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30林婷婷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3期
关键词:建筑制图微课信息化

林婷婷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0 引言

信息化时代,创新几乎无处不在,并引动着深层次的变革潮流。新技术、新理念的涌现,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无限活力,尤其是教学信息化,更是成为当下改革的主流。微课作为教学信息化的典型产物,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对重难点知识的呈现有积极意义。同时微视频多媒体化的知识呈现,能够对学生感官形成强烈的刺激,更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情绪。时至今日,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应用,是其深入信息化改革的必要选择。

1 微课

早在20 世纪60 年代,美国阿依华大学就率先开发并使用了短学期课程,奠定“微课”发展的雏形,并于2008 年由David 正式提出,成为时下热门的教育改革话题,其负载的内涵不断外延。国内学者在对微课教学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将某一教学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各项教学活动的所有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支持,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为微课开发创造了便利条件,集载文字、图片、影响、视频等元素,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学活动展开。作为一类典型的教学信息化资源,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精致教学以及类型多样等特点,一般微视频时长在10min 左右,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并且可基于互联网共享,突破时空限制,加之其丰富的表现形态,包括讲授、问答、讨论等,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受制于教学时长,微课多着眼于教学重难点或关键点问题,内容精简凝练,可帮助学生精准把握课程主题脉络,便于学生学习。

2 建筑制图识图教学现状

建筑制图识图作为一门研究建筑工程图样绘制与识图原理的课程,被形象地称作“工程界的语言”,是建筑类及相关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目前来讲,受多重因素影响,高校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其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更关注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且以教师自身的知识课堂板书为主,师生双方之间的交互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情绪,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2)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为了完成预期任务,教师只能讲解必要的知识理论,压缩了学生练习时间,单凭依靠记忆,无法有效应用实践,部分错误习惯得不到纠正,学习效果不佳,甚至滋生了携带、厌倦等负面情绪。

(3)教学信息化视角下,多媒体应用已然屡见不鲜,而有些教师的职能定位错位,系列活动组织变成“读课件”,表现出过度的依赖性,甚至部分成为微课件的“放映员”。

对此,很多学生表示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学习能动性参与不足,最终造成较差的教学效果。诸如上述方面的问题,是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应用所需注意和解决的重点。

3 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信息化的必然趋向。结合上述问题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几种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扎实基础保障

某种维度意义上,微课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类教学资源,更融合了先进理念,引动着现代素质教育改革,其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应用,对高校各项建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重点体现为信息化和专业化两方面。其中,信息化方面,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政策号召,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要求,不断推动该项工作的深化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践行计划,积极引入先进科技装备,并同步做好使用协调,关照各学科教学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其产出价值,让广大师生体味现代教育,使之与时代发展同行,为微课应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专业化方面,提高师资战略定位,全方位解析微课应用对教学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细化岗位责任,并组织优秀教师针对微课教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思维、习惯等都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使其信息化素养得到不断提升。除了专业学识外还包括心理学、信息化等方面的内容,共享有效工作经验,拔高其综合处置能力,为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亦需坚持终身学习,牢牢把握时代前进的步伐,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3.2 做好前期设计

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应用,精良的课件设计是关键,并直接影响着该项工作效果。如上所述,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内容精致的特点,重点突出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展示,要求选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最大限度提升有限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在具体践行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全面梳理建筑制图识图教学结构,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筛选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建筑剖视图的操作方法等,作为微课设计的主题予以突出。基于此,善于从网络上采集资料,丰富微课内容结构,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以此来形成对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给其留下深刻印象,建立形象概念,从而将相关知识点更好应用于实践。同时,在教学方式运用上,教师要结合建筑制图每堂课教学任务、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微课教学,可以是极具思维启迪性的启发式教学、也可以是有助于学生扩散思维的任务探讨式教学。另外,建筑制图识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该类课程性质,利用录屏软件边讲边录,为学生后续复习巩固提供支持。值得指出的是,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技术辅助、资源支持等多项内容,需要在大量的投入下进行,因此高校要尽快搭建校际联盟,促进彼此间的共享共建。

3.3 优化教学过程

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应用,关键在于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促进他们在整个动态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具体而言,基于互联网平台,将微课资源事先共享给学生,指导他们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预习,并总结梳理其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的进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中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以微课为支撑,详细、形象化地讲解建筑制图识系统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网络结构,随后提出富有探究性趣味的话题,组织学生协作讨论,深化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梁平识图教学中,利用微课视频创设虚拟真实的场景,引入企业实践问题案例,并以此为导向,通过理论答辩与成果展示结合的方式,达到终点知识的强化,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值得着重指出的是,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并不能因微课的应用导入为改变,要紧密关注学生的活动进程,及时切入启示指导,保证最佳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3.4 完善评价机制

某种维度上讲,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完善评价导向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日渐形成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对此,教师可设计系列练习型微课,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课后自测,并将独立完成的作业传送回来,随后进行检查,梳理总结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作为下阶段微课制作中讲解的重点,为学生开具个性化“学习处方”。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关注学生的线上行动轨迹,通过他们的微课学习频率、时长等,加之对其课堂参与情况的记录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态度、能力、薄弱点等,在对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进行结合的基础上,以评价信息反馈为根据,提高建筑制图识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建立自己的微课管理系统,以不记名的方式,鼓励学生对基于微课的建筑制图识图教学发表言论,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根据相关信息反馈改进微课教学。唯有如此,在师生持续的动态交互中,总结有益经验,发现微课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应用的不足,不断创新优化,提高教学服务供需契合度,才能更好地达成促进学生发展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结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是教育创新改革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建筑制图识图教学特点,从多维度视角切入微课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开展微课教学活动。同时还必须基于扎实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保障,在良好的前期设计下,优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本位。

猜你喜欢

建筑制图微课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auto CAD的建筑制图应用研究
建筑制图课程的多重效用与教学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建筑制图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