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2021-03-30包月强童亚新
包月强 童亚新
[摘要]“中国模式”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我国对自身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发展的科学总结和凝练表达。在当今世界,“中国模式”也面临着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持之以恒走和平发展道路,承担起大国责任和担当。“中国模式”蕴意十分丰富,不仅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而且在实践上对促进我国自身发展和推动世界的繁荣与发展都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模式;面临挑战;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1—0056—05
“中国模式”这一新概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果,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2004年乔舒亚·库玻·雷默在其《北京共识》一书中将这种现象称为“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此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其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与日俱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与不断深化要求我们继续发挥和优化“中国模式”的作用,更好诠释“中国模式”的内涵和作用,更好把握“中国模式”的内容,使其在时代剧变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实现自身的创新性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让“中国模式”更好地服务中国、服务世界。
一、“中国模式”内涵的五重维度
“中国模式”体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它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既关注中国发展的特殊性,又体现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规律。[1] “中国模式”是对我国发展道路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凝练表达,是全方位、多领域的社会发展模式,体现着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维度。
(一)经济维度:特色鮮明的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不懈努力和探索,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模式”内涵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拓创新,是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牢固树立政府的主体地位,让企业的灵活性得以充分展示,使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政府要逐渐简政放权,更好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从而使企业之间得以公平开展合作与竞争,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二)政治维度:有力有节的法治政府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强有力的人民政府。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政府并不等同于“苏联模式”下高度集中的政府,我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手操办”,而是充分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 我国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得以保障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还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民主等,无论是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凸显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模式”,它们都有着保障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目的,最终真正使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全面体现。
(三)文化维度: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历史得到了沉淀,具有其独特的精神追求与民族风格。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诸子百家学说到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从星罗棋布的历史文化遗产到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从传统的民族精神到当代的价值观念,处处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文化建设是“中国模式”内涵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新时代我国的文化建设思想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而发展得来的。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也得到迅速提升,同时也使得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优势愈发凸显,这些都是文化建设方面体现的“中国模式”。
(四)社会维度:关注民生的社会保障
“中国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关注民生问题,它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民生是所有满足和实现人民生计的物质和精神手段,是关乎群众生活的头等大事”。[3] “中国模式”始终尽最大努力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使广大人民都可以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各项成果的享有者。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下大力气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和三农等方面的投资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缩小中西部教育差距,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更高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居有所住、病有所医;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变三农现状,让农民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党和政府想尽一切办法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些都是“中国模式”的题中应有之意。
(五)外交维度:和平开放的国际思维
“中国模式”始终注重建立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暴力手段崛起的发展之路,我国要打破这种西方大国崛起的固定思维,坚持采用和平手段实现中国崛起,我国的发展绝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恰恰相反我们要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真正实现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促进整个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此,我国做出了很多努力,提出了很多举措,比如,我国通过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为其他国家企业来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努力从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拓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奋力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探索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这也是“中国模式”的生动体现。
二、“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
“中国模式”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会为社会模式的发展和调整不断提供新的内容,“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发展变化着的理论,需要不断加以创新,使自身的发展与当前国家的发展实际和世界的形势相适应。
(一)国内:“中国模式”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中国模式”一直处在发展着的进行时状态,需要随世情和国情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和充实提高。[4] “中国模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得到了中国人民、各国政要和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世界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近年来,“中国模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我国各领域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行业之间依旧存在较大差距,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以上问题,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相对比较滞后,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亟待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不足,经济发展方式正在逐渐向更高质量转变,但还需较长时间。“中国模式”的丰富和发展要随着自身实践的变化而进行相对应的调整,要用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可以教条化、保守化,要在国内复杂的环境中,从各个领域加以修正完善。
(二)国际: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阶段,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单边主义势力正在加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深刻调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突飞猛进发展,我国各领域都抓住了新机遇,有了新的突破,赢得了新胜利,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模式”的成功,虽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也赢得了他们的高度认可和称赞,但也冲击了西方国家的既得利益,使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恐慌和敌视。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谣言四起、接踵而至的周边领土争端、大国之间博弈等问题依旧不容乐观。
三、“中国模式”面临挑战的应对举措分析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模式”的崛起是对世界原有模式的冲击与挑战,其发展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依然拥有光明的前景,面对挑战,应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加以解决。
(一)国内:坚定不移走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针对“中国模式”在發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始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应对挑战。
第一,要积极发挥制度优势,充分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弘扬法治精神,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更高水平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社会公平正义感和满意度。
第二,要下大气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设立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走低碳、绿色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决不能把环境污染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代价,要探索出一条优化生态环境与发展绿色经济并举的道路,提供人民新鲜空气、绿色生态健康食品以及宜居环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让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结构,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产业结构的提质改造,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经济发展整体布局,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资,在社会中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争取早日实现我国由创新大国到创新强国的实质转变。
第四,要突出文化建设重要地位,时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避免走苏联解体的老路。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从战略高度和国家发展全局上对文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加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始终如一传承和发扬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争取早日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国际: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承担大国责任
面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挑战,我国应该总体布局、合理规划,采取实际行动积极应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各个国家日益成为一个命运相连的统一整体,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完全封闭保守的,要注重加强和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进步不是相互背离,而是相互促进的;“中国模式”的成功使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明显提高,在国际社会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相对应的我国也承担了更多的国际责任,彰显了大国担当,我国的发展将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益处,推动世界的繁荣与发展。法国汉学家魏柳楠曾指出:“如果说美国在世界上扮演者发动机的角色,中国则应主动成为世界的一只‘锚,在世界出现问题的时候,承担一个稳定局面的角色。”[5]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日益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模式”要在世界视野中实现发展与完善,应该在承担责任中获得成长,在促进合作中实现发展,在加强交流中实现共赢。
四、“中国模式”的时代价值
“中国模式”是在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的前提下,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其他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国模式”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模式”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使其与时俱进。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之中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中国模式”的成功解决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良性结合问题,实践再次证明,在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可以搞市场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发挥市场经济功能和作用,市场经济本身没有特性,关键是要看与哪种制度相结合。二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出系统的论述,但是在“中国模式”的形成过程中,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完整的论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三是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创新,在对我国社会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
(二)实践价值
1.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展的成功实践是“中国模式”得以形成的根基所在,在这四十多年的伟大发展实践中,我国社会发生历史巨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方面都取得诸多成果。从国内来看,在“中国模式”之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极大提升,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果显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稳步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日臻成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卓有成效,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从国际来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与自主权,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力前行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新征程,使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拓宽了途径。“中国模式”的成功,使得世界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将目光转向中国,而不是只拘泥于一种固定的西方模式。“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地区大国,像巴西、印度更关注中国提升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的经验”[6] 。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大多面临着和中国相似的发展背景,都在寻求实现本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模式”的成功无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强加给别国,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学习“中国模式”的经验和优势,进而促进本国的现代化建设。
3.对非西方国家推进现代化具有借鉴意义。“中国模式”的成功,对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一是在“中国模式”之下,国家会对经济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避免危機的发生,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存在局限性,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比如2008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使其经济低迷,但是中国受到的影响较小。二是在“中国模式”之下,中国有强有力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使国家各方面可以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举全国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是“中国模式”始终主张和平合作,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大背景下,惟有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出路,世界的发展也会带动国家的建设。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模式”一方面作为正在探索中的发展新模式,还具有不完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另一方面“中国模式”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的威胁,也需要积极应对。在“中国模式”的发展过程中,要敢于经历风浪考验,对于来自自身和国际社会中的挑战,要积极寻求科学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中国模式”是在充分借鉴人类现代化的有益成果基础上实现的再创新与发展,同时又反过来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的实现方式,[7]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国模式”还没有定型,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在新时代继续书写中国奇迹的伟大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杨秀萍.如何理解“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1):32-3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张艳丽.民生改善问题及规制路径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2011(10):79-80.
[4]李泽华.论“中国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J].思想战线,2014(39):88.
[5]王宇.大国思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216.
[6]朱可辛.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9(4):26-29.
[7]刘英云.中国模式对世界现代化的意义[D].北京:外交学院,2013:39.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