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2021-03-30杜保中

语文建设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杜保中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2019年12 月,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标志着考纲时代的结束和无考纲时代(也可称为“高考评价时代”)的到来。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实现了两个时代的跨越。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迎接和适应“无考纲时代”的语文教学?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考纲时代”与“无考纲时代”高考语文命题异同

“考纲时代”高考命题经历时段最长。1977年~2005年是第一阶段,命题基本以“知识立意”为主,兼顾能力考查。2006 年~2014 年是第二阶段,命题从“知识立意”为主转向“能力立意”为主,兼顾知识考查。2014 年~2019 年是第三阶段,命题以素养立意和能力立意为主,兼顾知识考查。纵观整个“考纲时代”,试题命制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有序”。

2015 年以来,高考命题的研究意义明显大于对其以前命题的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姜钢对这一时期命题提出“一点四面”的要求:“‘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试题体现‘一点四面的落脚点有三个:一是传统文化,二是民族自信,三是红色经典。”这点在2017 年~2019 年的命题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相对于“考纲时代”,“无考纲时代”刚刚起步,2020 年是“无考纲时代”元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命题提出了最新表述:“一核四层四翼”。“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分别解释“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三个问题。

二、“考纲时代”与“无考纲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比较

1. 高中语文教学依循的差异性

“考纲时代”高中语文教学遵从“两重标准”:一重为《教学大纲》(2002 年后称为“课程标准”),另一重为《考试大纲》(简称《考纲》)。

依照以往的经验逻辑,“无考纲时代”高中语文教学也必将有两大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及《说明》。其中,后者对于语文教学的影响同样将远远胜于前者,它将是“无考纲时代”新的高考“风向标”,必将在今后较长时间里,成为指导和引领高考命题的依据。

与以往的经验逻辑稍有不同的是,《高考评价》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大多还是在指引层面。如何落地,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中的教学就是为接受国家人才选拔而进行的教学,而国家选拔人才的主渠道是高考,那么也可以说,高中教学就是为高考而进行的教学。因此,将《高考评价》作为教学的“参照系”和“风向标”是有其现实依据的。

《高考评价》作为国家及高校选拔人才的顶层设计,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及其课程方案承载的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而新旧教材均是在新旧课标下编写的体现课标精神和指导思想的“媒介物”,学生恰恰是通过这个“媒介物”完成学习、提升能力、增强素养,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换言之,教材是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指导思想及意图的具体体现。因此,比较研究2003 年版课标教材(以下简称“ 旧教材”)与2017 年版课标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助于教学策略的快速形成。

2003 年版教材设置选修与必修两大课程序列,必修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板块教学成为最佳教学手段。2017 年版教材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用十八个任务群统领整个教材体系。

与旧教材相比,从课程性质上看,新教材的编写以“单元学习任务”为主线,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教材编写重视在运用和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这些专题,有的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快速凝结并形成能力。

从课程理念层面看,新教材编写明确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第一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真正打破固化思维,實现了四个统一:教材编写与课程目标相统一,课程目标与高考评价体系引领教学、服务选材目标相统一,教材编写和课程评价体系共有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与时代性相统一,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的吸纳养成相统一。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材、课标、评价体系与“立德树人”总目标的统一。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新教材、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此外,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更加具化、细化,促进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同时增强了指导性、操作性。

综其内容而言,也许新旧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晰:希望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挥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增强思考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编写者试图要达到的目的是:在设计上既注意与“阅读鉴赏”板块的衔接,又避免内容上的无效重复;力求达到在阅读鉴赏基础上的提升;为具有这方面兴趣和特长的高中生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同时也为高中生参加高考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上的准备。因此,一线教学应以“标”为本,落实课标要求,力避“高投入、低产出,或者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尽己之能实现课标预期。

3. 困境与思考

第一,教材编写理论上的合理性与教学实践的操作性的矛盾如何转化?

教材内容繁复,如果教学中面面俱到,显然课时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教师清楚忽略学生感受与感知,“ 空谈”教学,是幼稚可笑的。而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和教会,半生不熟式的“夹生”,必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厌学效应,决然不会为“智者”所取。如果以对高考的贡献值和课时值来取舍,实际教学中,选修部分内容都可能会沦为“聋子的耳朵”,直接被很多教师“有意识”地忽视掉。教材编写理论上的合理性与教学实践上的操作性矛盾如何转化,将依然是困惑一线教师的难题。

第二,任务群跨越多学科素养,内容涉及面广,梳理不易,如何驾驭?

2017 年版教材所涉学科素养甚广,具体包括: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任务群更是跨越多个学科,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如何引导学生梳理探究?教学中如何驾驭?

第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具体教学中落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如何才能在学生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培育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自觉习得?

三、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建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指出:“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与《高考评价》中的“一核”相一致。课程类别“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培养目标对应《高考评价》中的“四层”,而课程内容确定原则中的“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关联性”正与《高考评价》中的“四翼”相一致。研读《高考评价》及《说明》,笔者得出三点结论:

第一,《高考评价》虽不是考纲,只为高校人才选拔和国家课标服务,但它回答的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本原性问题:为谁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

第二,《高考评价》是综合高校选拔要求和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的理论框架。作为招考制度改革的一环,《高考评价》必将推动新高考实施进度。换言之,高考评价体系将作为考试招生制度中的一环,参与整个高中教学、考查、选拔全过程,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

第三,《高考评价》将作为“指挥棒”,推动素质教育、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朝前发展。它也必将推动部分还未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驶入改革快车道,并深刻影响高校强基计划和高中教学环节。

综上所述,“无考纲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两个遵循,都应成为教学的“法定”依据。《高考评价》引领风向、设定目标,课程标准给出策略、提出建议,二者缺一不可。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以评价为准绳,以课标为“标”,遵循课标的要求,紧扣教材,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以课本为“本”,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凸显“立德树人”理念,实现“一核四层四翼”总目标才能胸有成竹。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教师素养,摒弃旧有观念,实现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快速轉化,无缝对接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立德树人”总要求。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对“专题”板块教学要进行有效取舍,不必面面俱到,真正做到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选择地学习研讨。同时,教师要切实把专题板块教学当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试验田,敢于放手,做好有效引导。

第二,合理分类整合,化大为小,降低难度,由侧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化。

第三,动用协作的力量,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面对同一问题或不同问题形成教学的“隔空”“跨域”“会诊”,有无共享,同课异构,异课同构。

第四,自我钻研与善于借力相结合,更新教师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古人讲究“豫时孙摩”,认为“此四者,教之所兴也”。高中语文教学应成为在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指导下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洞悉对象,把握方向,巧选方法,精心设计,落实“一核四层四翼”总要求,丰富语文教改的实践内涵。

猜你喜欢

高考评价体系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心得
落实评价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秉承理念 沿袭风格 导向素养 立德育人
立足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