡等对患处的物理作用,及不同中药对患部的作用而治疗疾病[1]。外用方运用溻渍法煎水湿敷患处以收敛干燥,具体用法如下:诸药加水煎煮,水烧开后继续煎煮15~20 min即可,药液静置放凉后,加入6~8层纱布或毛巾浸满药液,拧至不滴水湿敷患处,每次15~20 min,每天1~2次。方中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外用可治疗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等等。《本草备要》曰“散血解毒,祛风杀虫。治诸淋疳痢,血癖恶疮,小儿丹毒。”金银花被誉为“外科要宝”、“疮科要药”,清热解毒之力强。另取黄柏、苦参苦寒之性以清热燥湿止痒。艾叶外用祛湿止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提取物具有调节免疫、抗过敏等作用[2]。若皮损糜烂渗出严重,可加枯矾,白鲜皮以收敛燥湿止痒;若皮损红肿甚,可加蒲公英,配合金银花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之功;若患者全身皮肤干燥脱屑,兼阴血虚者可酌情加石斛、玉竹以养阴润肤;若皮损发于上部,可加薄荷以轻扬升浮,疏风清热止痒。诸药合用,结合溻渍疗法,对急性湿疹体表辨证属湿热浸淫者见效佳且迅速。

1.2湿疹亚急性期湿疹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病程迁延,风湿热等邪气之势渐缓,加之湿热邪气耗伤阴血,故皮损转为亚急性。此期皮损较急性期红肿减轻,渗出减少,除红斑丘疹外可见结痂、鳞屑等。亚急性期皮损浆痂辨证属湿热,脓痂属热毒残留;干燥鳞屑属阴血虚。杨教授根据皮损及病因病机,治以清热利湿,润肤止痒,常用外治方为:青黛30 g,五倍子30 g,甘草30 g,蛇床子5 g,金银花5 g。其用法为诸药配方颗粒与甘草油调匀,行中药涂搽治疗每天2次。中药涂搽是指将油、膏等各种剂型中药涂抹于皮肤表面,使药物通过皮肤缓慢吸收的一种外治方法,能使药物长时间停留患处,持久发挥疗效[3]。方中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不溶于水,宜入丸散,外用尤广。《是斋百一选方》曰:“治齿漏疳出,脓水不止青黛散。”《医宗金鉴》曰:“疳热攻肺成鼻疳,鼻塞赤痒痛难堪,浸淫溃烂连唇际……调敷须用鼻疳散(青黛、麝香、熊胆)。”《本草纲目》“下部湿疮”医案,“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目微肿……以马齿苋四两,杵烂,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之,痛痒皆去。”由以上典籍可见,古代医家治疗诸疾皮肤红肿痒痛,伴糜爛渗出,常选青黛外用,青黛外治之功不可谓不妙。五倍子一药,性酸涩,外用收湿敛疮,《本草新编》曰:“治风癣痒疮……专为收敛之剂,又禁泻痢肠虚,解消渴,生津,却顽疼,去热,百药煎,亦此造成,此药外治之功居多,内治之功甚少,存之以备疮毒之用耳。”五倍子与青黛相配,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以应对皮损之红肿渗出。甘草,有“国老之称”,《本草新编》曰“能调和攻补之药,消痈疽疖肿,实有神功,尤善止诸痛,除阴虚火热,止渴生津。”《本草思辨录》赞甘草“味至甘,性至平,故能由心脾以及于他脏他腑,无处不到,无邪不祛”。甘草,甘补,性平调和诸药,与青黛、五倍子相配,使祛邪而不伤正。蛇床子性温,散寒燥湿止痒,以为反佐;金银花味甘,散热解毒,疗风补虚不伤正,加强青黛清热解毒之功,此两药,可根据症状调整用量。最后,甘草油润肤止痒,清除鳞屑,软化痂皮。诸药合用,结合甘草油行中药涂搽,既去体表湿热火邪,又不伤体表之阴血,且能补虚润肤,对亚急性湿疹辨证属于湿热阴虚者均有良效。

1.3湿疹慢性期慢性湿疹,风湿热等邪气未尽,郁阻于皮肤,日久甚则血脉瘀滞,形成瘀血,故见皮损经久不消,固定不移,瘙痒有定处;风湿热等邪气大耗阴血,肌肤失于濡养,故见皮肤干燥粗糙,苔藓样变,伴鳞屑等。慢性期皮损粗糙肥厚,可呈苔癣样变,多伴色素沉着、鳞屑、抓痕等。抓痕因瘙痒,苔癣样变、鳞屑辨证属于血虚风盛,色素沉着辨证属于气滞血瘀。杨教授认为此期病因病机复杂,应选多种外治方法综合治疗。首先,可选全身中药药浴配合甘草油涂搽以活血润肤,祛湿止痒,药选丹参50 g,百合50 g,金银花50 g,地肤子50 g,甘草50 g。丹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百合养阴润肺,以濡养肌肤;金银花、地肤子清热祛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煎水30 min,掺水至温度适宜即可全身浸浴,每次30 min,过后全身涂搽甘草油以防止水分丢失加重皮肤干燥瘙痒。此外,可选患处三棱针散刺放血配合走罐,放血拔罐,直接作用于皮损,开腠理而使邪气有出路,能祛风除湿,泻火解毒,还能祛腐生新,活血通络[4]。还可配合柳酸软膏封包,柳酸软膏为本院自制药,主要成分为浓度10%的水杨酸。将柳酸软膏外涂皮损肥厚处,封包1~2 h,水杨酸的剥脱作用助患处皮肤趋于平整正常。以上诸法合用,既可以清除残余湿热邪气,祛除瘀血等病理产物,还能润肤止痒,临床疗效良好。

2根据湿疹发病部位治疗

颜面、手、阴囊等部位生理病理特点不同,若治疗不能兼顾,定会影响疗效。在按皮损分期治疗的基础上,杨教授对特殊部位湿疹治疗的细致调整也值得称道。头面为诸阳之会,易受火热之邪侵扰,耗伤阴液,故杨教授治疗颜面部湿疹,外用药多加百合、石斛以养阴润燥,另外叮嘱患者减少过多护肤步骤,换用医用护肤品保湿润肤,促进皮肤屏障修复。由于手接触事物多,发病原因不明,临床手部湿疹易反复发作,杨教授认为治疗手部湿疹日常调护尤为重要。杨教授常嘱咐患者避免接触化学等刺激物品,戴手套洗碗洗衣,勤涂护手霜。阴囊位置低,易受湿邪侵袭,湿热邪气郁久生虫,临床阴囊湿疹多合并阴癣。结合患者症状,完善检查确诊真菌感染时,杨教授多在外用药中加枯矾、千里光、侧柏叶、百部以解毒杀虫[5]。

3小结

杨教授治疗湿疹特殊皮损部位,治疗调护随之变化,面面兼顾以达到疗效最优解。外用中药组方结合剂型及中医外治法,功效变化多端,能清热解毒利湿,也能养阴润肤止痒,能较好适应湿疹皮疹病情变化。杨志波教授治疗湿疹善于根据皮损分期及发病部位合理选择中医外治方药,发挥中医外治优势。急性期病情初起,病性以实为主,予中药湿敷直达患处以祛邪,迅速控制病情,防止皮损转化。亚急性期病性虚实夹杂,选用中药颗粒调于油剂外涂,祛邪同时养阴润肤而不伤正。慢性期,病情迁延已久,病机复杂,中药药浴、软膏、油剂外用,配合放血拔罐,中西结合以期治疗系统全面。此外,对于颜面、手、阴囊等部位,杨教授不忘适当加减变化,同时悉心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杨志波教授治疗湿疹,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8-49.

[2]曹玲,于丹,崔磊,等.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J].药物评價研究,2018,41(5):918-923.

[3]郭苏慧,李萍.湿疹外治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4):180-183.

[4]王蒙蒙.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D].泸州:泸州医学院,2014.

[5]唐雪勇,王畅.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28-29.

(收稿日期:2020-08-11)

猜你喜欢

湿疹
探析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六个问答,教你认清湿疹
湿疹其实不怕湿
湿疹需要激素拯救
治疥疮
皮肤上的“好细菌”可治湿疹
照顾湿疹宝宝的关键点
湿疹患者常有的认识误区
湿疹护理YES OR NO
冬季宝宝湿疹,家长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